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老鄉見老鄉
- 做東:酒局里的100個生存哲學
- 滕征輝
- 1409字
- 2023-09-06 18:17:16
在八大商幫中,徽商是數一數二的。從東晉開始,徽州六縣人士好離別而四海為家,唐宋時期漸漸興旺,明中期達到高峰。那時,男子一成年就有一大半外出經商,所以徽商的業務網絡遍布世界各地。前兩年,有兩個南京青年教師跑去安徽,砸了大徽商王直的墓碑,說他是日本漢奸,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一段久遠的歷史公案浮出了水面。
歷史上,倭寇問題比較復雜,涉及中日兩國恩怨情仇。忽必烈在朝鮮高麗政府的配合下,雖兩次征討日本不果,但均加強了海防,以閉關鎖國。后來,大明、室町幕府及李氏王朝先后政權時,倭寇更加猖獗。前期倭寇基本上是日本內戰時期的殘兵敗將。等到朱棣遷都北京后,退守沿海的南方倭寇殘余勢力與日本失勢力量又結合到了一起,才成為三家新政府的心腹大患。
更深的背景是明朝的海禁政策。本來當時的明朝生產力已經提高一大截,國際貿易也漸成主流,但嘉靖皇帝中止了一切貿易行為,用圍堵政策抵御倭患。結果唐宋以來的貿易產業鏈全部斷裂而轉入地下,商團被迫武裝化,商人成了黑社會,浪人及流亡者成了打手。據記載,倭寇中的日本人不到30%,朝鮮人也不多,真正的首腦骨干均為中國人,特別是徽商。
在歷史課本里,戚繼光、俞大猷都是抗倭的民族英雄,這是后來的情況。在此之前,朝廷武裝鎮壓倭寇收效甚微,東南沿海全成了戰場,直到績溪胡家的胡宗憲接任了總督,大打老鄉親情牌,才完成了釜底抽薪。當時倭寇兩大集團都是徽州歙縣人當家,胡總督先從徐海下的手。
徐海曾是杭州虎跑寺的和尚,后來從事海上貿易,逐漸組建了一支數萬人的海盜集團,屢敗明軍。胡宗憲上任后,得知徐海身邊有個紅顏知己王翠翹,原是金陵紅妓。于是他下足功夫從內部打入。徐海被枕邊風吹暈了頭,同意請降,結果全軍覆沒。翠翹后悔萬分,大罵胡總督殺降不祥,然后投水殉情,據說留下一首詩:
“建旗海上獨稱尊,為妾投誠拜戟門。十里英魂如不昧,與君煙月伴黃昏。”
第二大集團就是王直。在某種意義上,王直是徽商的創建者和代表人物。王直年少落魄,但人存俠氣,多智略,樂善好施,頗有威望。亂世出英雄,王直闖蕩江湖多年,成為亞洲老大,坐擁萬人大船數艘、武裝槍支五千多,號稱“凈海王”。他把槍支從西班牙倒賣到日本,幫助日本實現了從冷兵器到熱兵器的過渡,但那時全日本才三千支槍,所以乖乖地仰其鼻息。
胡宗憲知道,平倭的關鍵就在王直身上,于是設下一個局,派手下王千戶接近王直。有一次王千戶請王直到船上喝酒。推杯換盞之際,胡總督設局假套近乎,搞得“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王直次日坦然離去。
為了釋疑,胡宗憲又使出“蔣干盜書”之計,特意邀王直義子與其同居一室,他自己裝作醉酒,吐得到處都是,并且有意留下奏章文書,消除了王直最后的疑慮。
在安徽老家,官府軟禁了王直的母親、妻子及兒女,但對他們厚待有佳。王直無從選擇,帶倆人來到總督府,談判有關解除海禁的事宜。二個月后,王直拿信去見杭州知府王本固,隨即遭到扣押。經過三年的激烈爭吵,朝廷最終還是殺了王直,王直部下也被圍剿潰敗。胡宗憲聞得噩耗,慟哭不已。他的處境也不妙,對手攻擊他與王直關系不清不楚。幾年后,他也自殺身亡了。
前面說到的那個被砸的墓碑,其實是王直的后人回老家立的,倒是在浙江臺州蛇蟠島,有一尊王直的塑像,塑像一側的對聯很說明王胡之間的關系:“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帶立于朝。”我有位好友經商多年,總結了他幾次大的失誤,說都與老鄉有關。有一次在歌廳喝酒,他滿懷傷感地唱道:
“老鄉見老鄉,背后定是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