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崩潰的史可法
- 大明日不落:從歪脖子樹開始
- 慈明無雙
- 2174字
- 2023-09-07 20:46:06
四月十二日,在海上漂浮了半個多月的朱由檢終于抵達了海州。
內閣與六部官員們都有些不明所以,當此之時,按理說應該以最快的速度進入長江,抵達南京才是,在南京另立新都,穩定局勢方為正理。但朱由檢卻一意孤行從淮安府登陸,并非朱由檢不明白這個道理,而是他更知道,一旦進入南京,他就將被新一輪的權力斗爭所纏住。
當前最為迫切的問題是能夠生存下來,存在即是一切,一切為了存在。那么這樣看來,最為急迫的事情就變成了整頓江北防務,要是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只待明年清軍南下,他的下場將和朱由崧沒有區別。
朱由檢一行人是清晨抵達海州的,但直到午時才將各種輜重卸載完畢,但朱由檢早早就派出了斥候去打探消息,對于淮安的劉良佐他可是一點都不相信。
沒多久,斥候就傳回了消息,說是海州城門大開,城內疑似遭遇了盜匪,城外一些村莊飄出滾滾濃煙,應當是盜匪正在劫掠。眾人聽聞這個消息后皆是大驚失色,以為闖軍已經南下打到了淮安府。
但朱由檢卻知道事情的真相,這哪里是什么闖賊,分明是劉良佐的匪軍在打家劫舍。他在心底暗暗冷笑,原南明江北四鎮,除了黃得功外,無一例外全部投降了清軍,這下好,剛上岸就碰上了,那他剛好有了對付劉良佐的理由。
朱由檢也不客氣,當機立斷命令曹友義進入城中清剿劉良佐的匪軍,劉良佐常年與闖軍交戰,戰力沒提升多少,反倒把流匪那劫掠和流竄的本事學了個七七八八。曹友義先派遣了四個百戶所前往各個方向先堵住了海州的城門,然后大軍從東門進城,逐個街道剿滅劉良佐的匪軍。
不過一個時辰,劉良佐的匪軍們就已經被清剿的一干二凈,倒不是曹友義的部下有多么精銳,而是劉良佐的軍隊實在太爛,更兼之四散在城內,無法聚攏,就被有組織的一一剿滅了,朱由檢不禁感慨,明末真是一個比爛的時代。
海州的官吏早已經逃得一干二凈,府衙內也被劉良佐的匪軍禍害的混亂不堪,不過一眾大臣在海上飄了半個多月,現在能回到陸地上就已經是充滿了幸福,也不在在乎那些排場了。
海州城內家家緊閉著大門,雖說這支新來的軍隊剿滅了這支禍害他們的匪軍,但他們還是心存疑慮,這個年代,官軍和流匪對他們而言沒有太多區別,所謂的匪過如梳,兵過如篦便是這個道理。
只是禍害程度不同罷了,流匪殺人放火自然不在話下,而官軍前幾年還好,畢竟是官軍,多多少少要注意些影響,但近幾年局勢崩壞以后,朝廷對地方上的約束力大幅下降,這些地方上的軍頭們就肆無忌憚了起來。
朱由檢一邊派出快馬向四方傳報君臣南下的消息,一邊火速提拔了一位當地有功名在身的士子,然后便整頓兵馬再次啟程。
而此時的南京繁華依舊,但官場上卻彌漫著緊張的氣氛。自一個月前崇禎發出“令天下兵馬勤王”的詔書后就再無音訊了,只是偶有南逃的官員、商人等帶來消息,今日某某縣淪陷,明日某某府淪陷。
到現在為止,他們已經將近一個月沒有收到京城的邸報了,召集勤王的詔書和音信斷絕的情況更是令他們深感不安,從南京六部衙門、守備太監到勛貴大臣們越發焦躁起來。勛貴們平日里常常光顧的秦淮河勾欄瓦舍,最近生意也受到了些影響大不如前了。
他們就在這樣復雜的情緒中等待著,官員們每日到了衙門也不再處理公務了,只是坐在那里時不時的嘆氣。他們都在猜測北京的情況,但無一人敢說出口,說實話,文官們對于崇禎并不喜歡,他經常屠戮大臣,南方相當一部文官都對他有些反感,但又無法想象如果崇禎殉國或是被俘,那大明又將面臨什么樣的局面。
南京兵部右侍郎呂大器此刻正坐在自己的官署中思考著,他是今年正月方才就任的南京兵部右侍郎,原因也很簡單,他先前擔任江西、湖廣、應天、安慶總督,位高權重,但與手握重兵的左良玉起了沖突。崇禎為了安撫左良玉,只好讓他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
對于崇禎的決定,他并沒有什么怨言,他也知道,現在朝廷無兵可用,雖然這些軍頭們囂張跋扈,但畢竟沒有公開造反,所以只能暫時安撫。
呂大器初到南京時,官場上還彌漫著醉生夢死的氣息,但自從上月闖賊進入京畿之后,這種情況就得到了很大改善。往日許多擅離職守的官員們也都很自覺的回到了自己的衙門。
呂大器抿了口茶,看著窗外已經抽出新芽的枝條,他內心忽然生出了一個荒誕的想法,這新芽就像闖軍一樣。但隨即又搖了搖頭,拋棄了這個念頭,闖賊乃是賊匪,燒殺搶掠,豈能長久?
恐怕北京現在已經淪陷了吧,呂大器心中這樣猜測。雖然人人都知道北京淪陷是遲早的事情,但沒有確切的消息傳來,都不敢宣之于口。
四月初七,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就已經率軍北上勤王。他麾下的兵馬,多是南京城中招募的青皮流氓,行至浦口得知史可法要帶領他們北上勤王,與闖王李自成交戰,說什么都不肯再前進一步,縱使史可法斬了幾個刺頭也無法改變這種局面。
他們當兵是為了吃官糧,可不是去白白送命的,闖賊現在已經橫掃北方,聲勢浩大,他們平日里在南京耍耍橫還行,但要他們真刀真槍的上戰場上拼命那說什么也不成。
史可法雖然又急又氣,但也沒什么辦法。倒不是說他不想招募些良家子,只是在南京,他們生活尚可,哪個良家子愿意參加名聲臭不可聞的官軍呢?到了最后,只招來了些流氓地痞,史可法雖然萬般無奈,但有總比沒有強,就這樣踏上了勤王的路。
不料剛到浦口,這些人不知道從哪里得來的消息,嚷嚷著說是皇帝都已經死了,他們可不愿意去白白送命。史可法驚怒不已,又過了幾日決定下狠手處決幾個領頭的,但剛把那幾個跳的最歡的刺頭給處決,這些流氓地痞們驚懼之下竟然一哄而散了,史可法氣急之下竟然一病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