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一路暢通,后方大軍也就沒了太多顧忌,全速行軍。
胡昱坐鎮中軍,也就是第三、四兩營。
前鋒隊伍里,最前方大旗上‘天下大同’字樣的黑底白字大旗正在迎風飄揚。
作為主帥,這個時期該有的陣仗不可缺少。
一路行軍,四營人馬抵達第一處被抹除干凈的明軍巡查點,四營到位后開始原地休息。
一直等到丑時,四營人馬開始分兵而進,朝著昨天制定的計劃開始展開。
為何要等到丑時,還不是這個時間段人的防守意識最薄弱,人困馬乏的情況下,對于準備充足的大同軍,可謂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不多時,又有一條重要情報傳到胡昱手中。
陳老二立定道:“報總長,我們確定了明軍大營與吊橋的距離,雙方隔著兩百余步,并且連通大營方向的城門未關上,吊橋也放著的。”
聽著面前頗有印象的青年匯報,胡昱頓時大喜,問道:“城墻上有多少人巡視?”
陳老二回答道:“我們一直沒敢太靠近查看,但可以肯定人不多,連通大營的城墻上估摸著只有一兩個小旗兵力。”
胡昱用屁股也能想到原因,巡撫大營近萬人在城外扎營,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來找茬,這就造成城門洞開,沒有任何防備。
胡昱當即看向柳大豐下令道:“我給他八百長槍兵,務必要拿下城門,控制住城內。”
柳大豐立定道:“遵令!”
通過傳令兵,得知此消息的左右兩路人馬中,軍官們都被這則消息興奮得不行,沒想到還有這種好事讓自己等人遇到。
連后面攻城的步驟都省了,怎么能不激動。
巡撫大營到來,城內那兩千正兵都被轉移到城外,由巡撫統一調度,等于說城內無兵可用,只要柳大豐帶人沖進城內,控制權自然而然就到了大同軍手里面。
很快,四營人馬悉數到了指定區域內。
幾百米外,外圍設有拒馬的大營映入大同軍眼簾。
外圍巡查點無用,巡撫大營內卻不缺少四處打著火把巡視的士兵,一些軍官大帳外左右還點有篝火,設有拒馬的大營外圍處,每隔幾十米,還有一座瞭望塔,上方還有守夜的士兵駐守。
這點光亮對于萬人大營,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胡昱拿著望遠鏡,打量著明軍軍營動向,繼而又掃了一眼連通大營的城樓方向,根本看不到一個人影,也不知是黑燈瞎火的緣故,還是城墻上粗心到真沒人。
胡昱下令道:“通知四營,開始按照計劃執行。”
“得令!”
傳令兵開始奔波三地,傳遞各地情報。
最先有動作的是左右兩營和柳大豐的一千人,他帶著千人步兵摸著黑向著吊橋方向移動。他的任務是摸進城,趁機控制昌邑縣城城門,左右兩營分派的人馬則進攻北面,形成四面合圍之勢。
柳大豐動了,其余幾營也動了。
各營開始有序進行列陣,各派出十來人趁著明軍士兵巡邏的間隙靠攏外圍拒馬樁,試圖同步割捆綁在木樁上的麻繩。
拒馬,用處就是阻擋敵人,由頂部削尖的木樁組成。
然而,正當柳大豐千余人暴露在夜間可視范圍內時,一陣‘鐺鐺鐺…………’的銅鑼敲擊聲不斷。
“敵襲!敵襲!”
“敵襲……”
可見,城墻上并非空無一人,并且還有一位視力不錯的在上方駐守。
不過吧,憑借城墻上這點人,想要關閉城門、收起吊橋顯然是癡人說夢。
柳大豐當即大喊道:“快速進城,控制各處城門!”
到了這千鈞一發之際,千余人健步如飛,攏共十二三米長的吊橋兩息之間就到了城壕對岸,氣勢洶洶的朝城內沖去。
守城明軍反應也快,數十人快速下了城樓,試圖關上城門。
“嗖嗖嗖……”
一陣破空聲響起,里面十幾只箭矢飛出,大同軍當場就有七八人中箭,正當他們準備再次拉弓時,外頭陣陣喊殺聲讓他們頭皮發麻。
“殺!”
“殺……”
關門為時晚矣,眨眼間就有十幾人被長槍刺了個對穿,剩余的人眼見城門關不上,又被對面這群人嚇得渾身直哆嗦,轉身撒丫子狂奔,連武器都丟了個干凈。
大同軍近半年訓練,營養攝入也充足,雙腳跑起來跟飛似的,況且夜間視力也好,沖上前就是一頓亂捅,其中還有幾個跪地開口乞降的明軍也死于亂槍之下。
外部大營也亂了套,瞬間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明軍大營都被驚醒。緊隨其后,大營中大量篝火被點燃,頓時火光閃耀。
“報撫軍,大同亂賊襲營來了。
聞言,正慌忙起身穿衣的顏繼祖大驚失色:“亂賊來了多少人?”
副將一臉驚恐道:“方才末將遠遠看了一眼,亂賊人馬數千人,正在四面圍攻大營,亂賊還裝備有大量鳥槍,更有兩三千是騎兵。剛剛末將還得知,昌邑城門………城門已失守,一部分亂賊已經入城……”
一聽這話,顏繼祖心如死灰,一臉悲戚道:“王慶祚誤我,王慶祚誤我啊!”
顏繼祖很快恢復理智,下令道:“傳我令,速速點齊標兵突圍進城。”
顏繼祖也算能治軍,自家家丁三四百人,還有三千余武器裝備齊全的巡撫標兵,又從與士兵同住一個大營,不去城內住豪宅大院就可以看出,這貨對得起他身上這身官服。
前面試圖割捆扎拒馬麻繩的大同軍硬著頭皮繼續割麻繩,如今暴露在瞭望塔內的明軍視野內,各地都有負傷的兵員,好在身后一排排步槍兵持槍上前為他們解圍,一陣槍響后,瞭望塔上的明軍死傷一片,剩下的都龜縮在瞭望塔內不敢露頭,一些干脆扔掉弓箭,喊話投降。
轉而,大同軍黑洞洞的槍口齊齊指著大營正向外沖來的明軍精銳。
“砰砰砰……”
槍聲在大營四周響起,風吹麥浪一樣,大營內成片成片倒下。
冷兵器在熱兵器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對于明軍而言,唯一的好消息是大同軍燧發槍不多。
總共才千來支燧發槍,四個營各裝備一個哨,對于萬人大營,威懾力只能說聊勝于無,唯一能夠形成震懾的是后方虎視眈眈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