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趙家發(fā)展計劃,奠定萬世之基!

三月底。

夜幕降臨。

趙家宅院。

燈火通明,熱鬧無比。

一場家宴,正在進行。

趙家51位族人齊聚,互相攀談,觥籌交錯,時不時傳來歡笑聲。

作為家宴,是可以男女共同出席的。

不過家宴結束后。

趙家的妻子兒女們,都主動離開,讓男人們談論正事。

主座之上。

趙長生開口道:“阿翁、各位叔父、各位堂弟,今日我想為家族定下一則章程!”

話一出口。

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趙長生身上。

面對長輩們的注視。

趙長生并不怯場。

他朗聲道:“趙家人丁興旺,但發(fā)展不成體系。我想拿出家族的5000貫資金,讓趙家更繁榮昌盛!”

聽到這話。

眾人愣了愣。

在他們看來。

現(xiàn)在的趙家,已經(jīng)發(fā)展的不錯。

為何還要花費巨資呢?

5000貫,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

按照大唐的物價來計算。

吳縣一畝永業(yè)田,也才30貫!

當然,趙家之所以擁有7200畝田產(chǎn),是因為唐朝每位成年男子會分到100畝地。

再加上趙家原有的底蘊。

久而久之,趙家便擁有7200畝的田產(chǎn)!

此刻,眾人按捺住好奇心,繼續(xù)聽下去。

只見趙長生拿出一疊紙,分發(fā)給眾人。

“我制定了一份趙家發(fā)展計劃,諸位可以詳細看一看!”

趙家人拿到紙后,耐心一看。

只見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字體。

這些字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

每個字的比劃相對瘦硬,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風格非常獨特。

每次看到趙長生獨創(chuàng)的“瘦金體”書法。

他們總會感慨,不愧是趙家的麒麟兒!

看了一陣字后。

眾人開始觀看紙上的內(nèi)容。

第一,家族拿出500貫,扶持趙家從政的趙長源、趙長錫、趙長啟、趙長澤,助他們走上青云之路。

第二,家族拿出500貫,扶持趙家從軍的趙長和、趙長良、趙長端、趙長世,助他們更好的晉升官階。

第三,家族拿出500貫,組建趙家學堂,扶持趙家準備科考的趙長智、趙長瑞、趙長寧、趙長軍、趙長宇,讓他們更好的籌備科舉考試。

第四,家族拿出500貫,扶持趙家從醫(yī)的趙長洛和趙長風,讓他們組建趙家醫(yī)館,該醫(yī)館可以不賺錢,但需要能在趙家子弟生病受傷時,能第一時間治病。

第五,家族拿出500貫,扶持趙氏商行,更好的擴張商行規(guī)模,從而為家族賺取源源不斷的資金。

第六,家族拿出500貫,組建趙家藏書樓,收集天下書籍,提升趙家的家族知識儲備。

第七,家族拿出500貫,鼓勵趙家子弟生育,每生下一名,家族都會給予一定的金錢獎勵。

第八,家族拿出500貫,讓衷心的家仆進行訓練,作為趙家的隱藏力量,防止匪寇來襲等意外事件。

第九,家族拿出500貫,組建家族情報機構,收集天下情報,了解朝廷和民間的時局動向。

第十,家族拿出500貫,出錢增加族田灌溉設施,以及購買良種和請人種地等費用開支。

家族剩下的500貫資金,留作備用。

看到這里。

在場眾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族長趙長生的這份發(fā)展計劃,魄力也太足了吧?

這可是5000貫吶!

難怪老族長要讓長生接任趙家族長。

光是這魄力和膽識。

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具備的!

……

主座之上。

趙長生繼續(xù)開口道:“阿翁和各位叔父,我還制定了一些趙家發(fā)展的制度。

第一是口糧,家族五歲以上的趙家各房族人,不分男女,每口每月給白米十斗。

第二是衣料,家族成年族人每人每年給冬衣衣料兩匹;十歲以下、五歲以上的稚童各給一匹。

第三是婚娶,家族嫁女,給錢五十貫;女兒若改嫁,給錢三十貫;族人娶妻,給錢五十貫,再娶不給錢。

第四是喪葬,家族有人身亡,按其輩份大小,給予十貫至五十貫的安葬費。

第五是路費,家族有人參加科舉,或者外出赴任,給予路費補助。

第六是幫襯,倘若倘若鄉(xiāng)親、姻親、親戚陷入貧困,或遇饑荒不能生存時,諸房共同核實后,可用家族糧米‘量行濟助’。

第七是族田,為確保族田不被后世子孫糟蹋,所有族田房屋不得出售,平時派人獨立掌管,全族監(jiān)督,即便是族長,也不得干預掌管人依規(guī)辦事。

第八是祭祀田,家族將部分族田,作為祭祀田,所有產(chǎn)出專供祭祀使用。

第九是學田和書田,家族將部分族田,作為學田和書田,所有產(chǎn)出專供族人讀書所用。

第十是佃戶,家族絕不允許將本族族人,作為族田佃戶,也不得購買本族族人的土地。

第十一是族規(guī),違反族規(guī)的族人,會被驅逐出宗族,讓其自生自滅!”

話音落下。

在場眾人都眼前一亮。

他們都是讀書明理之人。

自然清楚,這些制度對趙家的發(fā)展,有著莫大的好處!

趙長生開口道:“諸位,剛才我制定的這些制度,能確保每位趙家族人,都有基本的生存條件和體面的婚嫁。

眾所周知,歷朝歷代的耕讀世家,都是用土地作為保障,再用源源不斷的教育,培養(yǎng)出人才。

培養(yǎng)出的人才,又能反哺家族,從而讓家族更為興旺!

另外,趙家的族田,屬于宗族,不屬于任何人。

族田的一切產(chǎn)出,都為族人共有!

后世子孫若是想要賣田,需要說服全族所有人,賣的錢也不歸自己拿,而是歸全族所有人共有。

這種困難且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情,自然沒有人愿意做。

屆時,時光將不再是磨滅趙家的敵人,而是趙家永遠的朋友!”

聽到這話。

眾人再次點頭。

只要族田不流失。

后世子孫有書讀,就遲早會誕生優(yōu)秀的族人,從而庇佑趙家,永遠綿延下去。

……

主座之上。

趙長生心里感慨萬千。

他剛才說的各項制度,其實是效仿宋朝時期范仲淹的“義田宗族制度”。

該制度的存在,讓范氏宗族長盛不衰上千年。

原因其實很簡單。

族規(guī)里有一條,是家族絕不允許將本族族人,作為族田佃戶,也不得購買本族族人的土地。

單單是這一條,就阻止了“內(nèi)卷”,只允許“外卷”!

而族田制度之所以能輝煌千年。

其中一個原因在于,古代的宗族禮法制度下,當官的精英人才,必須照顧本族。

至少,也不能讓宗族的核心“族田”受損。

否則全國百姓,都會戳這位精英人才的脊梁骨,被視為大不孝。

哪怕皇帝都會覺得這個人靠不住。

族田供養(yǎng)你成了入仕的人才。

如今你居然讓族田受損而置之不理,這種狼心狗肺的人誰敢用?

族田永遠有人保護,永遠不受損,永遠能給族人最低的生活保障。

這種制度之下。

范仲淹的范氏宗族,自然長盛不衰!

當然,這種制度的前提,是不遇到全族遭遇滅亡危機,需要有人能夠庇佑家族。

趙長生心里很清楚。

他現(xiàn)在給家族制定的這些制度,已經(jīng)為趙氏宗族奠定萬世之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朝阳区| 漾濞| 昌宁县| 二连浩特市| 娄烦县| 沂南县| 新安县| 长兴县| 石家庄市| 福泉市| 西峡县| 太原市| 乐山市| 临沂市| 墨竹工卡县| 阜城县| 临汾市| 怀宁县| 河西区| 连云港市| 皮山县| 呼玛县| 屯昌县| 墨玉县| 张家口市| 原阳县| 乌苏市| 巴林右旗| 灵寿县| 内黄县| 海安县| 丹江口市| 疏附县| 东城区| 西和县| 玛曲县| 洛川县| 琼结县| 绥江县|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