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
- 陳永鳳
- 2716字
- 2023-09-18 18:26:59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框架
第一,為了研究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的關系,本書對國內外關于企業戰略、商業信用、債務融資等領域的文獻進行了梳理和總結。通過梳理國內外學者對商業信用的研究,分別從商業信用存在的機理、商業信用的影響因素、商業信用模式和商業信用的經濟后果這四個角度對商業信用的已有研究進行總結,發現現有文獻還沒有從企業采用的戰略類型的角度來研究其對商業信用的影響。
而企業戰略作為企業全局性和長遠性的規劃,是企業一系列決策的起點和基礎,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不同類型的企業戰略,企業目標、市場定位、經營模式、組織結構等方面不同,進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經營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會產生較大的差異,當然對企業的債務融資方式,對企業的商業信用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接著對國內外有關企業戰略的文獻進行梳理和總結,主要從企業戰略差異度和企業實行的企業戰略類型兩個大的角度,分別總結企業戰略與融資需求、公司債務融資行為、盈余管理、經營業績、市場價值、經營風險、不確定性、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組織結構、薪酬契約、內部控制、運營效率等方面的研究。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回顧,本書對現有文獻進行了簡要的評價,發現現有關于企業戰略和商業信用方面的研究還沒有,并據此提出了本書利用現有研究文獻將企業戰略和商業信用相結合的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第二,本書基于商業信用的替代性融資理論和企業實行不同的戰略類型所導致的融資需求不同,探討了企業戰略激進程度對商業信用的影響。研究發現,戰略越激進的企業獲得的商業信用融資越多。然后進一步細化討論了企業戰略分別對商業信用獲取渠道和商業信用模式選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從商業信用的獲取渠道來比較,無論是處于上游的供應商,還是處于下游的客戶,戰略越激進的企業所獲得的商業信用也越高;從商業信用模式來比較,戰略越激進的企業對交易成本較低的商業信用模式(如應付賬款、預收賬款)的使用也越多。
本書還進一步對企業戰略影響商業信用的內在機理進行了探討,通過中介效應檢驗發現,企業戰略通過融資需求這個中介變量影響商業信用。
第三,本書基于商業信用的買方市場理論和競爭性假說,通過引入市場地位這個企業微觀特征作為調節變量,探討了市場地位對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市場地位越高,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越強。
然后,進一步按照企業的融資約束程度和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程度進行分組研究,結果發現,面臨融資約束較強的企業,其市場地位越高,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的正相關關系顯著增強;而無融資約束或融資約束較弱的企業,市場地位對二者關系的影響不顯著。
對所處行業競爭程度高的企業,其市場地位越高,獲得的商業信用也越多。在企業債務融資方式的選擇上,市場地位越高,戰略越激進的企業越傾向于選擇融資成本較低的商業信用作為滿足其融資需求的債務融資方式。
第四,本書基于商業信用的替代性融資理論和企業實行不同的戰略類型所導致的融資需求不同,通過引入貨幣政策這個宏觀經濟政策作為調節變量,探討了貨幣政策對企業采用的戰略類型與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與貨幣政策寬松時期相比,企業處于貨幣政策緊縮時期時,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的正相關關系減弱。
然后,基于我國特有的制度背景所導致的信貸歧視,以產權性質作為分組依據,探討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在貨幣政策不同時期企業戰略和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差異。結果發現,這種減弱的效應只存在于國有企業中。
另外,本書將宏觀的貨幣政策與企業市場地位這個微觀因素相結合,探討了當企業處于貨幣政策的不同時期時,市場地位對企業戰略和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是否存在差異。研究發現,在貨幣政策緊縮時期,企業的市場地位越高,企業戰略激進程度與商業信用的正相關關系越強。
第五,對本書的研究仍存在的局限以及未來相關研究可進一步探索的方向進行了總結和歸納。本書分別從商業信用的替代性融資理論和買方市場理論,結合企業實行不同的戰略類型所導致的融資需求不同,分別從企業戰略影響商業信用的內在機理、企業自身的微觀特征——市場地位對二者關系的調節作用以及宏觀經濟政策中的貨幣政策對二者關系的調節作用三個角度,論證了我國特定制度背景下,企業戰略如何影響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行為,如何影響商業信用這一非正規的債務融資方式的規模等,并在討論過程中將企業的微觀特征和宏觀的經濟政策相結合。對本書存在的研究局限進行分析后,分別從企業戰略的度量方法、企業戰略影響商業信用融資的機理、企業戰略對商業信用供給的影響,以及進一步加強宏觀經濟因素對企業戰略和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未來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書共分為6章,第1章為導論,主要從選題動機、研究視角、研究意義、研究內容與研究框架、研究方法與研究創新等方面,簡明扼要地勾勒了本書的總體面貌,是本書的總括性概要。
第2章是文獻綜述,分別對國內外有關商業信用和企業戰略的文獻進行梳理和綜合評述。通過總結和梳理現有關于商業信用和企業戰略的文獻,明確已有研究的空白和不足,為本書的研究和拓展打下基礎。
第3章基于文獻回顧中商業信用的替代性融資理論和企業實行不同的戰略類型所導致的融資需求不同,探討了企業戰略對商業信用融資的影響,回答了企業戰略是否影響商業信用,如何影響商業信用的問題,進而驗證本書理論分析部分的結論是否正確。
第4章基于文獻回顧中商業信用的另一理論——買方市場理論和競爭性假說,引入市場地位這個企業微觀特征作為調節變量,探討市場地位對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然后,進一步按照企業的融資約束程度和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程度進行分組研究,探討市場地位對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是否有差異,并討論市場地位對企業戰略與企業債務融資方式選擇之間關系的影響。這一章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引入微觀的調節變量,進一步回答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問題,進而驗證本書理論分析部分的結論是否正確。
第5章通過引入貨幣政策這個宏觀經濟政策作為調節變量,進一步探討貨幣政策這個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戰略和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同時結合我國特有的制度背景所導致的信貸歧視,以產權性質作為分組依據,探討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在貨幣政策不同時期企業戰略和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差異。然后,將宏觀的貨幣政策與第4章中的市場地位這個微觀因素相結合,拓展探討了當企業處于貨幣政策的不同時期時,市場地位對企業戰略和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是否存在差異,拓展了宏觀經濟政策與微觀企業行為相結合的研究范疇。
第6章在總結主要研究結論的基礎上,分析了本書的研究不足和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書的框架結構如圖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