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牧場返利的突厥牧民必然會進行宣傳。
其余突厥牧民也會有樣學樣。
在這個過程中,蘇盛會大量返利。
當然,蘇盛也會控制速度的宰殺牛羊,和偷運牛羊回大唐,填補大唐肉類缺失的問題,
只要宰殺和偷運速度比收取牛羊速度慢,讓人看著牧場牛羊持續不斷的增長,完成一種虛假的繁榮。
蘇盛就有信心忽悠住突厥。
為了不讓牧民發現,蘇盛額外寫道,他會想辦法在草原開一些工廠。
這其中大唐會收獲到海量的物資,需要李世民做好接受的準備,
李世民收到蘇盛送回的詳細計劃書后陷入沉思之中。
“大唐獲取到的利益很多。”
“唯一的損失就是名聲。”
李世民喃喃道。
隨后露出一個苦澀的笑容。
真是太難啦,
他的名聲本來就不好。
李世民又看了一眼蘇盛寫的計劃書。
利益太大了。
按照蘇盛的預計,在爆雷之前,最少能運回大唐二十萬頭牛,三十萬只羊。
宰殺后,做成罐頭運回來賣的低價牛羊也能突破五十萬頭。
錢莊卷走的錢更是能抵得上大唐兩年稅收。
“沒辦法,最后還是只能走干掉所有知情國的路線。”
這一刻的李世民承認,錢比名聲重要。
李世民剛做完思想斗爭,長孫皇后就端著蓮子羹過來。
“陛下,政務再忙,也不能忘記吃飯。”
李世民在長孫皇后溫和的笑容下開始進餐。
長孫皇后就在一旁笑吟吟的看著他。
好一副家庭和睦的景象。
李世民明顯感受到長孫皇后今天心情很好。
喝完蓮子羹后,李世民還是沒忍住好奇心。
“觀音婢今天遇見什么好事了嗎,心情這么好,能不能分享給我一下。”
長孫皇后臉上的笑容更大了。
她開心的道:“今天質舞那孩子進宮找了我,想和長樂等人聯手合作開一家奶糖加工廠。”
“主要就是養一些奶牛,然后收奶做糖進行售賣。”
李世民聽到質舞二字后就上心了。
聽完后他就明白長孫皇后開心的原因。
投資見到回報了嘛。
長孫質舞這行為明顯可以歸類于報答長孫皇后做媒之恩。
誰讓長樂等人年紀那么小。
只要腦子沒抽,就不會有人找她們合作。
而找她們合作的,必定是打著合作名義討好李世民和長孫皇后。
這樣的人往往會被李世民和長孫皇后警惕。
但質舞不同。
長孫皇后有恩于質舞,質舞這是投桃報李。
不光不會被忌憚,還會被人說一句做人實誠。
“這確實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蘇盛那個小子搞錢很有一手的。”
“這個奶糖加工廠肯定不會賠。”
李世民又笑著給長孫皇后說了一堆蘇盛搞錢能力有多強。
長孫皇后聽完,笑著提醒道:“既然三原伯如此會搞錢,陛下何不讓他進入戶部工作。”
李世民微微搖頭,忍不住道:“我也想啊,可被兵部的人給攔住了。”
“那群老將根本不放人。”
長孫皇后錯愕,不放人?
這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無奈的解釋道:“蘇盛太會賺錢了,不提其他的,就一個五廟罐頭,現在就讓各位將軍家吃的盆滿缽滿。”
“那些大將軍們就舍不得放人。”
長孫皇后聽到這話眉頭皺起,語氣中夾帶著憤怒。
“陛下,這些將軍如果是因為這個理由不放三原伯去戶部就太過分了。”
“以一己私利耽誤國家大事,這是不對的。”
“您不好出面解決的話,我去和各家夫人說,讓各家夫人轉達。”
一名合格的皇后一定要能幫助皇帝解決問題。
李世民很開心自己妻子為自己著想,但他還是拒絕了。
長孫皇后不懂,難不成那些將軍們還有合理的借口不成?
“李靖那個老狐貍在罐頭廠的罐頭出來后,就立刻把罐頭廠設置為軍糧提供地之一。”
“杜如晦也順手把罐頭廠劃分到兵部之中。”
“現在蘇盛頭上頂著一個新式軍用物資改進者的頭銜。”
“所以他在兵部也是合理合規的。”
李世民的聲音有點無奈。
自己的部下都太聰明,也讓人頭疼。
長孫皇后聽完也被李靖和杜如晦的操作氣笑。
兵部有兵工廠,府庫。
說直接點就是兵部有自己的后勤文官職位。
蘇盛轉文官,軍方同意。
但軍方覺得蘇盛更適合做軍方獨有的后勤文官。
合理的不放人。
“房玄齡和魏征就沒去要人?”
長孫皇后又問出另外的問題。
李世民嘆氣道:“要了。”
“杜如晦的意思很直接,他們又沒耽誤蘇盛幫戶部搞錢。”
“互市這不就掛靠在戶部名下嘛。”
長孫皇后眼珠子一轉,笑著道:“陛下,錢莊不也在戶部名下嗎?蘇盛也算是文臣呀。”
李世民再次嘆口氣,用更加無奈的語氣道:“在房玄齡要人前,錢莊就被獨立出來,直屬于我。”
只屬于李世民管理的部門職位,理論上是無法在正常體系中晉升的。
就像少府的位置。
主要負責皇帝的私人小金庫。
你總不能讓戶部尚書去管少府吧。
當然了,少府可以兼職戶部尚書。
這也就造成少府的權利很玄。
長孫皇后最后也沒有幫李世民想出合理的,把蘇盛調到戶部的方法。
“蘇盛的事先放著即可,實在不行,我就找個理由把蘇盛廢了,讓他回家休息一段時間,然后再讓輔機舉薦他。”
“這樣一來,想讓他去哪個職位他就得去哪個職位了。”
李世民還是有辦法的。
頂多就是手段有點糙而已。
長孫皇后看看時間就主動離開,不再打擾李世民辦公。
李世民在長孫皇后離開后,眼神變了又變,最后輕聲嘆氣道:“給公主們賺錢的生意,是預感到了什么嗎?”
李世民覺得蘇盛這一舉動中不止是表面那么簡單。
李世民一時也有點猜不透。
過一會,李世民又忍不住喃喃道:
“蘇盛,你未來的方向到底該怎么訂呢。”
治理文官還是征伐武將。
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
“還是應該讓你來做文臣。”
“能打的將領有不少,但能撈錢的官員就太少了。”
李世民想著自己手下的豪華武將天團,心中對蘇盛未來的安排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