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見萬林的想法得到了楊之言的采納,一時間內心有些焦慮,他知道自己被點為幕僚,就是楊之言想要近距離看看自己的能力如何。
可是,他對于民生這類知之甚少,不敢貿然提供看法,只能看著萬林在那里唱獨角戲了。
在這場談話過后,官府很快就頒布了新的政策政令,招攬流民參與民屯,消息傳開后,頓時在民間引起一陣軒然大波。
并不是每一個百姓都愿意白手起家,親手將一塊荒田開辟為耕田的,能夠直接坐享其成,開墾一塊好田這難道不比自己開荒要輕松的多么。
而且只需要持續耕種五年,就能夠擁有那塊地的所有權,這對于許多百姓都有著很大的誘惑,于是許多剛剛開始開荒的百姓跟著人群一同涌向了縣衙,希望能夠分到一塊好田,只有少數人沒有去,繼續埋頭開墾荒田。
“爺爺,我們為什么不跟著去報名?你不是一直說林家老爺的那些田是良田,一年下來的收成不僅夠我們家吃飽肚子,還能送哥哥去私塾嗎?”
萬州城外的一處荒田內,一個總角孩童看著那些和他們一起來開荒,卻丟下荒田往縣城趕去的百姓,不解地拉著自己爺爺的胳膊問道。
爺爺聽了他的疑惑,將手上的鋤頭立在地里,吐了口唾沫,道:“是又怎么樣?那么多人去搶著分地,怎么可能輪得到我們,更何況就算分到了,一年下來至少也要給官府繳納四成,我可不干。”
孩童聽著有些半懂不懂,呆呆地看著自家爺爺,他爺爺見他這副樣子,笑罵道:“你啥都不懂,和你說也是白費口舌,去去去,別妨礙老漢我。”
說著,他輕輕將自己的小孫子推到外面去,往手掌啐了口唾沫,掄起鋤頭繼續埋頭苦干起來。
和老漢相同想法的還有其他人,他們努力想要趕在春耕之前將田地開墾出來,官府免了他們三年的賦稅,萬州的水稻耕作制度是水田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旱田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他們家準備開墾的是旱田,勤快一點一年下來的收成也不會比分到士紳良田的那些人差。
這就是屬于老農夫的執拗,他們相信自己的手能夠種出足夠全家人吃的糧食,再加上官府的免稅政策,送大孫子去私塾上學也不是白日做夢。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明軍能夠一直治理這里,老漢活了大半輩子,非常清楚清軍殺回來的結果,輕則變得更加一窮二白,重則家破人亡。
因此,他早在帶著家人離開縣城來到城外開墾荒田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是清軍打回來了,他一定要帶著自己的兒子們加入明軍,保衛自己的子孫后代能夠繼續種地的權利。
……
明軍打出的分田政策不僅吸引了那些準備出城開荒的百姓,也將許多逃到內陸山林的一些流民也吸引了回來,他們早就知道明軍殺回來的消息,并且陸續聽說了明軍的一些政策,但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回萬州。
原因無他,還是出于對兵禍的恐懼,別看現在明軍政策喊的好,等清軍殺回來了,他們棄城跑路遭殃的還是萬州百姓。
不過現在明軍都直接分田了,那他們就再也坐不住了,清軍打回來那是以后的事情,分田可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因而一個個爭先恐后的帶著全家老小返回縣城,就算不能吃口肉,也要蹭上一口湯喝。
在這種情況下,短短幾天的時間,萬州人口就不斷上升——這自然不是官府統計的,而是楊之言從系統的城邑面板中看的。
在解放了佃農以后,那些佃農的人口也被并入了縣城的人口當中,接下來幾天又有許多流民跑回來,短短五天時間,萬州人口就從三千突破了四千五百大關。
楊之言在萬州城內大搞民生的同時,另外一邊,楊彥新也進行著他拿下樂會縣的任務。
時間回到楊彥新率軍開拔的那天,也就是正月廿八。
在率軍與林仁振的右營匯合后,一個問題就出現在了楊彥新面前——即應該走水路還是陸路前往樂會。
若是選擇走陸路,那就離不開一條重要的道路——萬陵古道了。
萬陵古道早在洪武三年就開始出現,這條路線自北向南連通樂會縣、萬州與陵水縣三地,也是瓊崖東線唯一的南北通道,從瓊州府到崖州必須經過這條狹窄崎嶇、彎彎曲曲的道路。
此道之重要,以至于清廷也在這條路上設置多處驛站、墩臺,不僅是為了傳遞各縣的公文,也是要打擊蟄伏在這條路線上打家劫舍的強盜。
如果明軍選擇走陸路,沿著萬陵古道一路北上進入樂會境內,那么他們還沒到達縣城就會先被守軍發現,而且從萬州到樂會之間的道路地勢復雜,山林眾多,若是駐扎樂會縣的清軍膽子大一點在途中設伏,那明軍肯定會吃大虧。
在聽了張安對這條道路的介紹后,楊彥新頓時打消了要走陸路的想法,林仁振海賊出身,對于走陸路行軍天然就有些抵觸的情緒。
因此他插嘴說道:“依我看來,走水路更加合適,而且相較于陸路也更加快捷,等到了博鰲也可直接沿著萬泉河西進,在城外登陸。”
“可是,樂會縣水兵在博鰲設有水寨,我們在進入萬泉河之前就會先被他們發現。”曾經去過樂會的張安提醒道,“不過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樂會水兵應該只有百人,一條小舟而已,倒是也不足為慮。”
“那縣城守軍情況如何?”林仁振想了想,問道。
張安雖然在來之前就和楊彥新和陳安信二人介紹過,此時也不厭其煩的回答起這位水師參將的問題:
“樂會縣的駐軍隸屬于瓊州右營,設千總、把總各一名,不過戰兵算上水兵也僅有兩百多號人,若是讓他們提前知曉我軍計劃,會動員民兵、民夫協助守城。”
“僅有戰兵二百余人,也能設個千總?”林仁振忍不住吐槽,“清賊在瓊州武備松弛可見一斑。”
“好了,閑話少說。”楊彥新將話題拉了回來,嚴肅道:“既然陸路難走,那便乘船走水路,各部登船開拔,突襲博鰲港。”
“得令。”
三位參將齊聲應道。
-----------------
求書評求月票,星期日上第一輪推薦位,也希望大家伙留個追讀,追讀多了才能晉級下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