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戰場
一路歌聲,一路笑語。不知不覺間,已經驅車100多公里,我們來到了第一個參觀點,出河店古戰場。
出河店古戰場,歸屬于鄰縣民意鄉管轄,地處北緯45度。
出河店古戰場,南面就是一條滔滔而逝的松花江,戰場處于一片高地之上。
此時正值盛夏,置身古戰場,微風吹過,似乎有陣陣涼意,滿眼的蕭殺之氣。
古戰場遺址占地不是很大,建有一座雕像,雕像坐落在一個四方形的塔臺上,塔臺四面有圖像和碑文,記載了這段驚心動魄的經典之戰。
戰事發生在公元1114年。
交戰雙方是遼國和金國,中國北方的兩個政權。
金國的主帥是完顏阿骨打,因為不滿遼國對他們的欺辱和壓迫,率領3000鐵騎,大破遼國的十萬大軍,是歷史上極富盛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據說,已經寫進了西點軍校的教材之中。
大戰之日,天昏地暗,飛沙走石,雙方不明底細,金國一鼓作氣,打敗了遼國的十萬精兵。
此一戰,奠定了北方的政權格局,對于中國北方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這一尊塑像,就是《岳飛傳》中北國元帥的形象。頭戴支雞翎,身披黃金甲,胯下馬,掌中刀,有萬夫不擋之勇。雕塑的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表現出了北方民族的驍勇善戰。
同學們紛紛與雕像合影留念,每個人都拿著一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此時此刻,也算應景,就做為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吧,也是一次歷史之約,文化之旅。
這個碑文寫的也很有歷史底蘊,記載了出河店戰役厚重的背景和精彩的過程。
同學唐君饒有興趣的看完碑文后,指出了其中的一句話,叫做:“肇基王績于此,遂建以州”。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大王開疆拓土,建立不朽功勛的地方,就在這里,開始建了這個州。于是,取這句話的頭尾兩個字,就是肇州。這就是肇州名稱的由來。
肇州,這個名稱自此以后,一直沿用到現在。但是,肇州的府衙也是一直在變化,肇源鎮,二站鄉,三站鄉,都分別設立過。后來,困水患的原因,撒離到現在的肇州縣老街基,做為肇州縣的政府的所在地,延續到今天。
我們作為肇州人,幸運地成為了這一名稱的傳承者。
同學們顯得都很興奮,因為找到了肇州的源頭,也知道肇州名字的由來,可以說,這是一次尋根之旅,也可以說是揭秘之旅。
在這個千年古戰場上,挖掘出了大量的歷史文物。有不少斷劍殘刀,陣列在在縣博物館里。
農民在耕種這片土地時,還可以看到累累白骨,有人骨頭,也有馬骨,招示著當年大戰的慘烈。
明代大才子楊慎如果能夠來到古戰場,發思古之幽情,定會寫出曠世奇篇。
楊慎遭貶后,乘船來到長江上,寫出了那首震鑠古今的巜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諸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有幸成為巜三國演義》的開篇語,可見其文學地位之高。
在明朝文壇璀璨的星空中,楊慎無疑是最亮的那一顆。
那就借用楊慎先生的兩句話來感慨一下我們對古戰場的情思。
憑吊古戰場,
千年出河店。
累累白骨依稀見。
瀟瀟馬嘶猶可聞。
迎著滾動的雷,
伴著浩蕩的風。
青山依舊夕陽紅,
是非成敗轉頭空。
是啊!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是是非非,成成敗敗,轉轉頭,轉瞬即過。
無數英雄豪杰,就像浪花一樣,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凡夫走卒。
看破,是格局。
放下,是心態。
一縷陽光,穿透薄薄的云層,照亮古戰場,把我們從久遠的過去拉回到現實生活中。
韶華如詩,我們繼續踏歌而行,向下一站出發。
目標一一衍福寺。
(未完待續)
2022年8月4日于H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