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0章 道不拾遺

一九六二年,我讀小學時,去學校要經過通往焦廠的小型公路。

公路是兩車道,鵝卵石鋪墊,騎自行車打滑容易摔跤,貨車行走時,車輪碾壓鵝卵石,那鵝卵石就像彈弓里的子彈那樣飛射出來,彈在樹上,樹皮都要開裂。汽車來了,我們要躲得遠遠的。

在這條公路上,時常有貨車拉著焦炭外運,路況不好,車行顛簸,車上的焦炭有部份撒在公路上,司機不知道,繼續開車前行。

焦炭很貴,經過很多工序和大量的人工煉制的,它是由煙煤在煉焦爐里經燒結而成,它用于冶煉鉛鋅銅鋁鈹,是有色金屬冶煉不可缺少的材料。

焦炭掉在公路上,不去收拾就是浪費寶貴的資源。收拾起來不能歸己所有,應該歸公,從小我們就接受了向雷鋒同志學習和不謀私利的良好教育。我們幾個學生自發的組織起來,提著竹籃在公路上把焦炭一塊一塊地撿起來,主動地交給了紅旗焦??。

紅旗焦廠有關負責人給我們就讀的學校送了一面旌旗,誘上了道不拾遺的字樣。有的同學見了這幾個字,朦朦朧朧地向校長提問,道不拾遺應該是焦炭遺在公路上不要去撿呀,撿了,怎么還叫道不拾遺呢?校長說,你們要正確理解道不拾遺,遺落的東西,撿后歸公或交給失主,或留在原地保護好讓失主能找到,就叫道不拾遺,那些同學才恍然大悟。

校長在全校師生大會上表揚了我們,說我們是時代的小雷鋒,我們心里暖暖的。很多同學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們,對我們產生了敬慕之情。

道不拾遺,拾金不昧在學校蔚然成風。

有的學生撿了筆交給老師,有的學生撿了課本交給老師,有的學生撿了手套交給老師,還有的學生撿了錢交給了老師。

我就曾撿了一個錢包交給了老師。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冬天,學校散學,一大群學生擠出校門,我沒去擠,我是等學生們走完后再離校,走出校門不遠,我在白雪皚皚的路旁,發現了一個錢包,撿起來,打開一開,一元錢一張的紙幣有五張,兩角錢一張的紙幣有三張,一共是五元六角錢。第二天,我把錢包交給了班主任老師,班主任老師又交給了校長,學校張貼了一張錢包招領啟事。

三年級的一位學生前去認領了,他把錢包的顏色,錢包的大小,里面多少錢,多少張紙幣說得完全相符。他說,錢是用來補交學校的學費的,因家里貧,還欠著學費,這錢是早幾天他母親賣雞蛋得到的,昨天因下雪結冰路面滑,他摔了一跤,把錢包掉了。他打聽到是我撿到他的錢包交給老師的,還專門找到我,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表示萬分感謝。后來他和我成為了好朋友。

我班陳二同學撿了八元錢,卻是另一種作法,他交了四元錢給老師,剩下的四元錢他全部買了糖粒子和餅干分給全班的同學吃,大家非常感激,因為那時沒有零食可吃。老師在班上大肆表揚了陳二同學,說陳二同學拾金不昧,后來,在班上選班長時,大家都投了陳二的票,陳二全票通過,當選為班長。個別同學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把陳二撿到錢的做法說漏嘴了,逐漸在學校傳開了,老師知道了,校長知道了,學校對陳二的作法一時還不知道怎么定性,怎么處理。對陳二之事,學校領導班子討論了三個晚上,眾說紛紜,各有陳詞,有的校領導說陳二同學拾物應全部上交,他無權處理遺物,有的領導說,陳二拾物交了一半歸公,另一半也沒個人占有,分給了大家,也是屬公。公說公有理,婆說理又長。最后學校領導采取表決認定,少數服從多數,贊同第一種意義見的多了一票。陳二的班長被學校撤銷了。

那時拾物就一定要交公,拾物交公形成了一種習慣,形成了風尚。

道不拾遺,拾金不昧,民不妄取,是當時社會的一種公德,是社會新風尚的標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池县| 龙海市| 方城县| 洪泽县| 葵青区| 班戈县| 安顺市| 葫芦岛市| 从江县| 兴国县| 兰州市| 滨州市| 扎囊县| 渝中区| 铁岭县| 资源县| 徐州市| 淮北市| 嘉祥县| 五大连池市| 康马县| 商洛市| 宁南县| 张家口市| 金寨县| 闻喜县| 温州市| 舞阳县| 青神县| 牟定县| 杭锦后旗| 沁阳市| 峨边| 霍城县| 温州市| 师宗县| 拜城县| 水富县| 环江| 光泽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