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奪旗之功
- 大明:箱子里的榆林軍戶混入官場
- 閑話風塵
- 2051字
- 2023-10-24 00:01:00
延安府衙二堂,身著四品文官官服的張輦和白貽清,分居主位左右。
身著六品文官官服的劉通判,與二品武官官服的尤世祿,分居下手左右。
場面正式之余,四人皆正襟危坐,心中默默思索著。
背后有延綏巡撫張夢鯨的全力支持,身負彪炳戰功,劉通判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動,多年來位居張輦之下所受的委屈,一朝發泄。
“下官督尤總戎所部家丁,大破流賊,陣斬首級五百顆,一舉解除延安府城之危,奏捷疏中當列首功,二位大人不會有異議吧。”
這就是在赤裸裸的炫耀,當面惡心老對頭張輦和白貽清,若是真讓他因功大幅升遷,日后必是延綏官場之大敵。
好不容易要靠走了張夢鯨,不論是張輦,還是白貽清,都不會允許劉通判躥升上來,給自己找不自在。
作為劉通判的直屬上司,張輦當然不讓,沉聲道:“劉通判,敘功之前,還是先說說,汝是如何在流賊圍城之際出城的吧。”
被戳中軟肋的劉通判,頓時急切辯解:“下官當然是喬裝出城,搬兵破賊,難不成張府尊是懷疑下官通賊么?”
張輦撫須冷哼:“汝是否通賊暫且存疑,但沒有本府之令,汝擅離職守、動搖軍心,確是不爭的事實!”
“你!”劉通判語竭,他出城確實沒有經過張輦首肯,這一點是賴不掉的。
這時,白貽清對他窮追猛打,沉聲道:“若非本憲遣把總楚云星夜馳援,并以火計大破流賊,延安府城怕是已因汝之過錯,陷于賊手了,汝斬獲再多,焉有功哉!”
劉通判爭的是守衛延安府城的首功,然經張輦和白貽清輪番數落,他功勞沒撈到不說,還有過在身,甚至可能以通賊嫌疑加以追究。
這口惡氣,他絕對忍不下。
“流賊首級為證,本官便是與流賊不共戴天的大明忠臣,如何論功,二位還說了不算,莫要忘了上面還有張撫臺呢!”
張輦反唇相譏:“是否殺良冒功,有待查驗,此時言功,為之尚早!”
白貽清嚴詞鏗鏘:“本憲與張知府上面是有張撫臺,汝亦莫忘,張撫臺的上面還有楊制臺呢,張撫臺還不能一手遮天!”
“你、你狂妄!”劉通判怒指白貽清。
白貽清當即還以顏色:“狂妄的是你,當著上官的面,既無尊卑,又失禮數,圣人門徒的臉都讓汝丟光了,本官羞于與汝為伍!”
劉通判被噎得只有喘氣的份,口才是真辯不過張輦和白貽清,落入下風似乎早已注定。
見劉通判都未討到便宜,尤世祿直接選擇了閉嘴,一言不發。
這時,府衙門子張二躬身走了進來,來到張輦身側,附耳低聲稟告:“老爺,楚把總求見,說是奏捷。”
楚云來得正是時候,張輦正想問問他,破營之戰究竟斬獲幾何,以便再行打壓劉通判的囂張氣焰。
“劉通判正以500流賊首級夸功,告訴楚賢侄小心說話,把他領過來吧。”
張輦低聲吩咐,張二遂轉身出了二堂,去府衙正門前接楚云。
一見面,張二便將二堂的微妙形勢說予了楚云,一邊并肩朝二堂行去,一邊小聲叮囑:
“楚兄,若斬獲低于500之數,最好就不要提了,省得掃了我家老爺的臉面,平白助長了劉通判的氣焰。”
楚云連忙拱手稱謝:“張兄的好意,楚某領了,放心便是,咱不會給張府尊添堵的。”
說話間,二人來到二堂外,楚云自行入內。
只是跨入二堂,并向前走了兩步,楚云便駐足躬身,說道:“奉張府尊之命,卑職斬了軍中通賊之人,并出城巡查一番。
于府城北數里外,遭遇流賊頭目闖將及殘余流賊數百。”
一聽是此番圍困延安府城的賊首,張輦當即沉聲問道:“楚賢侄,戰況如何?”
白貽清也將目光匯聚到楚云身上,并希望眼前這員福將,給他和張輦再度帶來驚喜。
楚云挺直腰板,鏗鏘回應:“卑職謹記二位大人敦敦教誨,為將者,寧可馬革裹尸、為國捐軀,也不能放任流賊,任其流竄,禍亂地方。
故卑職奮勇爭先,親率家丁十騎,毅然決然向數百流賊發起正面沖鋒,一舉潰之,奪其將旗!”
奪旗之功,勝過首級500,張輦頓時興奮道:“賊首旗子何在?速速呈上!”
楚云將手中提著的包袱打開,取出有著明顯燒痕的旗子,敬呈張輦。
只見燒痕之間,“八隊闖將”四字卻是清晰可辨。
“八隊闖將,錯不了,本府識得,此乃賊首旗子無疑,希量兄,若非兄點撥于弟,焉有楚賢侄此功,此役首功非希量兄莫屬也!”
張輦笑吟吟的看著白貽清,并將旗子遞了過去。
白貽清始終與張輦在一起,張輦都沒召見過楚云,何來授命一說?
白貽清明白,此勝皆楚云所為,而且楚云是個懂事的,故意說是奉了張輦之命。
“呵呵,本憲不過是對流賊詭計有所預感,若非張兄果敢決斷,絕無此勝,此役首功實非張兄莫屬也!”
“你我兄弟就別互相推讓了,并列首功,如何?”
“正當如此!”
二人一唱一和,坐實了首功,猶如在劉通判的胸口,重重捶了一記重拳。
奈何奪旗之功擺在這里,硬爭肯定是爭不過的,劉通判索性甩袖起身。
“尤總戎,我們走!”
尤世祿是真羨慕楚云的好運氣,若是他有這么好的運氣,別說是奪旗了,斬了賊首八隊闖將都是必然的。
憑借麾下數百家丁的戰力,尤世祿還不把數百流賊放在眼里,便是數千流賊,亦大可戰之。
然而運氣這種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也求不來的,羨慕的看了一眼楚云,尤世祿起身告辭。
“二位大人,末將告辭。”
該有的禮數,尤世祿是不會疏忽的,他不是劉通判,他不想把張輦和白貽清得罪透了,留些余地,方便日后周旋還轉。
張輦和白貽清皆通透之人,理解尤世祿的用意,也理解他不能說得太多的尷尬,紛紛起身相送。
“尤總戎,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