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呢料衣服的細微風(fēng)波
- 人世間的瑣事
- 醫(yī)學(xué)心語
- 1631字
- 2023-10-02 14:16:38
父親起床,行為不同往常,有些怪異。母親看在眼里,仔細琢磨,沒忘隱敝觀察。
父親以前是早上坐在床上一根煙,抽完后,洗臉涮牙,再從碗柜拿碗,去壇罐里面挖酒糟,開水沖泡,喝完了,去上班。
這次不同,起床后,床底尋尋,衣柜里翻翻。母親把這一切都收視在眼里。
父親站在衣柜前拿起卷裹的襪子,打開,手指伸進襪套里面,挾出錢來,塞進了衣服表袋,然后去挖他酷愛的酒糟了。
母親心里沉悶了片刻,喃喃自語,好家伙,你還藏有私房錢,母親沒有大聲破局,心里在自我斥問,他拿錢準備干啥?
母親有了主意,決定探個究竟。
父親喝完酒糟,出門了,母親躲躲藏藏,尾隨其后。父親是一個粗人,很少有心眼,從不防備別人,也沒有去注意母親的一切。
父親沒有去上班,而是去了鎮(zhèn)上的集市,走進了一家商店。
商店是一家百貨商店,是鎮(zhèn)上的主要商店,位于街上的繁華中心地帶,有文化用品、南雜小吃、糖果煙酒、廚房炊具、針線衣扣、布匹衣料、床上用品,日常生活,應(yīng)有盡有。
父親來到了布匹衣料柜,在藍色的呢料和黑色呢料上左摸摸右看看,黑色的呢料是細呢的料子,藍色的呢料是粗呢的料子,父親選定了黑色的呢料,用他單位發(fā)一丈三尺八分布票和他的私房錢,買下了與布票相等的黑色呢料。
那時買布匹要憑布票,沒有布票買不到布匹。那時國家按計劃,根據(jù)人群不同類別,不同的崗位,會每年定額發(fā)放布票。母親的布票沒多少,即是有錢,也只好望布興嘆。
父親抱著黑色的呢布料去了一家裁縫店,裁縫店生意太好了,來來往往的人太多了,門庭若市,父親只好排著長隊等候。
裁縫的徒弟量好呢布料的尺寸,量好父親上身的尺寸,量好父親下身的尺寸,分別寫了三個紙條,布匹紙條一張,衣服紙條一張,褲子紙條一張。父親的尺寸量好了,父親交好做衣服的手工費,就去了自己的單位。
尾隨在后的母親,見父親走后,進了裁縫店。
裁縫店的老板是母親的發(fā)小,倆人在一起殺柴扯豬草長大的,倆人長大后,各自成家立業(yè),沒什么來往,但倆人見面了,仍然是親熱如故。
裁縫店老板見母親來了,放下手中活計,去拿吃的東西招待母親。母親趁機,叫徒弟牙子幫自己量量衣服尺寸,叫徒弟牙子寫好尺寸紙條,待徒弟在量其它人衣服尺寸沒注意的時候,母親將自己衣服的尺寸的紙條從父親的黑色呢料布里換下了父親褲子尺寸的紙條,可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母親與裁縫店老板敘敘舊,唅喧一番后,離開了裁縫店。
裁縫店的老板按照黑色呢料里面夾著的衣服尺寸,做了一件男式衣服和一尺女式衣服,衣服做得很漂亮。
過了兩天,父親來拿衣服了,裁縫店老板拿出呢料衣服替給父親,父親打開一看,驚訝了,怎么是一件男式衣服和一件女式衣服呢,明明是要做一件衣服和一條褲子,父親不依了,質(zhì)問裁縫店老板,是怎么一回事,裁縫店老板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裁縫店老板問徒弟,徒弟一時也答不上來,徒弟就從父親手中拿去女式衣服量了量,熟悉的尺寸讓徒弟猛然想起了母親,徒弟把那天幫母親量尺寸的經(jīng)過告訴了師傅裁縫店老板。
裁縫店老板仔細啄磨著分析著,大致原由已成竹在胸。裁縫店的老板就把母親的名字告訴父親,問父親認不認識,并說母親那天也在這里量了衣服的尺寸。
父親明白了那么一回事,故意說不認識。父親對裁縫店老板說,按理,你們沒按我的意愿做衣服,要賠償布料,既然你們衣服做錯了,也就算了吧,兩件衣服我都拿回去了。
裁縫店老板檢討了自己,給父親退還了手工費。
父親拿了兩件衣服回家,對母親說,我買了呢布料,我做了一件衣服,給你也做了一件衣服,你試試,其實父親和母親都心知肚明,只不過是不想說破而已。
母親拿著衣服試了又試,對著鏡子正看看側(cè)看看,非常合身,心里有說不出的高心。
父親趁母親在試衣服的時候,偷偷地又把裁縫店老板退回來的手工費塞進了襪套,這一切,母親盡收眼底。
父親上中班去了,母親從父親的襪套里把錢拿出來了,母親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完全分析到了,這錢一定是裁縫店老板退給父親的,母親抽空把錢送給了裁縫店老板。
父親與母親沒有因此事吵鬧,但心里在理性地角逐,各自贏得皆大歡喜,真正可謂等閑識得春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