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十年之約再出發(fā)!

2020年7月,彝族重要的節(jié)日火把節(jié)就要到了。一列載著返鄉(xiāng)乘客的綠皮火車在成昆鐵路上駛過,大渡河兩岸絕壁聳立,河水激流翻滾。
1970年成昆鐵路全線通車,被譽為“象征20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其中有九百九十一座橋梁,四百二十七座隧道,橋梁和隧道總延長占線路總長的41.6%,“空中鐵路”和“地下鐵路”交替,上天入地。
而這列火車就是成昆線上有名的“小慢車”——5620/19次。它是目前全國所剩不多的公益性列車,往返于普雄與燕崗之間,全程二百三十六公里,停靠二十五個站,平均時速在四十公里左右,走完全程需要八小時七分鐘。
時至今日,該趟列車依舊執(zhí)行著中國1995年批準的普速旅客運價,全程票價僅需十八塊五,最低票價兩塊錢。
在中國鐵路最高線路時速突破六百公里的今天,這趟車顯得尤為“悠閑”,但是它能到達許多高鐵到不了的偏遠地區(qū),讓居住在大涼山深處的彝族老鄉(xiāng)們得以跨過高山峽谷,走向外面的世界,也使外面的訊息走進大涼山,對改善當?shù)亟?jīng)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這趟列車也被稱為“扶貧車”。
平常的日子里,大涼山里的彝族老鄉(xiāng)們會坐著這趟“小慢車”探親訪友、上學(xué)上班。他們還常把家里的雞、鴨、鵝、牛、豬也帶上車,到異地售賣,因此,車廂經(jīng)常像個“動物園”。
對于這樣罕見又有趣的拍攝場景,導(dǎo)演竹內(nèi)亮自然不想錯過。

樂山市金河區(qū)的“關(guān)村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