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門口,王成心里頗為緊張,但想著主公交代的任務,他鼓足勇氣上前喊話:“墻上的兄弟,我們路過,準備去登州,想在你們這里買些糧食,能行個方便嗎?”
說著,王成打開兩個包袱,露出里面的白銀:“如果你們不放心,我家公子說了,可以先拿上銀子,再給我們糧食也成。”
聞言,城墻上一個小廝打扮的青年急匆匆下了土墻,向一個身材肥胖,穿著一身華服的中年人匯報道:“老爺,他們只有一人上前,還說要買糧,小的仔細看過,那人帶著兩大包袱銀子,看樣子有千來兩之多,想來說是去登州應該不假。”
這華服男子就是劉老爺劉德貴。
不巧,劉老爺上午剛好帶著二兒子和管家到了鎮上。剛到鎮上不久,他就聽下人匯報,說幾里外來了千余人。
為此,劉老爺難得慷慨一回,以每人兩升小麥為代價,招募了四五百人壯丁上土墻充人勢。
劉老爺惜命,不敢上土墻,全程都在土墻下問家丁情況。
但此時不一樣,劉德貴聽到一個外鄉人帶著千來兩銀子買糧食,他眼中滿是貪婪。
作為一個鄉下土財主,一兩千兩銀子對他來說可不是小數目。
聽家丁道來,在確定沒危險后,劉老爺肥胖的身子在家丁攙扶下,緩緩爬上了土墻。
外頭確實如家丁所說,確實未攜帶兵器,也只有一人上前,看邋里邋遢的樣子,必是逃荒來的逃難群體。
只要沒武器就好辦,劉德貴瞬間有自己的小心思,他轉頭對身旁家丁低聲吩咐道:“放個籮筐下去,把銀子給吊上來,就說我們先驗貨款,后面知道該怎么做吧。”
“小的明白!”
家丁當即會意,麻溜的取來籮筐用麻繩吊著放至地面喊話道:“把銀子放進去吧,我家老爺說要先驗貨款,再開門給你們糧食。”
對于對方提出的要求,王成壓根沒多想,將銀子放進籮筐。
然而,當對方拿到包袱后直接轉身走人。
等了片刻,里面卻絲毫沒有開門的打算,王成頓感不妙,連忙看向家丁問話道:“兄弟,你們收了銀子,什么時候開門給我們糧食?”
哪成想,家丁故作疑惑道:“什么收了你銀子?我怎么聽不懂你在說什么?”
涉世不深的王成頓時急眼了:“你們明明收了我的銀子,怎么能賴賬?”
家丁居高臨下,一臉戲謔道:“你說收了就收了?你問問他們誰看到了?”
說完家丁一副無賴樣,看向土墻上的眾人打趣道:“你們看到了嗎?”
當即就有一手拿彎弓的劉家家丁拉弓威脅:“你這惡賊好大膽,竟敢誣蔑你爺爺們,信不信爺一箭了結了你?”
又有人大笑道:“哈哈,劉三,你別把這小子嚇尿褲兜了。”
劉家家丁譏諷聲一片,城墻上其余眾人則是默然不語,眼里有同情,也有無奈。
“你們,你們怎么能這么無賴?”王成被他這沒皮沒臉的話氣得不輕。
“快滾,再不滾爺爺要你好看。”
罵完之后,那家丁作勢就要拉弓。
王成也是死人堆爬出來的,韃子都砍個稀碎,自然不可能被嚇著,但他無可奈何,只得失望回到了隊伍,向胡昱道明原委。
雙方隔得也不遠,遠遠觀望的胡昱也猜出個大概,心說這不正是自己想看到的嘛,這下好了,連強攻的借口都有了。
王昱可不缺糧食,隊伍里牛車馬車中就拉著幾十車,何況還有自己的那片神秘空間。至于給對方送銀子只是給身旁這群人看的,他的最終目的就是騙對方開門。既然不識抬舉,那就莫要怪我動武了。
演戲要全套,胡昱故作生氣,一臉憤慨道:“這天底下的地主,在我看來就沒一個好人,干的竟是些仗勢欺人、喝人血的勾當,這種人你們說說,能放過他們嗎?若放過他們這些人,是不是天理難容。”
“主公說得對,天下地主壞透了。”
“對,壞透了。”
“不止地主壞,官老爺也壞。”
“對,他們都壞,不能放過他們。”
這句話難免引起共鳴,隊伍里基本都是佃農出身,不僅被貪官污吏各種盤剝,還要被地主重租壓榨,加上各種攤派徹底被逼得無路可走才逃荒,隊伍里更有人被逼得賣兒賣女,如今被胡昱稍微煽風點火,人群里吵鬧聲一片,都是聲討地主官府的。
一時間,群情激憤,
王成真被氣得不輕,他怒氣不減的開口道:“主公,你說怎么做,我們聽你的。”
“對,我們都聽主公的。”
人群立馬附和道。
黃巢曾經就用行動告訴后人,對于權貴和鄉紳階層,不能輕易妥協,想要換天唯有肉身消滅最見效,而且還能讓底層小民拍手稱快,更能獲得他們的認同感。
這些事跡胡昱自然記得,當下也準備試一試那一套,看看到底見不見效。
眼見氣氛上來了,胡昱隨即取下肩上背著的阿卡,繼續煽風點火道:
“他們不仁,休怪我們不義,都準備好家伙,讓他們看到我們的怒火,好叫他們這些喝人血的人知曉,我們的忍讓是有限度的。”
攏共挑選出五六百人,作為這次攻打小鎮的主力軍。當然,胡昱對他們沒抱太大期望,讓他們湊個人勢而已,發力還是得靠他自己手里的真家伙發威才行。
隨后,胡昱挑選數十人,換上了韃虜哪里繳獲的棉甲讓人換上。
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冒充官軍,有那十幾顆腦袋,不由得他們不相信。
人員分配方面,胡昱將自己麾下一百多人分成四個小隊,這四十人各領剛剛加入百余人壯丁把守四面土墻,防止有人外逃報官。
當然,就這個時期而言,普遍都有夜盲癥,一般到夜里基本沒人外出。
正面由胡昱帶領,又將裝有干谷草等物的牛車馬車取下繩套,正面由四人一組倒推著往前走,用來規避對方射來的弓箭和丟來的石塊等。
有明一朝,民間是不禁弓箭、刀槍等武器的,禁的是盔甲一類。
就如這魚兒鎮一鎮,單是土墻上能看到的劉家家丁使用的武器中,就有十幾張彎弓,以及大量腰刀等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