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心懷愧疚,選定佳期
- 晚唐:歸義天下
- 不可言狀的姚佳辰
- 2010字
- 2023-09-14 14:22:44
李玉迎睡得很晚,醒得卻早。
天還沒亮,就吩咐了后廚為她燒水沐浴。
熱霧升騰,水氣彌漫,李玉迎泡在浴桶中,撥弄著水面上的花瓣,臉上洋溢著期待與喜悅。
此時的張承奉,則在一如既往的鍛煉自己的體魄。
長跑之后,他在張進達的指導下,進行日常的步射、騎射訓練。
張進達能夠受到張淮鼎的賞識,提拔為張府的護衛統領,自然是被他的驍勇敢戰所折服。
張承奉聽人說起,據說張進達祖籍陳州,父祖為陳州牙將。
所謂牙將,指的是牙軍中的將領。
而牙軍便是節度使親兵,又稱衙軍,是藩鎮中最精銳的部隊,承擔主要的作戰任務。
起義軍攻陷陳州后,大肆報復堅守城池的陳州將校,張進達的父親身為陳州牙將,并沒有如今李克用的義子李存審的好運,能夠有相好的妓女出面說情,因而慘遭殺害。
彼時尚且年少的張進達在家破人亡之后,被迫逃往長安,投身于張府。
張承奉在張進達的悉心教導下,才半年時間,無論騎射還是步射,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李玉迎騎著自己溫順的紅色母馬,在府門外翹首以盼。
而張承奉在沐浴后,換了一身干凈衣裳,才牽著自己的黑馬姍姍來遲。
李玉迎遠遠望見他在張進達等護衛的簇擁下緩緩走來,心底歡喜不已,但等張承奉走近了,她卻挪揄道:
“呵,我還以為表兄要等用過了午膳,再來接我。”
張承奉放下韁繩,從一名侍衛手中要來一個食盒,當著李玉迎的面打開,只見里面都是些精美的糕點。
張承奉笑道:
“我可是還特意替你準備了午膳。”
李玉迎雙目放光一把奪過,問道:
“是表兄親手做的嗎?”
張承奉點點頭,李玉迎高興之余,也忘記了心底的不滿。
她可是品嘗過表兄手藝的,遠比自己家的廚娘做得更好,也不知道他是從哪學來的。
張承奉又從護衛手中接過另一個食盒,交給了李玉迎的婢女,吩咐道:
“你為姑母送去,城外的賽馬快要開始了,替我與姑母解釋一句,我就不進門問候了,等送玉迎回來的時候再向她老人家請安。”
婢女答應一聲,提著食盒進門通稟。
李玉迎也把食盒交給了另一名婢女,讓她替自己提著。
兩手空出來,李玉迎接過韁繩,興高采烈的與張承奉各自牽著馬,向城外走去。
途中,李玉迎突然問道:
“表兄,張翁可答應了要為你說媒?”
“先生若是沒有答應,我又怎能與你出城游玩。”
“可千萬不要出了差錯。”
“你情我愿的事情,出不了岔子。”
張承奉安慰道。
李玉迎聞言,期盼道:
“真希望日子過得快些。”
張承奉并沒有接話,他知道,自己與李玉迎并不會有結果。
李玉迎的大哥李弘愿掌握了沙州的兵權,她的二哥李弘定控制了瓜州的兵馬。
即使張承奉找到機會,扳倒李弘愿,掌控沙州,也將不得不面對占據瓜州的李弘定,與他兵戎相見。
歸義軍如今內憂外患,有高昌回鶻、甘州回鶻在旁虎視眈眈,一旦爆發與李弘定的內戰,都將使得歸義軍元氣大傷。
因此,張承奉必須要在自己府中創造一個將李家兄弟一網打盡的機會。
手段或許卑劣,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張承奉既想要奪權,又不愿意接手一個兩敗俱傷的爛攤子。
他對李玉迎心存愧疚,不僅是利用了她,更是因為在事成之后,休妻也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無論張承奉是否留下李家眾人的性命,此前擁護他推翻李家統治的人,絕對不想要看到身為李家嫡女的李玉迎,繼續做著張承奉的妻子,將來為他誕下繼承人。
張承奉對此心知肚明,他看著身旁天真無邪的李玉迎,心道:
‘我給不了你想要的生活,但我還是會護你一世,作為對你的補償。’
“表兄又在想些什么,想得這么入神。”
李玉迎見張承奉心不在焉,問道。
張承奉輕咳一聲,掩飾道:
“我在想今日賽馬,誰能奪魁。”
李玉迎撇撇嘴,她知道這是表兄在敷衍自己,但也沒有繼續追問,而是順著張承奉的話,笑道:
“表兄若是愿意下場參賽,其他人就只能爭奪次席。”
這倒不是她在吹捧張承奉,而是張承奉的騎術確實出眾。
原主愛好賽馬,否則也不會因為墜馬而受傷。
日積月累的肌肉反應,也為張承奉的這具身體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可能張承奉本身就有這方面的天賦,又練習了半年時間的騎射,張承奉的騎術在眾多豪族子弟之間,已經是拔尖的存在。
何況他的這匹黑馬,更是一匹難得的良駒。
本身技藝出眾,又有良駒相助,張承奉在過去屢屢奪魁,號稱沙州第一。
當張承奉、李玉迎一行人離開后,張文徹也坐著馬車來到了李府。
自從李家掌權后,他已經有半年不曾登門。
李張氏親自出門相迎,二人有說有笑的步入府中。
張承奉與李玉迎的婚事,不僅是他們二人你情我愿,更有李張氏的推波助瀾,而張文徹也是抱著促成這樁婚姻的目的前來。
這般雙向奔赴,正如張承奉所言,又怎么會出現意外。
當然,要走完三書六禮的全套流程,也不是一兩天的功夫,不過李張氏與張文徹還是在詢問過吉日后,提前為張承奉與李玉迎定下了日子:
五月初七,盛夏之時,便是二人的婚期。
如今正值春夏之交,距離婚禮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在張文徹告辭后,李張氏派人前往瓜州,將此事告知瓜州刺史李弘定。
李家四兄弟中,只有李弘定一人鎮守外地。
思念兒子的母親,也希望能夠借此機會,一家團聚。
由于張承奉一直以來的順從表現,以及對李玉迎表現出的虛情假意,李張氏根本就想不到張承奉會挑選在大婚當日,發難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