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是武人出身,宋太宗是否也是只知南征北戰的一介武夫呢?
棄武尚文的風雅之人
宋太宗繼位之初,使用政治壓力,逼迫吳越王錢做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納士歸附,又親征太原,滅掉北漢,可說是有些戰功戰績,但是他在與遼朝及黨項拓拔部勢力這些強敵對抗的過程中,卻屢戰屢敗,戰功并不顯著,可見宗太祖并不是一名能指揮大軍的指揮家、軍事家。
其實之所以說太宗不是一個武將,還因為在宋太宗統治期間,實行了棄武尚文的統治政策,大量任用文官主持政務。另外,其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并非粗俗武夫,還是一個真正的附庸風雅的人呢。
對《太平御覽》情有獨鐘
宋太宗從幼年開始,業余愛好與興趣首先就是讀書。他的父親趙弘殷總兵江南的時候,每當攻破州縣,必定到處搜尋古籍供他學習,并且時時激勵他,即使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讀書從未有間斷的時候。那時書籍和書袋成為趙光義的隨身之寶。太宗即位之后雖然政事繁多,卻仍然不改初衷,像以往一樣喜愛讀書。他曾經對身邊近臣說:“朕沒有別的愛好,只是喜歡讀書,想從中知道古今成敗的道理,好的加以采納,不好的引以為戒。”他尤其對《太平御覽》情有獨鐘。《太平御覽》這本書多達1000卷,他決心發奮每日讀三卷,爭取一年內通讀一遍,于是命史館每日進呈三卷,晝夜苦讀,到天明時才小睡一會兒就去上朝。到了天寒日短之時,每日讀三卷,宰相等考慮到如此讀書容易使身體受到傷害,就勸告宋太宗不要把時間抓得太緊,宋太宗卻說:“朕天性喜好讀書,開卷有益啊,這不會損傷我的身體的。好學之士讀萬卷書都不當回事,這千卷書又何足掛齒呢。大凡讀書應該發自內心喜歡。如果不是這樣,讀也不會真正讀進去的,白白浪費時間。”
于是太宗仍舊堅持不懈,終于用一年時間讀完了《太平御覽》這部巨著。宋太宗讀書范圍甚廣。各門各類的書無不涉略,還常常加以評論,另外將其中有益于治,太宗讀書學以致用,并不死讀書,不僅將其心得用于治理國家,還大規模地開科取士,所以得到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像呂蒙正、寇正等名臣都是北宋初期錄取的進士,他們后來都成了太宗的得利助手。在讀書過程中,他的文才不斷增長,常與群臣詩文唱和,有時是消遣之用,有時是歌功頌德,這在宋太祖時是沒有的。在平定北漢后,宋太宗就作了《平晉詩》要求隨從的大臣們唱和。到了春天萬物復蘇,冬天大雪初降之時,宋太宗都多次與臣下唱和作詩。宋太宗還曾將自己寫的詩文編成《御制詩文》41卷,收藏于宮中書庫,其詩作已達到了一定的藝術水平。
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讀書寫詩之余,宋太宗還苦練書法,精通草、行、飛白、篆、籍、八分書,在書法上具有很高造詣,被列入宋代著名書法家之列。其書法遣跡也被選入供人臨摹的碑帖之中。他對近臣說:“朕君臨天下,為什么非得喜歡書法?只不過從內心喜歡,不能舍棄。”即位后,他還經常觀摩古碑刻,向古人學習,常向呂文仲請教書法歷史問題和筆法問題。
王著是當時的書法名家,宋太宗曾派侍臣王仁睿把自己的作品拿給他看,王著看完,淡淡地說:“未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太宗知道后,更加勤奮練習,又過了一段時間,再派侍臣王仁睿給王著看自己的作品,王著回答仍與前次一樣,王仁睿責問王著是否藐視宋太宗書法時,王著笑著回答說:“帝王開始練習書法就稱贊他寫得不錯,以后就不留心了。”
太宗還是個圍棋高手,他曾自創圍棋三勢,一叫“獨天飛鵝勢”,一叫“對面千里勢”,一叫“大海取明珠勢”,他親自講解給內侍裴愈,然后派裴愈講給眾學士,眾人無不佩服太宗這三勢的高妙。他在圍棋小小的黑白世界中,運籌帷幄,縱橫捭闔,顯示出了作為一代帝王駕馭全局的才干。當時著名的圍棋國手,像楊希紫、蔣元吉都無法與太宗對抗。太宗嗜圍棋,與人對奕絞盡腦汁,不知疲倦,許多大臣就勸他注意身體,可太宗卻說:“朕不是不知道,只不過借此躲避六宮誘惑,眾愛卿不必多言。”
宋太宗喜好讀書、熱愛詩文、摯愛書法、圍棋,而又不講奢靡,不講淫樂,其中無不包含著一種棄武尚文統治政策的轉變,“尚文”正是太宗不同于一介武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