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前言

人類是帶著武裝來到世間的。早在智人開始在大地上行走之前,早期原始人就已經為特定的目的打造和使用武器了。這些武器肯定是在狩獵中運用,也可能被用于作戰。制造和使用武器,以及其他用于軍事的技術,正是人類成其為人的一部分。本書的目的,是想從最早期的人類到現在的經歷當中,追蹤技術和作戰的共同演進過程。

技術和作戰,本質上都是物質的。它們是為了實現人類目的而改變物理世界的共有進程。技術,是為追求人類目標而試圖改變物質世界;作戰,則通過威脅和動武來試圖改變人類行為。這兩個現象在物理和物質上緊密相連。本書的第二個目的,就是追蹤這種緊密聯系的演進過程。

全書有一個貫徹始終的主題思想,即,技術是改變作戰的最大變量。政治、經濟、意識形態、文化、戰略、戰術、領導力、哲學、心理學等各種因素都影響作戰,但其中沒有一種變量能像技術這樣,完整地解釋了史前作戰到現代作戰的發展過程。從石器時代到核能時代,技術推動了作戰的演進。

一個簡略的思想實驗有助于我們理解這個結論。想象一下: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穿越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被派去征服阿富汗,他能完成這項任務嗎?他曾經在公元前330年征服過這片地域。在一場長達十三年的征戰中,他從馬其頓的家鄉一路征伐,打到了今天的希臘、土耳其、敘利亞、黎凡特、埃及、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甚至更遠的地方。他擊敗了當時最強的軍隊,穿越沙漠和山地,帶著各種無法從當地購買或劫掠的物資,也在身后留下相對的和平與穩定。這番征戰證明了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統帥之一,一位深諳戰爭藝術的公認大師。

他理解并出色地運用了作戰學員們所謂的“戰爭原則”。這些原則在表述上各有不同,但大體類似編入《美軍戰地手冊3—0》(2011年版)里的九條原則:保持客觀、主動進攻、集合作戰、節省兵力、善于機動、統一指揮、注意安全、出其不意和化繁為簡。這些原則與其說是實際作戰中要執行的守則,不如說是對戰爭進行分析歸納而總結出的一份清單。但是,專家們一直把它看成作戰取勝的關鍵。安托萬—亨利·約米尼男爵(拿破侖的部下和學生)曾說過:“無論使用什么樣的武器,也無論處于什么樣的時空,戰爭的原則都獨立存在、不會改變?!比绻麃啔v山大大帝在公元前4世紀就掌握了這些戰爭原則,他一定會在21世紀同樣有效地運用它們。這些原則不會告訴他如何思考,但會告訴他該考慮些什么。毋庸置疑,他在古代作戰中所看重的這些原則,換到今天的戰場依然會被同等重視。

但技術卻帶來了疑問。這位穿越重生的亞歷山大大帝不懂也無法學習的一樣東西,就是技術。他如何理解炸藥、飛機、衛星、無線電、電腦或精確制導武器?生活在發達國家的現代人對這些技術習以為常,多少了解一些飛機和直升機怎么能在天上飛,衛星為什么能在軌道運行,東西爆炸是如何發生的,電磁頻譜里藏著哪些性能等問題涉及的知識。那么,沒等亞歷山大大帝弄明白這些“奇跡”如何發生的時候,他在阿富汗的戰事應該就已經結束了。現代戰爭的其他方面,他都了解或可以學習;唯獨技術,使得現代作戰迥異于他平生所了解的作戰,讓他無法理解。正如約米尼所領悟到的:作戰的根本法則,超越時間,亙古不變。而技術,卻是在不斷變革,并在此過程中改變著作戰。它是作戰變革的主要推動力。正是這個變量,使得亞歷山大大帝在今天會顯得無能為力。本書想要揭示的問題就是:在人類歷史進程中,那些變革如何展現出特定的形式,以及它們背后的成因。

書中的章節安排按照個人的想法編排,希望有助于講清問題。首先,筆墨著重于先前。也就是說,前現代的作戰是本書關注的重點。一些觀念在久遠的過去,就已在人類的行為實踐中扎根。這些羅列在本書“術語”部分的觀念,為我們理解令人眼花繚亂的現代戰爭技術提供了一把鑰匙——這也是本書的一個前提。其次,本書聚焦于不斷變化的軍事技術所帶來的一個非常突出卻看似矛盾的結果——也是本書的次級主題??v觀歷史,先進技術一般有助于獲勝,但并不能提供勝利保證。使用更新更好軍事技術的一方,不見得一定就是贏家。作戰所運用到的技術,總體而言并非絕對有效。它的價值,其實只與敵人的能力有關。把作戰設想成一場決斗,其中任何一方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武器。而對任何一方而言,武器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交戰規則(包括無交戰規則)、戰略、戰術、政治、外交、環境以及其他戰斗條件。比如,一方選擇手槍,另一方選擇用劍,那么決斗的結果其實早已注定。但如果另一方選擇的是步槍而不是劍,結果很可能又會逆轉。雖然使用手槍這一技術條件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它的相對有效性卻敗于對手。

本書還提出一點:自古到今,技術和作戰一直相互作用。作戰對技術的改變程度差不多等同于技術對作戰的改變。我們將略微簡化慣常的時代劃分,按照時間順序來探究這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從史前作戰開始,經新石器時代、遠古、古典時期、中世紀、近代早期一直到現代。跨越這些基本的時代分割的,是那些運用到獨特軍事技術的時期。我們將追溯軍事技術中的能量驅動方式——從體能、風能到碳基化學能,再到核能。戰爭在物理空間展開的方式,也有自己的時間順序。陸戰這種最古老也最復雜的戰爭形式,歷史最為悠久。關于它的故事,本書將按傳統的時代劃分分段論述,并在重點討論兩種“聯合作戰范式”以及三次“軍事革命”中的頭兩次時,拿出來做進一步的闡述。海戰、空戰和太空戰出現較晚。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四個戰爭領域已經合到了一起。最后,關于軍事變革的性質,書中將從三個角度進行闡述:研發、軍民兩用和軍事革命。

本書中所使用的“作戰”(warfare)一詞,指的是針對敵人所采取的戰爭行為。它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去殺死、俘虜或強迫敵人,以實現己方的意愿。因此,作戰一般是在戰爭狀態下采取的行動。按照馬克斯·韋伯的經典定義,戰爭(war)是國家之間有組織的武裝沖突,而國家則是指在自己的領土上壟斷了武裝力量的政治實體。后來由于眾多的非國家性質的角色卷入類似戰爭的行動,人們習慣于把戰爭定義為存在于社群之間的一種狀態。就我們討論的歷史而言,韋伯的定義是適用的。戰爭是狀態,作戰是行動。

“技術”的含義則沒有這么清楚。本書談及的技術是指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一種有目的的操控。它通過技巧性地使用工具或機器,運用動力來導致某種物質的改變。就其本質而言,技術是為達到某種人類目的而改造物質世界的一個過程。對想法、觀念、感情、關系、信仰、情緒等人類精神層面的操控,或許是一些技術的次級效果。但如果物質層面沒有發生改變,那還不能算是技術??傊?,技術是人類活動中最為物質化的。作戰也是如此。實際上,作戰和技術兩者都能塑造甚至決定戰爭的結果。但它們都不是戰爭本身。按照克勞塞維茨的說法,戰爭不過是用其他的方式延續的政治。作戰(包括其中用到的技術)也是如此——它們也不過是用其他方式延續的戰爭,而且所用的方式具有廣泛深遠的物質性。

有些打著“作戰”旗號的行動其實未必名實相符,比如我們后面將討論的“網絡戰”。雖然也使用技術改變了物質世界,但還不能提升到作戰的級別??植乐髁x并非戰爭的一種形式,它只是戰爭中可能用到的一種手段,或者是展示個人怒氣或愚蠢的一個工具。人們會對恐怖分子宣戰,但不是對恐怖宣戰。心理戰所操控的,更多是人們的想法而非物質。這里會用到技術,但不是根本性的。

最后還有一則定義需要引起重視。人們一般會把技術產品視為技術本身,像是航空母艦、坦克和轟炸機之類。這些技術產品是實現航行、射擊和轟炸能力的技術體系的一部分,但它們本身不是技術。就本書而言,這個區分很重要。因為在作戰歷史上,防御工事和道路,都位列最為重要的技術產品之中。這類技術產品以及產生它們的技術,會在本書后面部分經常出現。

本書所研究的主要是西方的歷史,也是作者最為熟悉、史料最為豐富的那一部分。但本書提出的觀點和概念不限于此,是普遍適用的——這也是本書存在的前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威市| 安平县| 双牌县| 温泉县| 车险| 嘉善县| 蓝山县| 井研县| 普兰县| 高要市| 枣庄市| 建德市| 米脂县| 黄龙县| 汉阴县| 博白县| 南陵县| 综艺| 赤城县| 泰兴市| 南开区| 濮阳市| 察哈| 保康县| 吐鲁番市| 灵石县| 博爱县| 扶风县| 乐清市| 昆明市| 怀仁县| 深州市| 溧水县| 冕宁县| 雷州市| 白银市| 高阳县| 嵊州市| 于都县| 镇远县| 河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