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戚繼光設宴款待胡宗憲和曹公公,特意叫上李永浩作陪。
聽說眼前這名英俊小將便是隊列訓練和閱兵式的總指揮。
胡宗憲和曹公公都驚奇不已,連連夸贊英雄出少年,又好奇問他:“李教頭哪里學來的操練之法,如此神妙,簡直聞所未聞。”
李永浩只好瞎編說是夢里得到高人傳授。
胡宗憲和曹公公卻都深信不疑。
曹公公更表示:“此乃天降祥瑞,佑我大明!咱家回京稟明皇上,定有重賞!”
嘉靖是個修仙重度沉迷者,最喜歡的就是祥瑞。
誰報上祥瑞,一律重重有賞。
曹公公這趟江浙之行,可真是賺大發了。
他甚至想將李永浩帶回京城,讓嘉靖好好高興高興。
李永浩一頭黑線,連忙婉拒:“在下日夜用功,只想早日上陣殺敵,待剿滅了倭寇,再進京去討曹公公的賞。”
“哈哈哈哈!”曹公公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這年輕人不但會辦事,而且會說話,會做人,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李永浩則深感戚繼光為官不易。
萬惡的封建社會!
為了幫襯戚繼光,李永浩也是酒量全開,連連敬酒不停。
喝得胡宗憲和曹公公那叫一個開心。
“元敬啊,你得了李永浩,真是如虎添翼啊!”胡宗憲滿面紅光,“你且安心練兵,再大的壓力,有曹公公和我給你頂著。”
“皇恩浩蕩!”曹公公沖著北方拱拱手,“咱家就在京里等著諸位將軍的好消息。”
“胡大人。”戚繼光正色問道:“最多還能給我多少時間?”
胡宗憲臉色漸漸凝重,伸出一根手指,“一年,最多不超過兩年。”
“據可靠消息:倭國九州島后藤藩正加緊招兵買馬,準備卷土重來。”
“后藤藩……”戚繼光記得去年……
僅僅千余名倭寇占據了岑港,明軍在俞大遒指揮下圍攻了五個多月,未能攻克。
那支倭寇正是后藤少主山川與后藤副將熊澤率領的后藤藩武士軍團,戰斗力極其強悍。
后來,他與盧鏜,俞大遒三路大軍合力猛攻岑港。
不但未能全殲敵軍,反而因官軍哄搶財物,陣型大亂,被倭寇回師一擊,損兵折將。
為此,他與俞大遒被羅嘉賓等一眾言官上書彈劾,差點丟了烏紗帽。
幸得胡宗憲左右斡旋,才保住了俞大遒和他的官職,給了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后藤藩……”戚繼光遙遙望向東海方向,“這一次,我定叫你有來無回!”
“好!”胡宗憲站起身來,舉杯相邀。
眾人一同舉杯:“預祝戚將軍旗開得勝,大破賊寇!”
“干杯!”
“干!”
李永浩算算時間,距離歷史上的臺州之戰,不到兩年。
他也得加緊修煉,面對未知的敵人,必須盡快提升實力才行。
在堅守三道紅線的前提下,是不是可以適當的放寬一點?
……
回到家中,在二女伺候下洗刷完畢之后。
李永浩竟然第一次主動提出:吹吹風,醒醒酒。
……
見阿美今日也是十分陶醉,十分過癮的樣子,李永浩問道:“蔬菜還是水果?”
“老爺好壞!”阿美嬌嗔著一陣摸索,取出一物,呈給李永浩看。
……
……
“諸位都聽了,練武不是你答應官家的公事,而是你來當兵,殺賊救命的勾當!”
“你武藝高,殺了賊,賊便殺不了你!你武藝不如他,他便殺了你!”
“若不苦學武藝,就是不要性命的呆子!”
戚繼光的訓話,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在隊列號令訓練的同時,戚繼光開始大力推行練武運動。
你可以把戚繼光的話當成耳旁風,但戚指導員壓根也沒指望你能自覺執行。
他已經預備了許多驚喜,以保證你充實地度過這段難忘的軍營生活。
首先,由拳腳、槍棒、刀盾、槍炮等各路教頭教授武藝。
李永浩身為拳腳教頭,早已備好了課。
他從特戰搏擊術中選擇了幾個簡單易學又有效的基本招數,分為兩大套路:
一、由前主動對敵:
1、擺拳擊頭+勾拳擊腹+按肩膝撞腹
2、彈腿踢陰+雙掌砍脖
3、拉臂肘擊肋+挑肘壓臂+攜臂折腕
二、由后主動擊敵
1、背后抱膝+向前頂摔+騎壓按頭抓發鎖喉
2、抓卷折腕+牽腕推肘翻身+跪頸搜身
戰陣拼殺,主要靠的是兵器,肉搏的時候不多,學幾招簡單的就足夠了。
所以,他將更多的時間安排給了體能訓練和敏捷訓練。
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練武而不注重身體素質訓練,那始終都是花架子,打不了人防不了身。
李教頭的體能訓練……誰練誰知道……說多了都是淚……
李永浩沖著一群正在泥漿中苦苦掙扎的士兵大聲吼道:“平時多流汗!”
“戰時少流血……”
“沒吃飯嗎?”李永浩狂噴口水:“大聲點!”
一眾士兵攢起吃奶的勁,齊聲大吼:“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你們特么的是一群蚊子嗎?”李永浩繼續噴:“老子聽不見!這趟不算,重來!”
眾將士:“……”
……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雄壯的口號飄蕩在山谷中,溪流邊,叢林里……
“掉皮掉肉不掉隊!”李永浩領銜帶隊,跑在第一個。
“流血流汗不流淚!”后面數千人一起高呼。
戚繼光率領戚繼美、樓楠等將官也跟著全副武裝五公里越野。
戚繼美帶頭喊的口號則是戚繼光親自編寫的:
“萬眾一心兮……”
“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
“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
“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
“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
“賞罰信!”
“赴水火兮……”
“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
“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
“覓個封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