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留三位暫居五臺山,而今看來,這文殊院你們是不能待了?!?
智真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封書信:“老衲有一師弟,喚作智清禪師,是東京大相國寺住持,與你們這封書信,可去投他那里,討個事做。”
魯智深右手接過書信:“長老,俺這等大鬧文殊院,你非但不怪罪,還給咱三兄弟安身之處,弟子謝過?!?
他這是第一次在智真面前,自稱弟子。
“謝過長老!”鄭屠與王進也同時點頭施禮。
智真再次閉上眼睛,嘴角露出一絲慈笑。
“前路兇險,還望諸位保重?!?
說完,他轉身便要離開。
“長老慢些。”鄭屠上前一步,出言攔住了智真的步伐。
他心中還有個疑問,想求證一二。
“施主,敢問還有何事?”智真轉過身。
“長老,智深剛剃度之時,便已然犯戒,經也不誦,只顧懶睡,酒更是喝了不少,甚至于佛殿后凈手,打砸金剛神像,如此罪孽,為何長老一再維護于他?”鄭屠說出心中疑問。
“阿彌陀佛!”智真先是誦了佛號:“三位乃趙員外檀越推薦上山,理應看他薄面。”
“長老?”鄭屠斜眼看著他:“都說出家人不打誑語,連您這樣的高僧,都會撒謊?”
鄭屠可不信智真所言。
聽到此話,王進和魯智深相顧一眼,一臉疑惑。
兩人靜靜站立,等著鄭屠繼續分說。
智真不著痕跡地點點頭,嘴角露出一絲不易讓人察覺的笑意。
“施主,盡可說出心中所想。”
“長老乃高僧,早已看破紅塵,世俗情面對您來說,不過云煙浮塵,盡皆虛幻。”
“您一再維護智深,想必是為了那智嗔,在下猜的可對?”
智真微微頷首,合十道:“善哉!”
“哥哥,這又是怎么一回事?”王進好奇問道。
“智嗔首座,始終戒不掉嗔怒,長老只好借你鬧事之機,鍛煉他心性。在長老心中,是極其看重這個師侄的。”
“長老能以自己代替智嗔,恰恰說明了這點?!?
“還有,斷了他一指,長老不管不問,并非是智嗔有此一劫,而是您希望他能借此徹底反思,戒了嗔怒?!?
聽完鄭屠的解釋,魯智深朗聲道:“哥哥,這合著俺成了長老教導弟子的工具了。”
雖然如此說,但他心中卻渾不在意。
在五臺山上,有酒有兄弟,對魯智深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施主聰慧,他日必定不凡?!敝钦嬲Z氣仍是那樣平靜:“不過老衲并未打誑語,維護智深,一來,的確想借此之際讓智嗔去了魔障,二來也是看趙員外情面?!?
這番話,想必文殊院那些僧人聽了,無法理解。
在他們眼中,智真對魯智深極其護短。
可到頭來,智真實際上真正要維護的,是智嗔首座。
多年后,智嗔也不負所望,成了五臺山上、文殊院中,赫赫有名的“九指神僧”。
民間百姓曾多次見到鄭高祖,移駕五臺山,與其談佛論道。
此是后話,不提。
當下,鄭屠三人與智真拜別,自下山去。
行了數丈遠,智真嘴里喃喃自語道:“亂世之下,盜匪頻出,家國金戈鐵馬,百姓不得安生,是該有人站出來了。阿彌陀佛!”
他身形一晃,消失在山中。
而鄭屠,走不到幾步,便聽到腦海里的聲音。
【恭喜,改變“大鬧五臺山”事件,獲得武技值4點?!?
鄭屠本想避免這次事件,但終究還是鬧了。
不過過程卻是不一樣。
能獲得4點武技值,已是意外之喜。
鄭屠早已決定好下一目標:強化力量。
但他并未著急加點,將武技值暫存,或許關鍵時候有用也說不準。
前番躲花榮的箭,若非有剩余的6點武技值,鄭屠哪能收服花榮。
沒了智真指引,三人只能一路披荊斬棘,手腳少不了破皮出血。
這倒無妨,關鍵是大大妨礙了下山速度。
“要是我長槍在手,這些個荊棘灌叢,頃刻間便教它們消失無蹤?!蓖踹M手中拿著一條樹枝,正將一處枯草挑開。
“二哥,下山之后,可要回員外那里取回?”
魯智深知道王進少了長槍在手,戰力大打折扣。
此番前去相國寺,還不準要遇到什么兇險。
“不可?!编嵧懒⒓闯鲅宰柚梗骸霸蹅凈[了五臺山,雁門縣令想必早已知曉,若再回趙家莊,便是給員外惹麻煩。”
“哥哥說得是,長槍不要了?!蓖踹M徑直回道。
話雖如此,但掩蓋不住他眼中落寞。
王進畢生所學,便是槍法。
沒了長槍,猶如猛虎沒了爪牙,自會憂慮。
看出他心中所憂,鄭屠拍著他肩膀道:“賢弟不必喪氣,這路上自為你尋一能工巧匠,再打造一支便是?!?
“哥哥不可,咱們要到那東京去,帶一長槍,甚是惹眼?!蓖踹M還是識大局的。
“我自有辦法。”鄭屠笑著回道。
幾番波折,鄭屠意識到,是該打造兵刃防身了。
畢竟現在崩拳還只是初級狀態,猝不及防殺些蝦兵蟹將還可,遇到真正高手,就不夠用了。
如果有一兵刃在手,加上自身速度,那一對一殺起人來,便簡單許多。
可宋時兵刃講究一寸長一寸強,那些槍茅長則兩三丈,最短的也有六七尺。
這并不適合鄭屠。
若攜槍茅在手,不僅發揮不了長處,反而會制約鄭屠的速度。
既然如此,那便一寸短,一寸險。
匕首!
既能出其不意,又方便攜帶。
鄭屠心中暗下決定。
見他沉默不語,魯智深開口問道:“哥哥,那長老送你的偈言,到底何意?”
說到此事,鄭屠心中也是納悶。
這本來給魯智深的偈言,而今卻到了自己身上。
關鍵是,還有點不一樣。
原版是: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現在給自己的四句偈言,最后一句變成了“遇火而盛?!?
根據鄭屠的理解,“遇江而止”,是指魯智深遇到了宋江,就應該收手回歸佛門,否則生命即將終止。
而今偈言應驗在自己身上,且沒了這句。
這是否意味著以后遇到宋江,不用收手?
前路茫茫,猶未可知。
“長老言語高深,我一時也不甚清楚,待日后驗證便是?!编嵧离S口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