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鄉(xiāng)勇,根本就沒經歷過任何戰(zhàn)事,被這些人慘狀嚇得肝膽欲裂,有人直接濕了褲襠,有人渾身顫栗。他們不僅要面對大炮轟擊,還得防著大同燧發(fā)槍兵,大同軍第一輪攻勢下,怯戰(zhàn)之人無數(shù)。
“轟轟轟……”
大炮轟鳴聲不止,還在朝著青陽樓附近傾斜炮彈,每每炮彈落到城墻,必然會造成明軍傷亡,威懾力足以震撼人心。
“砰砰砰……”
燧發(fā)槍兵緊隨其后,快速出列朝著上面胡亂射擊。
確實,大同軍也在胡亂射擊,因為這是卒長下達的命令,而卒長則是收到后方大營傳來的命令。
不過吧,守城的明軍也學聰明,看到下方燧發(fā)槍兵露頭馬上蹲下,有垛口阻擋,就能有效規(guī)避彈丸,等待大同軍開槍過后冒頭反擊,雙方打得也有來有回。
幾輪下來,燧發(fā)槍兵只能作為震懾存在。
大后方,數(shù)百工兵在盾車、刀盾兵掩護下開始左右交替前進。
填城壕是個大工程,只能一步步慢慢展開。
也只有城壕填上,后方的盾車、呂公車才能輕易過河。
呂公車,是胡昱由歷代呂公車改進的一種新式戰(zhàn)車,高度有近八米高,與濰縣的城墻高度差不多。長寬均未三米,設有上下兩層,正面還有一塊厚實的實木板,外部由一層鐵皮包裹著,由于四個車輪裝有軸承,士兵推行時也并不顯得吃力。
等到呂公車過河,靠近二十米范圍時就能停下,正面火力壓制消磨對方意志一定能突破防線。
等到靠近城墻,士兵登上呂公車,放下懸空板,能大大減少平地使用云梯攀爬這弊端不小所帶來的傷亡。
這樣對方的金汁、滾木,石頭一類通通派不上用場,只能作為城墻上的擺設存在
工兵數(shù)百人,就近取材,在盾車后方挖掘泥土加快填埋護城河的動作,期間往城壕倒泥土時,大同軍士兵也有人負傷被送走。
“塌了,城樓要塌了,快跑啊!”
數(shù)十輪轟擊下,去年新建的青陽樓搖搖欲墜,嚇得附近躲藏的明軍拔腿就跑。
大同軍又是幾輪轟擊,被數(shù)十顆實心彈摧殘下的青陽樓開始大面積倒塌。
填城壕的進度也快。
攏共十二三米寬的護城河,不到兩個時辰,就填起一大半,寬度足有六七米。
大同軍的戰(zhàn)術,徹底顛覆城墻上這群人的認知,特別是張爾忠,他可是當過陜西巡撫,在陜西地界帶兵打過無數(shù)叛軍,大同軍是他迄今為止,遇到的唯一一支能夠靈活運用戰(zhàn)術的叛軍,而且你拿他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填城壕。
滿清攻城時,濰縣軍民用的也是這個戰(zhàn)術,可滿清用的戰(zhàn)術不一樣,盡管也有盾車,可缺乏火器是硬傷,當寶的大口徑火炮哪會運來打一個縣城,以至于造成大量傷亡也久攻不下,但大同軍不一樣,家底殷實,大將軍炮、燧發(fā)槍只管朝城墻上招呼,死死壓制住城墻上的明軍。
期間明軍也回擊,等到大炮降溫后繼續(xù)開炮,也確實給大同軍造成一定傷亡,但左右不了戰(zhàn)局,并且大同軍每當有人倒下立馬被人拖走,馬上就有人接替他的位置。
城墻上一眾官員心知,當前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待大同軍攻城,在守城戰(zhàn)上打退對方,這也是他們唯一能做的。
于是,城墻上明軍開始用大鍋熬金汁,一時間臭氣沖天,熏得人睜不開眼睛。
明軍在熬金汁,大同軍大營卻在生火做飯。
為了能讓士兵體力充沛,開拔前足足帶了五千斤豬肉,上萬斤大量土豆過來。
現(xiàn)在盡管是處在交戰(zhàn)期間,但明軍只做防御不敢出城作戰(zhàn),所以胡昱正大光明的安排后勤生火做飯,讓將士吃上熱鍋飯。
很快,熱氣騰騰的大饅頭、香噴噴的土豆燉肉出鍋。
雙方隔得也不遠,幾百米的距離又不是看不到,這邊在熬金汁,那邊卻拿著大饅頭吃得津津有味,不時還有人調侃一句。
吃飽飯,新的一批大同軍上前接替還在艱苦作戰(zhàn)的站于繼續(xù)上前作戰(zhàn)。
隨著城壕填得大同軍越來越靠近城墻方向,大戰(zhàn)在即。
終于,趕在夜幕落下前,大同軍付出數(shù)十人傷亡,填平了青陽樓外的護城河,盾車徐徐靠向左右,中間流出七八米的過道。
見到大同軍盾車陣型變動,周亮工等人一時也搞不清楚大同軍意圖,因為他們沒看到大同軍帶有云梯這一類攻城利器,心說,難道這伙反賊準備明天攻城。
不過很快,他們就知道大同軍打的什么算盤。
大同軍大營后方,三輛高大的呂公車被推出,向著城墻而去。
隨著呂公車漸漸靠攏,這時,盡管天色漸晚,但城墻上所有人都知道了大同軍意圖。
用時半炷香,三輛呂公車才慢悠悠的過護城河,對面火炮齊射,可是威力不足以擊穿正面防御,也不足以擊倒呂公車。
“別讓他們靠攏,投擲石塊、火油罐子。”
大同軍意圖在明顯不過,城墻上退休老干部、周亮工幾人都是明朝的進士出身,智商必然在線,很快想到對應之策。
張爾忠拿起裝有火油的陶罐,扔了過去,也不知是臂力驚人還是寶刀未老,一把年紀還能將四五斤重的陶罐直接甩到了七八米開外。
落地后陶罐破碎,火油流淌而出。
城墻外,大量石塊、火油罐子被扔了一地,就等著大同軍上前。
答案顯而易見,大同軍到了二十米距離時便停滯不前,可不是因為地上有火油、石塊的緣故,不然我大費周章就干這事?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既然胡昱能設計出小型呂公車,必定想到應對這一情況發(fā)生。
于是,呂公車新功能出爐。
呂公車具備跨時代的功能,上層設計可不僅僅只有搭建通往城墻的過道這一功能,還有簡易版投擲功能,可不是對面靠人力投擲瓦罐能比的,使用的是大號橡皮筋,就是農場用來捆綁貨物的橡皮繩,彈性十足,能輕易將十來斤重的物品甩到二三十米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