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通貨膨脹
- 大明永樂,從教導皇孫開始
- 洋芋燉粉條
- 2025字
- 2023-09-14 23:21:35
“通貨膨脹。”
夏原吉輕聲念叨了一聲,這個詞雖然每個字自己都認識,但是連在一起卻有些不解其意。
道衍望著低頭喃喃自語的夏原吉,他知道,能夠讓這位戶部尚書都露出思索的神色,想必這位傅先生又說出了什么新的詞匯。
就如同那唯物主義,客觀唯心主義一般。
朱瞻壑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先生,這通貨膨脹又是何意。”
“通貨膨脹就是指紙鈔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鈔的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
“之前不是說宋朝陷入紙鈔濫發,以那平常生活中的常見的米價為例,宋神宗熙寧年間米價平均每斗七八十錢,到宋欽宗靖康年間已經達到“斗米二千”,甚至出現“米斗至數十千”的現象,這便是通貨膨脹。”
朱瞻壑撓了撓腦袋。
“先生,這是不是說明宋朝的人自從發行寶鈔之后很有錢,米都漲價了。”
傅林頓時陷入沉默之中。
“這樣吧,我與你打個比方,現在有十個人,他們共有一貫錢,米價為一百文每斗,市場上供應大米為十斗,大家花一貫錢買十斗大米也就滿足了需求,當人們需求不變,供應不變的情況下,他手中的錢變成10貫,那么再去購買相同重量的大米,就要花費更高的價格。”
“等等,先生,為什么要花費更高的價格,如果還維持原價,那豈不是只要花一貫錢就能買下所有的糧食,還能剩下九貫錢,豈不美哉。”
道衍不由得微微點頭,聽漢王世子如此說道,好像是這么一回事,為何要漲價,難道背后是商人趨利的原因嗎。
“夏尚書,漢王世子所說之事是否正確。”
夏原吉聽聞道衍的話語,頓時如夢初醒。
原來,隔壁是漢王世子與先生在交談,不過他與漢王倒是交流不多,更不要說是漢王世子了,兩人只在宮廷大宴上遠遠地對望過幾眼。
那對面的先生什么身份,能夠教授漢王世子,恐怕也不是泛泛之輩。
看樣子道衍大師早就知道漢王世子在被人教授,那么陛下想來也知道,那為什么要教授漢王世子有關錢鈔的學識。
想到陛下準備遷都北平府,夏原吉腦海中很快就得出了一個大膽的結論。
難道陛下想要培養漢王世子,等到遷都北平府時,讓漢王來掌管應天府。
至于太子,則是掌管北平府。
夏原吉仿佛是發現了什么大秘密一般,冷汗涔涔落下。
稍微平復了一番心情,這位戶部尚書又恢復到了往日的模樣。
自己乃是陛下的臣子,對陛下以及陛下指定的人負責就好,至于這種關于儲君之事,自己還是少摻和為妙。
道衍見夏原吉低頭沉思不語,以為他在自己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倒也沒有太過急切的詢問。
“道衍大師有所不知,這并不是人力所能夠控制的。”
“哦,此話怎講。”
“如果貨物稀少或者市場上的錢鈔數量增多,那么一件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反之如果貨物很多或者市場上的錢鈔減少,那這件物品的價格就會下降,這是鐵律。”
聽聞夏原吉如此說道,道衍也明白過來,看樣子,上不上漲似乎非人力所能限制。
“如果朝廷橫加干涉呢。”
夏原吉搖了搖頭。
“除非增減貨物或者增減錢鈔,將貨物與錢鈔的穩定在一個合適的范圍,不然強行規定錢鈔與貨物的交易,沒有絲毫作用。”
道衍見狀也不再細究,而是閉上眼睛仔細聽起來。
“小朱啊,漲不漲價你說了可是不算,你可以理解為有一雙無形的大手控制著價格的起伏。”
剛剛才閉上眼的道衍手中的念珠停止滾動,眉頭緊皺成一個“川”字。
這傅先生不是說自己的是唯物主義嗎,怎么開始變得神神叨叨的了。
“當然,那只無形的大手只是一個玩笑,實際的說法便是經濟學中的供需關系。”
朱瞻壑聽聞只是開了一個玩笑,頓時送了一件口氣,他剛才還在想,這無形的大手主人是誰,竟然神不知鬼不覺的控制著這一切,還把不把皇爺爺放在眼里。
不過,很快朱瞻壑又意識到傅先生似乎又說了幾個新詞。
經濟學又是什么。
道衍倒是對經濟這個詞略有了解。《晉書·紀瞻傳》有“瞻中亮雅正,識局經濟”,詩人杜甫的《上水遣懷》有“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不過這里經濟的意思乃是經邦濟民,含有“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不知道與這傅先生所提到的經濟是否相同。
“先生,這經濟學難道也是理學中的一項嗎。”
傅林摸了摸鼻子,理論上這經濟學不屬于理學,但是誰叫自己先提出來的呢。
“這是自然。”
傅林絲毫沒有思想負擔地回答道。
“所謂的經濟學,就是研究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錢鈔活動和各種相應的交易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
夏原吉眼前一亮,這經濟學聽起來可是量身為戶部打造的,為什么身位戶部尚書的自己之前沒有聽說過。
還有漢王殿下所說的理學,難道是程朱理學,自己的記憶中程朱理學中可沒有關于隔壁的那位先生所描述的經濟啊。
“我們回歸正題,剛才我們提到了經濟學中的供需關系。”
“古人常言,物依稀為貴,也就是說,物件越稀少,價值就越貴,反之物件眾多,那么價值就會下降。”
“當擁有十貫時,意味著手中的財產翻了十倍,但是目前依然還是十斗米,也就是說,現在的米就成為了稀有物件,與之相對應,米的價格就會上漲,而不再滿足于一百文一斗”
“這就是紙鈔供給大于紙鈔的實際需求,原本一貫錢就能搞定的事,最終花費了十貫錢才搞定。那豈不是說現在的十貫錢與之前的一貫錢無異,這便是紙鈔貶值,這便是通貨膨脹。”
朱瞻壑沉吟片刻,又想到了一處不合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