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也知道自己這父親著實不靠譜,只低著頭小聲道,“他想替陛下經營皇莊的買賣……”
朱由檢心道,自己這岳父真是會給自己找事——
皇莊經過整頓后,因著即便分了些田地出去,仍舊龐大的田產,只安心耕種,每年都能收獲不少糧食。
今年夏收后,皇莊便成了勇衛營的主要補給來源,讓朱由檢不至于再掏錢買糧養兵了。
而朱由檢除了分劃地方用于種糧食外,還分了些地方出來,或是用于農科院研究,或是直接拿去做了工場。
以馮氏機為主,開了個紡紗織布的場子,幾個月下來的確成效巨大,成功讓皇家開的布店中,擺出了許多新織造的布匹來。
因為效率高,棉花有不少也是皇莊自個兒產的,人手更是以宮中放出的宮女為主,故而成本也低,一擺出來便以“物美價廉”的姿態,強勢啃下來不小的市場,哪怕按照皇帝旨意,走的是利薄多銷的路子,也足以讓人看出,這背后的財景。
還有養雞養鴨和養豬的等等場子,幾個月下來也頗有成效,制科選拔中雖沒有選出來太多善于治人的名醫,但治畜牲的大夫卻不少,統統被朱由檢塞到這些場子里伺候那些肉們去了。
在他人眼中,皇帝這是弄出來了好些會下金蛋的母雞,都眼熱不已。
東林黨也因著自身地盤在江南,而江南又以產棉桑賣布為主,對天子開織布廠,“與民奪利”之事,極為憤慨。
才略微安分下去,見著天子動手給自己刨根了,都紛紛激動起來,又上了不少彈章。
朱由檢還沒對東林黨怎么樣呢,周奎又湊上來了。
“你覺得如何?”
朱由檢覺得,在拒絕之前,還是要給皇后一點面子。
周氏長嘆一聲,擦了擦眼角,最后語氣堅定的說道,“陛下不要因為我而寬縱嘉定伯了。”
“女兒自然知道自己父親是何等樣人!”
“陛下待我恩重,我也不能因為一己之私,而使得大明朝再出現張家那樣的外戚!”
朱由檢不由露出微笑,握住周氏的手道,“有你這樣的話,朕也不怕拒了嘉定伯,半夜沒辦法來坤寧宮睡覺了!”
“以后你家里來人,你想見就見,用不著為了別人生悶氣。”
“你雖是周家的女兒,可到底已成了皇后,君臣之分是要在父子區別之前的!這天底下,只要我這當皇帝的不為難你,誰值得讓你生氣憋屈?”
朱由檢對王承恩吩咐道,“傳旨給嘉定伯府,就說國丈老邁多病,且在家中休養,不要做勞心勞力的事了!”
王承恩應下。
而吃完飯后,朱由檢也沒有在坤寧宮多留,陪皇后消了食,就返回乾清宮,繼續看各種文書。
他近來奏疏看的少,畢竟國家大事一年到頭也就幾樣,更多的是雞毛蒜皮之小事,以及大明朝堂上固有的彈章。
若有急事要務,李標等人自然會請示天子。
……
“朕聽說你寫話本,掙錢不少?”
一日經筵過后,朱由檢突然對劉若宰問道。
劉若宰當即回復天子,“臣無聊之時,的確會有些奇思妙想,不曾想用筆寫下后,會有人喜歡看。”
朱由檢哈哈一笑,揶揄他道,“近來民間流傳的《金瓶梅》,朕聽說也是出自你手?”
劉若宰尷尬的都快把鞋底摳破了。
“陛下取笑臣了……此書早有流傳,臣只是在前人基礎上,做出一些補充修改而已。”
劉若宰可不敢認為是自己寫了這本極具特色的奇書。
最開始也不知道是哪位神人將之放出來的,因著里面的描寫,勾起來了不少文人騷客的創作興趣,為之添筆的可不少。
劉若宰不過其中之一。
而《金瓶梅》雖有映射時弊之舉,描寫了當今士大夫那放縱濫情的風氣,但很多百姓看話本,可不是為了看背后思想,做閱讀理解的。
他們就愛看某些刺激的、好玩的!
這樣的話本子雖難登大雅之堂,也不怎么能在書齋架子上光明正大的擺出來,可要真統計一下銷量,卻是遙遙領先,于民間影響力可謂不小。
如此這般,劉若宰更不可能承認其中有自己的手筆了。
要真傳出去了,他這狀元郎怎么做人啊!
“你放心,朕不是什么古板之人,圣人也說食色性也,故適當的發散人之欲,當為天理。”
“一味逃避壓制,就跟不讓人喘氣一樣,不死何為?”
劉若宰心頭一動,覺得天子這話透露出了幾分陸王心學之意,想著是不是天子要對日益為人所不喜的程朱理學展開批判。
結果,他卻聽天子說道,“你給朕說說,民間百姓喜歡看些什么,聽些什么?”
“你的話本朕可是打聽過了,很得人追捧,都供你在京城買了三進的宅子!”
劉若宰一外地之人,初入朝堂就能大手筆的買下京城老宅,當時就讓人給盯上了。
也許是出于嫉妒,
也許是出于都察院換了新主官之后,急需業績表現,
也許是朝中有人對劉若宰身為天子講讀官員,未能盡心盡力為天子宣讀圣賢之意,沒能讓走上邪路的天子重回圣明君主垂拱而治天下分正路上,
所以有人彈劾到了劉若宰身上。
好在劉若宰并不在意這些東西,
只要皇帝不對他怎樣就好。
他日常仍舊沉迷在書堆里面,連和翰林院的同僚都沒什么交際。
劉若宰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隨后端正姿態,回答起了天子的問題。
“民間話本之所以能夠流傳,受人喜愛,其原因便在于,百姓讀書不多,一味向之說教,咬文嚼字,他們無法讀懂,自然不樂意去看。”
“話本用語通俗易懂,且多夾雜俚語粗言,正合百姓平時所講。”
朱由檢也端坐身體,與之對話道,“這個朕清楚,所為曲高寡和,便是如此。”
“天底下讀書人自然會讀圣賢書,通賢道德真章,但那也是要數年寒窗才能得來的功夫。”
“天下百姓萬萬千,并非全部人可以去讀書識字,識字數十,謀生便可,而既識字,又難以繼續研學,偏偏又不愿再重回那文盲之態,有讀書之要求,便使得俚語白話流傳于紙上……我朝開明,印刷業大為展開,故成就了許多著名話本。”
總而言之,
那便是百姓有這么個讀書的需求,自然會有逐利之商人,去發掘這財源。
既然圣賢書詰屈聱牙,那就換成白話!
既然道德文章一味說教,讓人看不下去,那就換成百姓喜歡看的鄉間故事、閨門隱秘!
反正只要能買書賺錢,書齋老板們是不在乎自己印刷出了什么東西的。
“當年白居易寫成一詩后,先讀于老婦聽,若其能懂詩中含義則傳,不懂則焚。”
“這是白詩得以流傳天下的原因之一。”
劉若宰也道,“臣平時思維多動,初涉話本之時,并未得以流傳,就連印刷的錢,也是自己掏的……”
他唏噓一下,感慨起了自己創業的艱難,隨后又道,“其后臣便去民間訪查,果然如陛下所說,話本過于咬文嚼字,滿篇道理,是賣不好的。”
“臣當時只顧著賣弄文采,堆砌辭藻,反而落于下乘。”
“之后便一轉文風,大行白話,這才勉強改善。”
劉若宰沉吟一陣,又對天子總結道,“以臣寫話本的經驗來看,百姓愛看的,多以高門私密、放蕩情事和勾心斗角為主……后者最好還是有一絕好和絕壞之人相斗爭,雙方上下交手,過程越是精彩,越是引人注目。”
朱由檢點了點頭,又問他道,“話本流傳,對百姓來說有何影響?”
劉若宰道,“百姓可以從話本中知道道理,學習為人處世的準則。”
“雖然《金瓶梅》這等書流傳,其內容頗為香艷,但很多同類之書,最后都未曾給主角一個好的結局。”
“百姓看多了肥膩之情節,自然而然會心生純潔之意,轉而考慮起縱欲傷身的道理。”
“而《三國演義》這等書,更是大力推崇忠義之道,以至于人言義氣,必稱關羽關二爺。”
“且此書之奇,在于以三國為模本,再行演義,既能使百姓知三國之事,又可通過故事,懂些戰事謀略。”
《三國演義》中,關于戰爭智謀之劇情,可沒有少寫。
朱由檢在給勇衛營上夜校的時候,對一些實在難以看下言語精煉的兵書之將士,便讓其去看《三國演義》,好說歹說要給那空空如也的腦子里灌輸一些戰爭謀略進去。
這段時間農科院那邊自己弄了套印刷的機器出來,朱由檢還打算把這書多印發些,送到軍中,充當對底層士卒的基礎教導之書。
“所以臣認為,話本雖雜,雖內容低俗,但誠然有教化之功效。”
朱由檢點了點頭,于是說道,“那朕用話本、戲劇這樣為百姓所喜的東西來宣傳政策,引導百姓跟著朝廷走,可能行之?”
朱由檢登基以來,自認為對黨爭之事,看的已經很開了。
他不想再往已經燃燒了百年的黨爭火焰上澆油,讓這團火燒的更加旺盛,把大明朝的一切全都燒到幽冥地府中去。
所以朱由檢給了魏忠賢一條生路,只處理了幾十個閹黨成員,對那些曾經攀附九千歲的官僚,只要他們按照魏忠賢提供的名單,老老實實掏錢,把自己送給九千歲的禮物再買回去,或者把當初修生祠的錢補給朝廷,那他也不多加排斥,該用還是用。
對東林黨,
雖然這波人上躥下跳的厲害,嘴里全是道理,心里滿是生意,還要擺出一副清清白白小蓮花的姿態……
可朱由檢仍舊啟用了韓爌等人,錢龍錫這個一直和稀泥混日子的,也待在內閣里沒有被弄出去。
以天子之權威,只要朱由檢不想,只要他提拔的官員還跟著皇帝走,只要他一手帶出來的勇衛營還敢為了皇帝而殺人,那東林黨在崇禎朝也成不了事。
但讓朱由檢極為氣悶的,則是東林黨在發現自己無法用如山似海般的彈章來影響天子,使之改變政策后,便放棄了向上的努力,轉而向下使勁兒——
東林黨本身就是以喊口號起家的,在玩弄筆桿子、顛倒黑白上,自然有自己的功夫。
而百姓除了直接聽圣旨宣讀外,基本上只能通過當地的官吏來知道政策,通過東林黨到處的宣傳,來知道朝廷動向。
哪里又出了“奸臣”,
哪位清流又為了抵制奸臣而犧牲了自己……
在他們的努力之下,朱由檢在民間的名聲,并不是太好。
起碼在能夠說話,發出自己聲音的士人群體中,會抄家、練兵、重用錦衣衛和東廠監察百官民情的皇帝,妥妥的就是個暴君!
他連與國同休的勛貴都殺,
還有誰能逃過他的毒手?
即便有不少百姓,在崇禎天子的一系列動作中感到了好,但他們是底層乞活的人,是忙于生存的人,是沒有太多精力去分辨事情真相,并為之發聲的人。
朱由檢可以接受那些利益因此受損的人罵自己,畢竟皇帝再好,也比不上錢誘人。
皇帝只是天下人的君父,
可斷人財路,卻是實在的殺人父母!
《老子》說:“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朱由檢是不怕被罵的!
但東林黨想要操控輿論,來給自己臉上貼金,讓朱由檢擔負他不應該擔負的罪責,那朱由檢也是不認的!
不就是利用自己的筆桿子去民間給人潑臟水嘛,
你做的,朕難道做不得?!
哼,
寇可往,我亦可往!
朱由檢忍了很久,考慮了很多對付的法子,覺得養一群文人充做御用筆桿子,既耗費時間,結果可能還沒辦法比過東林黨。
而且文人各有各的毛病,指不定養了還要壞事。
于是朱由檢回想起自己登基以來,靠什么迅速把握住宮廷上下之心的,便打算繼續走群眾路線,讓老百姓明白其中深意,不至于為東林黨所蠱惑。
“啊?”
劉若宰嘴巴微張,一臉不解,絲毫不知道戲劇話本這等不入流的東西,怎么跟朝堂扯上了關系。
他可是很逃避黨爭這情況的,
他劉若宰就想安安靜靜的縮在翰林院里,專心讀書寫話本,偶爾進宮在天子身前當個會說話的茶寵就好了!
“要把朝廷政策還有朕的舉動編到話本戲劇里面,讓百姓知道朕是個能為民做主好皇帝,免得被他人唇舌誘騙……”
朱由檢喃喃自語了一陣,然后就看著一臉茫然的劉若宰,“你有經驗!”
“這件事,朕就安排你接手!”
“啊!”
劉若宰愣愣的發出似驚似疑的一聲叫,仍舊茫然。
等到他回過神來時,天子已經拍了拍他的肩膀,把重擔強行壓到了他身上。
劉若愚在一旁笑呵呵的道,“狀元公莫要擔憂,皇爺早就給你準備好了銀子和人手,你且安心編幾個本子出來。”
總不能又編個《金瓶梅》出來吧?
劉若宰一臉苦澀,覺得自己今天實在不該多話,平白給自己攬了這么個差事到身上。
別看編話本歷來不入流,可從業多年的劉若宰如何不清楚,這的確如天子所說,可以引導輿論!
而一旦真開導成功,那就是跟東林黨搶食了!
諸葛亮重生都不帶這么舌戰群儒的。
但皇帝已經欽定了他,劉若宰又能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