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爺臉上也露出錯愕之色。
山陰豬三郎的大名誰人不知?
可就是這個被坊間傳聞膽小懦弱之人,說他一個人就殺了十八名倭寇。
連尸體以及首級擺在眼前,都讓他們生出一種不真實感。
這事放在他們身上都覺得,胡宗憲是在開玩笑。
而且是天大的玩笑!
以至于讓人一時間忘了要順從上官的話。
怎么偏偏是“豬三郎”呢!
那豬三郎成了胡宗憲的“書童”,所以把這潑天之功按在豬三郎頭上,倒是能讓眾人理解。
可胡宗憲如何能把自己的前途,寄予在一個“書童”身上?
想想都不可能。
整個山陰縣誰殺了倭寇,喻顯科等人也容易接受。
可“豬三郎”做出這種事來,誰能相信?
誰敢相信?
在場的也就剛調(diào)來浙江的胡宗憲,他不知道豬三郎的名聲,才會更加容易接受。
山陰縣大小官吏,皆是呆傻愣在原地,喻顯科也是下意識的質(zhì)疑。
實在是過于讓人無法相信。
祝今宵聽著眼前知縣的話,以及眾人的反應(yīng),他微微瞇著眼睛。
不對勁!
按照賈茹得到的消息,自己就是個社團小癟三,家里開個小豬肉鋪,大概率連張三爺家族勢力都比不上。
興許就是為了鋪子少收保護費,才加入社團。
本該沒什么太大的名聲,旁人也認(rèn)不得。
否則能被派去干收債這活?
可是看周遭人的反應(yīng),難不成自己很出名!
連堂堂知縣都認(rèn)識自己,然后覺得我殺倭之事不可能發(fā)生?
可也不對勁。
按照賈茹的說辭,自己是一個被地主老爺派人敲死拋尸,都不用刻意隱瞞的社團小癟三。
山陰知縣好歹也是土皇帝,他如何能認(rèn)識自己這個屁民?
按理說,正常人不該是這種反應(yīng)!
還是本地的黃老爺,才是真老爺。
外地來的“知縣”就是跪著要飯的?
所以黃老爺才不在乎。
祝今宵認(rèn)為自己得到的情報前后矛盾,必然是有錯漏的地方。
好歹自己是他治下百姓,一個單殺十八名倭寇的事,怎么也算是給山陰知縣張臉的一件事。
方才祝今宵路上也沒有和賈茹交談的機會。
周遭青壯也不敢同他交談,更不敢湊到胡宗憲身邊去。
多是胡宗憲一直同祝今宵交談,也不讓旁人靠近。
祝今宵一時間想不明白,但也沒開口言語。
“怎么可能真是他,一人殺了十八個倭寇!”
人群當(dāng)中的徐渭失聲說道。
事情實在是過于突然,讓人無法相信。
“怎么就不能是我一人殺了十八個倭寇呢?”
祝今宵騎在馬上盯著那個文士模樣的人。
自己這可是有著“官府背書”,遂搭了句茬,想要獲取更多的信息。
信不信的不重要。
況且祝今宵也就昧下一顆人頭,比大明官軍的操作強上許多。
但他們怎么都是這種反應(yīng)?
“哈哈哈。”
一旁的沈煉卻是大笑說道:
“徐文長,你快去把祝三郎的草鞋吃了。”
聽到這話,跪在地上的人群又是張著脖子,一副想要吃瓜的表情。
鼎鼎有名的山陰贅婿徐渭,他怎么就要吃山陰豬三郎的草鞋了?
相比于豬三郎,徐渭成名可是早了許多年。
大名自是許多人聽過。
他們二位是又什么糾葛?
眼前的倭寇尸體,又讓人不得不接受“豬三郎”不再是豬這個事實。
胡宗憲臉上的笑意一閃而過,沒有理會人群當(dāng)中的打趣,他甩了甩衣袖:
“怎么,喻知縣也懷疑本官的言論?”
“不敢。”
喻顯科不清楚發(fā)生在三江所的經(jīng)過,事后還需要派人好好掃聽一二。
可眼前的胡宗憲膽敢如此大張旗鼓的宣揚,此事十有八九就是真的。
喻顯科很快收斂驚詫的心神,嘴上當(dāng)即說道: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胡巡按說的極對!
此事倒是我的失職了,未曾及早發(fā)現(xiàn)祝三郎這等英年才俊。
到底是巡按慧眼識珠,豈是我等凡俗蘇子能比得過的?”
先不說胡宗憲受到皇帝的信任,單單是他是嚴(yán)閣老的學(xué)生,這件事就讓其他人望塵莫及。
朝中有人才好做官吶!
“祝今宵當(dāng)真是好樣的。”
“我早就知道他,將來必定會有一番大作為。”
幾個佐官縣丞、主簿也是連連附和知縣的話。
雖說他們能聯(lián)手架空知縣,但巡按是外來人,他們又天然的抱團站在一起。
況且在某些情況不知曉的地方,說兩句夸獎的話又不損自己的面皮,反倒表達對上官的贊同。
更何況看這意思,豬三郎已經(jīng)成了胡巡按眼前的紅人。
大家尊的根本不是胡宗憲所宣揚的殺倭英雄祝今宵,也不是此時的胡宗憲。
而是他背后的嚴(yán)黨勢力。
誰不怕權(quán)?
“說句實在話,要不是親眼所見,本官也不敢相信山陰縣以前的豬三郎,能有今日之壯舉。”
胡宗憲這才下馬請喻顯科起來,抓著他的胳膊,一副親熱的模樣。
喻顯科等人也極為贊同胡宗憲的話。
“祝三郎能有今日,全賴胡巡按點撥。”喻顯科極為諂媚的道:
“朝廷早就該派胡巡按來,倭亂也早就能平息了。”
胡宗憲雙手背后,看著跪在地上注視他的百姓們,開口道:
“本官知道你們在害怕什么。”
百姓們皆是看著胡宗憲,等待著他的下文。
“嘉靖三十三年正月,滯留于南沙的倭寇突圍而出,轉(zhuǎn)掠江蘇各州縣。
其中海盜蕭顯駕巨舟七艘,入?yún)卿量冢佘姳氖嗨覈兀粩硴魯 ?
按察僉事董邦政守城,殊死抵抗,倭寇攻城不克,掠四郊而去。
二月,倭寇由華亭縣出,攻松江府,官兵追擊,戰(zhàn)敗,縣丞劉東陽戰(zhàn)死。
祭官孫鏜寓居松江,本無守土職責(zé),出于義憤,捐資組織壯士御倭,又自具弓劍。
率領(lǐng)壯士百余,在南匯與倭寇展開激戰(zhàn)。
倭敗,孫鏜追擊,射殺十余人。
倭寇退屯石湖橋,孫鏜乘勝深人,不料陷入倭寇的重圍中,力戰(zhàn)而死。
倭寇又奪民舟入海,趨江北岸,焚掠各鹽場。
三月,海盜劉三勾結(jié)倭寇共二百余登劫吳淞江,以此為老巢。
四月,一支倭寇五百余人,在城外焚掠,殺我大明百姓數(shù)千人。
揚州千戶洪岱、文昌齡,泰州千戶王烈率眾赴援,力戰(zhàn)而死,大火三日不息,倭散人往來屯聚,四處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