第51章 明定會戰,暗使心機
- 晚唐:歸義天下
- 不可言狀的姚佳辰
- 2156字
- 2023-10-05 17:08:44
經過藥羅葛仁美的一番分析,好似歸義軍不堪一擊。
然而,這樣的分析終歸帶有濃重的主觀色彩,并不客觀。
張承奉千里迢迢帶來的四千外兵,可不是讓他們作為戰場上的氣氛組。
但藥羅葛仁美沒得選擇,正如狄銀所言,他們的身后,還有嗢末人正在虎視眈眈。
藥羅葛仁美不愿意放任張承奉整合沙、瓜、肅三州之力,又不能與張承奉在肅州僵持。
他必須趁著嗢末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速戰速決。
藥羅葛仁美之所以大肆貶低歸義軍的戰斗力,不過是為了給麾下的將領們鼓氣罷了。
回鶻使者連夜出營,快馬加鞭,才跑出了幾里地,就被一隊龍家騎卒堵住了去路。
眼見他們張弓搭箭,使者匆忙用焉耆語表明自己的身份:
“莫要放箭!我奉大汗之命,專程為張使君送信!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就在十一年前,甘州回鶻與龍家還共同生活在甘州,受歸義軍的管轄。
要想找一名通曉漢話、焉耆語的回鶻人并不困難,這名使者正是其中之一。
龍家騎兵也就是見他赤手空拳,這才引而不發,否則早就射出了手中的箭矢。
領頭之人得知來人的身份,不敢怠慢,趕忙派人先走一步,快馬回去報信,自己則不急不緩的為使者引路。
張承奉得知藥羅葛仁美派人前來,命人將使者雙眼用黑布遮住,以防他趁機窺探營中布置。
帥帳內,除了莫賀阿啜以外,諸將齊聚。
張承奉坐在主位上,示意親衛將使者眼睛上的黑布揭開。
使者重見光明,來不及打量四周,他的眼光落在了主位上,那名面容稚嫩的少年身上。
“小人奉烏母主可汗之命,前來拜見張使君。”
使者躬身行禮,烏母主正是藥羅葛仁美的汗號。
“免禮。”
張承奉右手微抬,問道:
“我聽說烏母主可汗差你送信,信件何在?”
使者趕忙從懷中摸出一封信,正欲上前,卻聽張進達喝道:
“且慢!”
張進達越眾而出,接過信封,呈給了張承奉。
哪怕回鶻使者在進入帥帳之前,就已經被仔細搜身,確保其并未攜帶利刃,但張進達也不放心讓他靠近自家使君。
張承奉微微頷首,隨即拆看信件。
眾人不知信上的內容,皆注視著張承奉,但張承奉面容平靜,根本就看不出喜怒。
片刻后,張承奉收起信紙,讓人先將使者蒙住雙眼,帶下去好生看管,再與眾將議論道:
“烏母主可汗約我明日會戰,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肅州司馬宋惠信搶先道:
“使君,我軍遠道而來,將士疲憊,不可速戰,還請使君三思。”
宋惠信當然不愿意速戰速決,他此時還沒有完全掌控龍家步騎,若是急于作戰,戰斗力必然大打折扣。
沙州司馬羅通達反駁道:
“我軍每日行進不過二十里,何來疲憊一說。”
羅通達傾向于與回鶻人會戰,歸根結底,與藥羅葛仁美是同樣的顧慮。
如今沙、瓜二州只有老弱留守,羅通達擔心高昌回鶻或者是安西回鶻出兵襲擾后方。
眾人爭論不休,有的支持宋惠信,認為回鶻人急于求戰,豈能使他們稱心如意,不如堅守營寨,避而不戰,待其急躁,急而生亂,再出營與之一決勝負。
也有人贊同羅通達的看法,認為洞庭山一戰后,歸義軍士氣正盛,若是避而不戰,反倒挫了自己的銳氣,況且我眾敵寡,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兩方將領都有自己的道理,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只得將目光看向張承奉,等待他的決定。
張承奉沉吟道:
“堅守營寨,待敵自亂,這固然是老成持重之見,但我們必須考慮到如今沙、瓜二州空虛。
一旦后方遭受襲擊,將士們擔憂家眷,無心戀戰,甘州回鶻又怎會輕易放我們退兵。
屆時進退兩難,形勢危矣。”
說著,張承奉起身道:
“我意已決,答應藥羅葛仁美的請求。”
在洞庭山一戰后,張承奉已經在軍中初步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如今他已經下了決定,眾人也只得俯首聽命。
回鶻使者又被帶回了帥帳,張承奉說道:
“回去告訴你家可汗,會戰之請,我允了,但時間不是明日,而在后日正午。
此事不容更改,若是他愿意,屆時,我將與他在豐樂河畔會戰。”
回鶻使者應下之后,又被蒙住了雙眼,送出大營。
當使者回營之后,藥羅葛仁美得知張承奉答應兩軍會戰的請求,也沒有在意他將時間定在了后天。
藥羅葛仁美再度派遣使者前往通知張承奉,自己答應這件事情。
兩軍大營原本相隔十里,但使者這一次前往歸義軍大營,卻足足走了二十里地。
原來是張承奉在決定與藥羅葛仁美會戰之后,下令全軍連夜退后十里扎營。
使者趕來的時候,歸義軍正在忙碌的建設著新營地。
回鶻使者急著將消息帶回去,在向張承奉傳話之后,他匆匆告辭,快馬加鞭的回到了回鶻大營。
聽罷使者的回稟,仁裕激動道:
“大汗,如今張承奉自亂陣腳,若能以一支輕騎奔襲,必可大獲全勝!”
仁裕還在惦記著他的襲營。
只不過這一次,眾將紛紛響應,大家都認為這是天賜良機。
藥羅葛仁美并沒有直接回絕,而是詢問使者:
“你說過,此前你去拜謁張承奉,被他命人蒙住了雙眼?”
使者回答道:
“正是,否則小人必能為大汗查探營中虛實。”
藥羅葛仁美點點頭,對仁裕等人搖頭道:
“張承奉行事這般謹慎,卻在大營建設完畢之前,將他放了回來,這豈不是在故意向我露出破綻。
若是我的判斷沒錯,張承奉必定設下了伏兵,就等著我們前去劫營。”
眾人聞言,無不驚出一身冷汗。
藥羅葛仁美笑道:
“張承奉聰明反被聰明誤,卻不知道早已被我看穿了他的計謀。
就任由他去折騰吧,我自高枕無憂。
等他忙活了一整夜,發現徒勞無功的時候,軍中士氣必然大受打擊。”
在一片大汗英明的阿諛聲中,藥羅葛仁美的心情越發愉悅。
然而也正是藥羅葛仁美這樣的判斷,使得回鶻將士放松了警惕。
畢竟一旦認定張承奉在二十里外埋設伏兵,等著回鶻人自投羅網。
又怎么會想到,他此時已經在斥候的掩護下,正摸黑向回鶻大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