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 四合院:咱傻柱可從不搞事情
- 雙面頭層
- 2046字
- 2024-04-26 23:58:29
領導仔細看了看傻柱,發現這就是前天自己在小食堂喝豆汁時遇到的小伙子。
“你這小伙子人不錯,懂規矩。這蝦油小菜拌的,是咱四九城的老味兒。看你歲數不大,這手藝…怕是家傳吧。”領導笑著向傻柱問道。
傻柱客客氣氣的回答道:“那是,咱門里出身,不懂也會三分。我們家往上捯,幾代都是掄勺的。”
傻柱又把自己五歲站灶,七歲跟著父親混跡酒樓后廚的故事講了一遍,連賣包子被反動派逃兵追那段兒也沒落下。
領導興致勃勃地和傻柱聊了很久,走的時候還送給傻柱幾盒高檔點心。
第二天下午又做晚飯的時候,領導提出要吃地道的四九城家常面食。
傻柱把面特意和的很硬,在大面案子上用力按壓著面團,做了幾碗小把抻條。
小把抻條得一碗一碗下,面條出鍋了再過涼水。傻柱沒做什么葷素澆頭,也沒在面上擱什么菜碼,就調了些麻醬汁淋在碗里。
這面做的勁道之極,領導吃了一碗又一碗,到第三碗吃完了,才死活被家里人勸住。
“唉,胃口和年輕時候比不得了。我沒離家那兩年,這樣的麻醬拌面能吃一滿盆。”領導摸著肚子感嘆道:
“這四九城勞動人民的味道啊,不是什么仿膳,不是什么這個居那個堂的,就是這碗面!”
領導家里的小兒子,平日在南方的食堂吃慣了米飯,對著這樣貌似不著調的晚飯有些不滿,嘟囔著說道:“我也是勞動人民,我就不愛吃這飯。”
領導聽了這話,脾氣頓時上來了,拍著桌子訓斥道:
“你每天單位辦公室里坐坐,頂多助農的時候裝裝樣子。大早上用雪花膏把臉抹得香噴噴的才出門,算哪門子的勞動人民。”
領導把傻柱喊來,讓他將袖子挽高,露出胳膊和手給小兒子看。
領導指著傻柱的手問道:“你左手虎口這疤是怎么落下的?”
傻柱解釋道:“嗨,多少年前的事兒。是刨魚的時候手滑,自個兒給自個兒來了一下。”
領導又繼續問道:“你中指和食指這些印子呢?”
傻柱這才明白了領導的用意,仔細說起手上疤痕的來歷:
“手背上這道子可厲害了,當時大夫說長不好左手就費了。還是年紀小好恢復,也沒用什么好藥,愣是長起來了。
這印兒是練刀功時剁的,差點指頭尖兒就沒了。
這個是家里老爺子嫌我不好好干活,用煙袋鍋子抽的。
右手這不是刀傷,用炸肘子的時候肉晾的不夠干,熱油濺手上燙的。
您說這個,這是撿地上的碎瓷碗,劃傷的口子。當時沒什么藥,感染了留的疤。”
領導看完了傻柱的雙手,又問起傻柱胳膊上的傷痕。
“這個,當年在街邊賣包子的時候,過來一個騎馬的反動派軍官,嫌我擋了他的道,用馬鞭朝我臉上抽過來。我用胳膊一護,連袖子都抽爛了,就留下這印子,多少年沒消下去。
這幾個圓印子,那可不是什么怪病啊。小時候家里衛生條件不好,得了疥瘡,怎么也好不了,把胳膊上的肉硬是撓爛了,可還整天癢著。后來軍管那會兒,有個部隊上的大夫,免費給了些抹的藥,這才算是把根兒除了。”
領導示意傻柱可以把袖子抹下來了,他轉身對著小兒子說道:“聽到了沒有?看到沒有?你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勞動人民,滑天下之大稽啊!”
傻柱走的時候,領導的老伴兒覺得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拿了塊布料塞給傻柱,讓傻柱做身衣裳。
夜深人靜的時候,領導對小兒子語重心長的說道:
“你在單位里升得很快,可每次提職稱我都很擔心。擔心你管不好人,用不好人,做錯了決策。因為你對群眾的真正工作生活完全不了解。找個機會,你還是下基層好好吃吃苦,再跟我談你的人生理想吧。”
傻柱在領導家里做了三天飯,得了些實惠,回到廠里一如既往地過日子。
他和劉嵐對機關食堂工作的看法很一致,那就是必須得再張羅點什么事情,才能落下更多的好處。
鴨子只供應到五月,傻柱和劉嵐都有了些緊迫感,想著在這之前得琢磨出個可行的方案來。
傻柱中午看見豆腐的時候想到,完全可以搞個半自動化的豆制品生產部門。
廠里萬把號人,每人一兩豆腐都得一千斤的用量。
更何況現在豆子不要票了,完全可以做各類豆制品外銷。
從豆漿豆腐腦,到嫩豆腐老豆腐,還有大白干五香干,甚至腐竹油豆腐皮,這些生產工藝都不難。
守著個大而全的軋鋼廠,做點設備很是方便,半自動化的生產可以大量節約人力,工廠化的制作也能嚴格控制食品衛生。
傻柱是越考慮越覺得可行,找來了一摞稿紙寫寫畫畫起來。為了自己設想的方案可行,他還跑去技術科打聽,溜到維修車間請教,將整個生產方案做的很是周詳。
為了摸清原料的供應問題,他請熟悉的采購員喝了頓小酒,把關于廠里職工的保供政策打聽得很詳細。
傻柱還央求劉嵐找別的食堂主任,統計了全廠大灶上豆制品的具體用量。
他盤算了許久,將豆制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每個環節都單獨羅列,力求萬無一失。
在傻柱的設想中,軋鋼廠完全可以設立自己獨立的豆制品工廠,生產幾乎全部品類的豆制品,不但豐富了本廠食堂的供應,還可以通過商業局的渠道,在四九城的東直門地區鋪開了銷售。
60年代每年正月十五,南來順一家店都要銷售十萬斤的元宵。軋鋼廠的豆腐車間,憑什么就賣不出一萬斤豆腐。傻柱對自己的計劃飽含信心。
傻柱正忙著完善自己的豆腐計劃,哪曾想婁曉娥的父親也在盤算著他。
婁曉娥的父親對老伴兒說道:
“是時候想辦法讓大茂回來了,他先在廠里攪風攪雨,咱們找機會一擊即中。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不收拾掉傻柱,我這覺都睡不踏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