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孔德的時空觀點

奧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ois Xavier Comte,1798—1857),法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社會學實證主義傳統的創始人。因為孔德首次提出“社會學”,因而他被看作社會學學科的重要開創者,被稱為“社會學之父”。1798年孔德出生于法國蒙彼利埃的一個官吏家庭,1857年在巴黎逝世。孔德的主要著作包括《實證哲學教程》(六卷本,1830—1842,1839年第四卷中正式創用“社會學”這個名詞)、《實證政治體系》(四卷本,1851—1854)、《實證哲學概說》(1848)等。其中,《實證哲學教程》是孔德的主要著作,是實證主義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孔德是“社會學”的提出者,其對于“社會學”的提出及社會學研究內容的闡釋潛在包含一定的空間思想。孔德根據有機體和無機體的區分原則,依照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提出了一套科學分類法: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動植物生理學、社會物理學。其中,社會物理學后來被命名為“社會學”。孔德指出,社會物理學是指專門研究社會現象的科學,需要使用和天文現象、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理現象一樣的研究邏輯來考察社會現象,也即社會現象受到不可變更的自然規律的制約,而揭示這些規律便是社會物理學研究的特定目標。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德認為社會現象的發生都是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因而需要在包含時空框架的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分析社會現象,并且孔德一開始將“社會學”稱為“社會物理學”也是基于社會現象的“物理學屬性”。而“空間”又是物理屬性的重要內容,因此孔德對“社會學”的提出本身便潛在蘊含著一定的空間思想。

孔德的時空觀點主要體現于實證社會學的立場中,并且認為,從特定的時空條件出發開展社會學研究,是社會學有別于其他學科特別是傳統哲學的根本特點。孔德把他界定的實證社會學的唯一特性指認為“社會學研究的相對性”。他明確指出,“我們的實證研究基本上應該歸結為在一切方面對存在物作系統評價,并放棄探求其最早來源和終極目的;不僅如此,而且還應該領會到,這種對現象的研究,不能成為任何絕對的東西,而應始終與我們的身體結構、我們的狀況息息相關”[1]。在論述了“實證”概念的五個基本含義[真實、有用、肯定、精確、組織(維持)]亦即實證社會學的基本原則之后,孔德進一步指出,“實證一詞尚未直接表示的新哲學精神的唯一特性,它包括了到處由相對代替絕對的必然傾向”[2]。這里所謂的“新哲學”,即“實證哲學”或“實證社會學”。

被孔德稱為實證社會學唯一特性的“相對性”,就是指實證社會學研究的時空條件性,即“社會學研究必須因地而宜、因時而宜,因為相對性的實質就是承認條件的制約性,強調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看待事物的存在與變化”[3]。也即在特定的時間過程和具體的空間關系中揭示人類社會的結構關系和發展變遷,而這一點正是能夠把實證社會學與德國古典哲學區別開來的唯一特性。實證社會學以反對德國古典哲學為起點。在孔德等實證社會學家看來,德國古典哲學最嚴重的缺陷在于其超越具體時空條件的絕對性——它脫離經驗事實去追究抽象的普遍原則。而實證社會學欲克服德國古典哲學的弊端并取代它的統治地位,堅持從具體的時間過程和空間位置出發,亦即從實際的經驗事實出發。

孔德社會學思想的時空觀點還體現在實證社會學的追求目標上。孔德一再宣稱,實證社會學的追求目標是具有協調關系的社會秩序與社會進步。“新哲學認為,秩序向來是進步的基本條件,而反過來,進步則成為秩序的必然目標。正如在動力學中那樣,平衡與前進,作為基礎或作為目標,彼此不可或缺。”[4]實際上,孔德所理解的社會秩序,就是社會結構呈現的相對平衡的空間狀態,而社會進步則是社會結構發展前進的時間過程。就此而言,社會學的基本追求不僅是在空間關系中的平衡與協調,以及在時間過程中的發展與進步,而且更重要的是空間平衡狀態與時間發展進步之間要保持相互支持的協調。


[1]孔德.論實證精神.黃建華,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10.

[2]同①31.

[3]劉少杰.社會學的現代性、后現代性和前現代性.天津社會科學,2005(2):50-55.

[4]劉少杰.社會學的現代性、后現代性和前現代性.天津社會科學,2005(2):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会| 辽宁省| 湘阴县| 洛扎县| 广昌县| 离岛区| 修水县| 永德县| 嫩江县| 漯河市| 伽师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东台市| 小金县| 周至县| 云林县| 额济纳旗| 珠海市| 辉县市| 徐闻县| 大渡口区| 类乌齐县| 泸溪县| 将乐县| 金山区| 海安县| 合作市| 平安县| 丹巴县| 托克托县| 南涧| 龙山县| 琼中| 衡阳市| 曲周县| 岑溪市| 中宁县| 五台县| 遂宁市| 乌兰浩特市|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