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專行
- 三國:家父曹孟德
- 小杯楊枝甘露
- 2089字
- 2024-07-22 23:55:22
作為都尉級別的武官,曹純自然有屬于自己的中軍大帳。
別小看都尉這個級別。
雖然比看起來像是末流武官的校尉還要低一級,但都尉確實是實打實的秩比兩千石要職。
盡管曹操已經平定青徐黃巾,并且連續擊敗袁術、陶謙這種天下知名的割據諸侯,可他的官職其實并不高。
除了自封的兗州牧之外,就是奮武這個雜號的將軍名號了。
這里簡單解釋一下,大漢的將軍分為名號、雜號兩種。
名號將軍指的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及前、后、左、右四方將軍。
真正的名號將軍,就這八個。
正常來說,名號將軍很少授人。即使董卓亂政時,亦是如此。
直到董卓死后,李榷、郭汜等關西將領把持朝政,名號將軍才跟不要錢了一樣,到處都是。
李傕為車騎將軍,郭汜為后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后來又任命袁術為左將軍。
從此以后,將軍號才開始越來越不值錢。
四方將軍之下,不管是四征四鎮、四安四平,還是度遼、驍騎、樓船、伏波,又或者奮武、蕩寇、折沖、龍驤等等,都可以歸到雜號將軍的行列。
但雜號將軍也是將軍,雖然不一定有開府的權利,可還是要比中郎將、校尉、都尉這些高出一兩級。
嚴格來說,只有拿到將軍號,或者至少到中郎將這個級別,身份地位才會發生質的改變。
對于曹操來說比較尷尬的是,他這個將軍號是袁紹代為表任的。
更尷尬的是,朝廷在前年冊封了一位真正的奮武將軍。
沒錯,就是雄踞北方、正和袁紹爭奪青冀二州的白馬將軍公孫瓚。
所以,不管是軍職還是政務官位,曹操都迫切需要得到長安朝廷的認可。
去年,派州從事王必出使長安,就是出于這種目的。
不過,把持朝廷的李榷、郭汜等人也不是傻子。他們認為關東州郡想要自立天子,曹操雖然派來了使者,但絕不會是出于誠意,因此直接將王必扣留在了長安。
一直到曹操擊敗袁術,李榷等人方才在黃門侍郎鐘繇的勸說下,接受了曹操的善意,回以禮物厚加答報。
但即使是這樣,也沒有真正任命曹操為兗州牧。
只能說,長安那邊還是有厲害人物的,欲擒故縱這一套玩的爐火純青。
曹操的官職不高,麾下眾人的官位自然也不可能太高。
勢力中的二號人物夏侯惇,此時也只是折沖校尉,領東郡太守。
其他人中,夏侯淵是騎都尉,曹仁剛從別部司馬升為厲鋒校尉。
早期幾大股東之一的曹洪,也剛升為鷹揚校尉。
今年二十五歲不到的曹純,能做到破賊都尉已經很難得了。
當然,他確實也有這個能力和資格。
穩穩統帥兩三千騎卒,又能令行禁止、如臂揮使,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將軍嚴令禁止軍中飲酒,所以帳內只有茶水,回頭再找機會大醉一場。”
曹純將一壺清水放到曹昂身前的案幾上,替后者倒滿一杯后,絲毫不顧及儀態地癱坐到案幾另一側。
“你之前不是不喜歡喝酒么?”
曹昂抿了一口清水,隨意問道。
曹彰先給自己也灌下一杯清水,口渴稍微緩解后才回答道:“從軍之后,才知諸事之艱難,所以有機會就想喝上兩杯解解乏。”
“當心變成酒鬼。”
曹昂搖搖頭,問起了正事:“軍中糧草即將告罄?”
“嗯,至多還有兩旬之用。”
“二十天!”
曹昂口中重復了一遍這個數字,意識到自己可能還是來晚了,“這么說,軍中已經在準備撤軍事宜了?”
軍隊撤退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當這支軍隊的規模達到十萬之數時,更是如此。
哪些部隊先撤,哪些部隊后撤,從哪里撤退,撤退到哪里,走哪條路線,一旦敵人反撲要怎樣應對,等等等等,都需要事前布置好。
所以從決定撤退到真正撤軍之日,中間一般都會空出半月以上的時間。
再加上,從彭城返回兗州的路程并不短,怎么也得預留半個月的軍糧。
這就說明,曹操很可能前幾日就已經跟軍中核心人物溝通清楚,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是啊,五天前,各營主將就已經收到了撤退的命令。”
曹純點點頭,“如果子脩還在瑯琊,恐怕也已經收到命令。對了,瑯琊國那邊戰況如何?”
曹昂沒有回答,反問道:“那些已經被攻破,由我軍占據的城池,怎么處理?”
案幾對面,曹純喝水的動作一頓,收起了伸出去的腿腳,微微沉默后才回答道:“遵循舊例,府庫中的錢財物品盡數帶走。”
“只是如此?”
曹昂一眨不眨地盯著對方,索性挑明了自己的真正問題,“沒有說要劫掠彭城士民?”
曹純抬起頭,和曹昂對視一眼,語氣平淡至極:“有!”
砰!
曹昂手中漆杯重重落到案幾上,硬生生砸出一個凹痕。
雖然提前有心理準備,但此時得到明確消息,曹昂心中還是有種說不上來的煩躁感。
但曹昂知道,大多數情況下,情緒這種東西都是最沒用、最無關緊要的。
憤怒、不解、煩悶,改變不了任何事情。
他深吸一口氣,盡量讓自己保持清醒,繼續詢問道:“劫掠之策是誰提出來的?就沒有人持反對意見么?”
“將軍親自決定的。反對的聲音其實很多,但是沒用。”
曹純緩緩說道:“比如將軍今年舉薦的孝廉魏種,便激烈反對。他認為,全軍性質的劫掠行為一定會帶來大范圍的恐怖殺戮,這種事情有傷天和,絕不能為。不過他三番兩次進言,惹惱了將軍,已經被禁足了。自他以后,將軍便下令不許再討論此事,違者杖責三十。”
“子和覺得,這件事情該做么?”
“我的想法,沒有任何意義。”
曹純搖了搖頭,“如果子脩此來是想勸阻此事,那我覺得基本沒有成功的可能。將軍是什么人,子脩比我更了解。”
曹昂默然。
曹操是什么人?
有一句他本人沒說過、大概率是后人杜撰的話,總結的非常到位。
那便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