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投資穩賺大錢,是禍非福
人人都喜歡勝利,但是,什么樣的勝利才是好的勝利?你也許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難道還有不好的勝利嗎?勝利不是多多益善嗎?投資賺錢難道不是越多越好嗎?還真不是,有的勝利通向的卻是失敗,有的盈利通向的卻是虧損。這里,就讓我們先來看兩個戰國時期的故事。
兩千多年前,戰國時的君主魏武侯問自己的大臣李克:“請告訴我,吳國為什么滅亡?”李克回答道:“驟戰而驟勝。”“驟”此處作“多次”解。李克的意思就是,吳國屢戰屢勝,因此滅亡。
魏武侯感到奇怪,就問:“屢戰屢勝,這是國家的福氣啊,怎么會因此滅亡呢?”可不是嗎?想打別人就打,經常打還經常贏,別人都求饒叫你老大,這是好事啊!說吳國因此卻滅亡了,邏輯又在哪里呢?
李克回答說,多次作戰,這樣的國家容易消耗實力,消耗實力老百姓就窮困。同時,多次勝利,君王就會驕傲。以驕傲的君王,指揮窮困的百姓,國家還不滅亡的,天下少見。吳國拖了這么長時間才滅亡,還算是撐得久啊!“驟戰則民罷,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吳之亡尤晚。”
在歷史上,魏武侯并不是一個后世評價特別高的君王。他在位期間,屢次對外用兵,消耗國力,看似功勞甚偉,實則虛耗國力。同時,在內政方面,魏武侯比起他的父親魏文侯也差了很多。魏文侯留下來的戰國名臣吳起,就是在魏武侯時期為讒言所害,逃離魏國。李克的這一番話,恐怕正是想勸解魏武侯,不要征伐四方、濫用刀兵吧。
戰國時代趙國的創始人趙襄子,就比魏武侯要有智慧得多。有一次,趙襄子派軍隊攻打翟國,打了個大勝仗,一天攻下兩座城池。聽到前線傳來的捷報時,趙襄子面露憂色。左右的人就問,一天打下兩座城池,這是好事啊,但是您卻面露憂色,這是為什么呢?
趙襄子說,天下的事情,強極必弱,盛極必衰,今天我趙氏的根基仍然不厚,一天打下兩座城池,這難道是要衰弱嗎?“江河之大也,不過三日。飄風暴雨,日中不須臾。今趙氏之德行無所積,今一朝兩城下,亡其及我乎?”(《淮南子·道應訓》)孔子聽說這件事以后,說道:“趙氏其昌乎!”憂慮是昌盛的開始,得意欣喜是覆亡的開始,趙氏這是要走上昌盛的道路啊!之后,趙氏果然從趙襄子一代開始繁盛,最終建立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看完這兩個故事,讀者可曾感慨?屢戰屢勝、一天打下兩座城池,聽起來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這難道不是絕大多數投資者所夢寐以求的狀態嗎?輕輕松松做投資、輕輕松松賺大錢,世界上還有比這更讓人開心的事情嗎?魏武侯說,“驟戰而驟勝”是國家之福,趙襄子的左右說“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喜也”,難道許多投資者不正是認為,輕松投資、穩賺大錢,正是投資的最高境界嗎?
日常生活中,看看絕大多數推薦投資的人,難道不都是向我們兜售一種“輕松投資、穩賺大錢”的理念嗎?看看下面這些場景,你在生活中曾經遇見過多少?
場景一:只要您購買我們公司的理財,您的錢就會由最專業的人投資到最好的項目上。您不用自己操心,資金就會得到每年30%的增值,本金也絕對安全可靠。您可以在投入本金一年以后的任何時間贖回,而如果介紹朋友來投資的話,您還可以獲得更多獎勵。
場景二: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技術指標,這種指標可以讓您從痛苦的股票選擇中解脫出來,獲得豐厚的收益。只要在股票圖形中發現這種指標,那么股票上漲的概率就是100%。想要學會這個指標的具體細節,請致電××××××。
場景三:這家公司雖然你并不了解,但是我跟你講,他們下一季財報要放一個大招,最近還有若干項目要做,股價也開始走出趨勢,還有好幾個金主要一起炒作。只要你現在買進去,我保證你輕輕松松穩賺不賠。
這三個場景,你是不是經常會碰到?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輕松”,不用什么思考、調研、分析、研究比較,直接把錢投進去就行。這種輕松的投資,通常帶來的都是虧損。但是,有時候有些投資者運氣特別好,居然在這種投資里也還真能賺到錢。
不過,對于這些輕易投了錢的投資者來說,如果他們真的賺錢了,那么絕對是一件更加糟糕而不是更好的事情。輕輕松松做出的投資決策,其投資的標的往往不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質量會比較糟糕,根本沒有給投資者帶來長期回報的堅實基礎。
而隨便聽來的建議,就照著投資,居然還賺到了錢,這時候投資者難免心浮氣躁。心浮氣躁的驕傲狀態,會使得投資者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在不堅實的資產和虛高的利潤上,賭上更大的賭注。于是乎,得意的投資者在風雨飄搖的資產上加注,這樣還能不虧大錢的,少之又少。
在金融市場上,我們看到惹了最大麻煩的那些歷史事件,往往都不是一開始就虧錢,而是一開始賺得很開心,但是實際的底層資產很脆弱,最后大量的賭注在開心的賬面浮盈誘導下,壓在脆弱的底層資產上。最終,沙地上的大廈轟然倒下,留下一地雞毛。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1998年垮掉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在垮臺之前,曾經為投資者賺到了非常漂亮的回報。而2006年在天然氣期貨上巨虧的不凋之花顧問公司(Amaranth Advisors),之前也為投資者賺來了不論回報率還是穩定性都堪稱上佳的利潤。
霍華德·馬克斯在2006年所寫的備忘錄Pigweed中,就曾經對不凋之花顧問公司的案例有過深入分析。至今讀來,仍然發人深省:“公司在脆弱的資產和投資方法上,賺到了漂亮的收益,讓投資者對他們趨之若鶩。大筆資金不斷涌入,但卻沒有幾個人仔細分析他們到底是怎么賺到這些錢的。最后,驕傲的基金公司在脆弱的資產上,投下越來越重的賭注,崩盤的到來,也就只剩時間早晚而已。”
在2015年A股市場的杠桿交易中,投資者也正是因為在之前嘗到了巨大的甜頭,才會借如此巨量的資金炒作股票,甚至把當時的創業板指數炒到150倍市盈率的估值。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也正是之前多年里,基于美國房地產價格的衍生品給投資者帶來了唾手可得的easy money(容易賺的錢),才導致衍生品這個沃倫·巴菲特先生所說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MD)增長到了瘋狂的地步。結果,隨后到來的金融危機,給全世界經濟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所以說,如果一定要在沙地上蓋房子(不蓋是上策),還是蓋帳篷好,至少砸下來不太疼。“驟戰而驟勝”“一朝而兩城下”,在兩千多年前就是亡國的主因。“輕松投資、穩賺大錢”,在今天又何嘗不是許多投資者虧損慘重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