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用高效的溝通,賦能親子關系

本書將為您分享,如何通過高效的溝通拉近親子關系。

2020年年底,母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她的突然離世給我留下了巨大的遺憾。就在她去世的前兩個月,作為兒子的我還和她有過兩次爭執。因為突發疾病,毫無救治機會,她也沒有給家人留下任何一句話。

我的母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她身上有著中國傳統女性的特點:勤勞、善良、樸實、節儉,在家庭關系中她是一個絕對的付出者。在她身上,我幾乎看不到她對自己需求的關注,她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關心丈夫和孩子上。和絕大多數的中國傳統女性一樣,她所有的做法都是“委屈自己,滿足家人”。

我從事家庭教育工作之后,一直試圖改變母親這種委屈自己的狀態,可是每次都是以失敗告終。在她離世前,和我生活在一起的那段時間里,她經常只吃剩菜,而不吃剛炒好的新菜。讓她吃,她說她不喜歡吃新炒的那個菜,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吃一點兒,然后一個勁兒地啃饅頭。一次,家里吃面條,發現做得不夠,她便給每個人都多盛了一些,自己卻盛了一碗最少的。我看到之后就拿自己的那碗和她換,我說:“媽,我想少吃點兒,你吃我這碗。”她看到我要和她換,就說:“盛好了你就吃唄。”然后直接端著碗走開了。

從性格上來說,我的母親是非常固執的,沒有誰可以改變她的想法。想到她總是這樣委屈自己,我就帶著情緒對她說:“媽,你能不能不要這樣,吃菜吃剩的,吃面條就只撈一點,家里又不是沒有面條,你這是干什么呀?你總吃不好,我看你最近都瘦了,心里很難受。你以后能不能不這樣?”她一聽我這樣說,直接生氣了,說:“你管我那么多干什么?你們自己吃好不就行了,我又餓不著。你嫌我煩,就給我買張火車票,我明天就可以走。”然后放下碗筷就回自己的房間去了。我看她開始賭氣了,就去哄她,說:“媽,我錯了,我剛才話說重了,我沒有嫌你煩,沒有讓你走的意思。這樣吧,以后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我不干涉你,好吧?”

母親在我們面前一直都比較強勢,強勢的同時又對孩子付出了很多。所以成年之后,無論是我,還是我的兩個姐姐,只要說一句母親做得不對,她就會產生非常大的情緒。自那次她生氣之后,我也不想改變什么了,只是盡可能地做到順從。帶她出去吃飯,她嫌貴不愿去,多勸兩句就生氣;帶她去旅游景點,她怕花錢,也不愿去,說多了也是生氣。我只能選擇順從。

我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母子之間的關系似乎越來越遠。母親有她固有的觀念,做子女的又有各自的想法。有太多時候,彼此的話都說不到對方的心里去,想要操心的事也管不了,剩下的只能是閑聊。我想,像她那樣強勢的性格,一定忍下了很多想說的話;像她那樣愛操勞的人,一定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很失落。

我必須承認,無論我幫助過多少家庭,解決了多少有難度的問題,在自己母親這里,我是一個失敗者。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我的一個比較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辛苦了一輩子的父母能夠享福。但是,作為兒子的我,又很難改變母親的觀念,讓她真正看到親子關系的變化,讓她接受“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孩子”這種觀點。我從事家庭教育工作的經驗告訴我,在關系中,由下至上的影響和改變是很難實現的。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沒有主動改變的意愿,作為子女,大概率只有順從和對抗兩種方式。

母親的去世,給我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父母的觀念對親子關系的走向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這種影響從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以后,一直都存在。我自己作為一個父親,對此也有切身的體會。同時,基于我跟蹤過的2000多個家庭咨詢案例,也發現,有太多父母由于自己固有的觀念和錯誤的溝通方式,正在破壞親子關系。我也看到有很多母親,正在走向和我母親一樣的道路。

慶幸的是,很多父母愿意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目前也已經有近萬名父母,因為聽了我的課程和向我咨詢,得到了幫助,改變了之前的親子溝通方式,從而改善了親子關系。我想把這些方法寫出來,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父母。

從“高效親子溝通模型”談起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或間接受到親子溝通方式的影響,大多數的親子矛盾和青春期對抗,幾乎都是日復一日的語言傷害積累出來的。俗語講“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亦是如此。可以說,父母每一次和孩子溝通,都會在孩子的記憶中積累出一個對父母的印象和判斷,如果孩子對父母的印象是不理解自己,是否定和打擊自己,那么這個孩子就會逐漸表現出主動疏遠、對抗或逃避父母的行為。

也許在絕大多數父母看來,溝通無非就是“你一句、我一句”的簡單對話,其實每一次簡單對話的背后,都有一個復雜的心理反應過程。也就是說,表面的語言和行為,會對心理造成長期的影響。所以要想避免自己的溝通方式傷害到孩子的心理,首先要清楚溝通過程中父母和孩子都會發生怎樣的心理反應。根據多年的學習和研究,我總結出了一套高效親子溝通模型(如下圖所示),幫助大家正確理解高效親子溝通是如何實現的。

高效親子溝通模型

在這張模型圖里,我把親子溝通過程總結為四條線,上下兩條橫線分別代表的是“表達線”和“傾聽線”,左右兩條豎線分別代表父母和孩子的“心理需求線”。由于在親子溝通過程中,父母起帶動和引導的作用,所以這張模型圖是以父母的視角來設計的。要想實現高效溝通,一定是表達線和傾聽線同時順暢通達,即父母說的話,孩子都理解和接受,孩子表達的意思,父母也都理解和接受,最終親子之間的心理需求通過溝通的形式,達到某種程度上的統一。

要想實現這樣一個高效溝通的結果,就必須厘清以下四大影響因素。

第一,父母對孩子的了解程度。在親子溝通中,父母作為心智更成熟的一方,應該在意識上起到主導作用,也就是說,父母有責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夠在溝通中對孩子的感受做出判斷,把話表達成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實現怎么說孩子都愿意聽的結果。

第二,父母的認知觀念。孩子的心理需求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調整和孩子的溝通方式。這就要求父母必須清楚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成長規律和心理變化,同時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因為孩子年齡的增長而不會溝通。

第三,父母的情緒管理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容易情緒失控,把負面情緒直接帶給孩子,而負面情緒是破壞親子關系的最大因素。所以,在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壞脾氣的爆發。

第四,父母的溝通技巧。溝通時,每句話該怎么說,傾聽時,又該怎么聽,針對孩子的具體問題又該用什么樣的溝通步驟來解決,都是需要掌握的。

整體來說,高效親子溝通模型就像一張親子溝通路線圖,給了我們一個清晰的方向。通過對本書的學習,只要解決以上四大影響因素的阻礙,就能實現高效的親子溝通。

本書結構

本書基于“高效親子溝通模型”,介紹處理好四大影響因素的方法,幫助大家真正掌握親子溝通的正確方式,實現增進親子關系的目的。

第一章,讀懂孩子的需要,主要針對影響親子溝通效果的第一個因素給出具體方法,幫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溝通前先看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具體通過五節內容詳細講解,包括看見孩子的真實存在、接納孩子的真實現狀、欣賞孩子身上的優點、聽見孩子表達的需求和懂得孩子內心的感受。每一節都配有輔助性練習和工具,幫助大家真正讀懂孩子,全面了解和接納孩子。

第二章,覺察自己的錯誤做法,主要針對影響親子溝通效果的第二個因素給出具體方法,幫助父母提升認知,為更好的傾聽和表達做準備。首先,講述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心理需求的變化,針對每個階段孩子的養育重點給出了一些建議,同時分享了基礎的家庭教育理念,讓父母更好地找到家庭教育的節奏。其次,針對自我覺察能力,給出了三個具體的提升方法。再次,針對在養育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給出了具體的改變方案。最后,重點探討了如何成為“合格的教練型父母”,為持續賦能孩子的成長提供正確方向。

第三章,保持情緒穩定的方法,主要針對影響親子溝通的第三個因素給出具體方法,幫助父母管理好情緒,以明晰自己的心理需求。首先,分析了影響情緒的主要因素,讓父母清楚自己的負面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并針對負面情緒給出了具體的處理方法,讓父母能夠在情緒爆發前及時“剎車”,同時能夠有效地處理掉負面情緒。其次,針對如何獲得正面的積極情緒,分享了兩個具體的方法,讓父母能夠在生活中不斷獲取正向信念,每天都有陽光心態。最后,重點探討了如何成為情緒穩定的父母,通過分析生命中的四大重要關系,讓父母認識到“愛自己”的重要性,并且對如何“愛自己”給出了具體方案,讓父母能夠在愛自己的過程中得到療愈,從根本上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

第四章,用溝通技巧解決孩子的具體問題,主要針對影響親子溝通的第四個因素給出具體方法,幫助父母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實現有效傾聽和表達。首先,詳細講解了“高效親子溝通模型”的原理和用法,并針對表達和傾聽兩個環節,分別給出了具體的步驟和訓練方法。其次,講述了如何有效鼓勵和批評孩子。最后,針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具體問題,例如如何解決孩子的無理取鬧、如何讓孩子共情他人、如何解決孩子的悲傷情緒、如何讓孩子學會面對失敗等,分別給出了具體的溝通解決方案,讓父母能夠通過高效溝通,輕松地面對孩子的各類問題。

本書的使用方法

因為常年工作在家庭教育一線,能接觸到大量的父母和孩子,我發現有太多愛學習的父母,買了很多書和課程,但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其根本原因是沒有將學到的方法進行實際應用。在我看來,學習的目的是成長和改變,而真正的成長是要通過具體的行動來實現的。基于此,在本書的每一節,我都設置了針對學習內容的小練習,希望大家在閱讀這部分內容的同時,能夠按照要求完成相關練習,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到并做到”。

最后,希望每一位拿到這本書的朋友,都能認真地閱讀每一章的內容,并能從中有所收獲。同時,我也感謝每一位找我做咨詢的家長,正是你們的信任,給我提供了研究親子關系的機會和信心,也才有這本書形成的基礎。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也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助力家庭教育的研究上,把更多的寶貴經驗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县| 个旧市| 扶风县| 通许县| 湾仔区| 汉川市| 高邮市| 黎川县| 县级市| SHOW| 东乌珠穆沁旗| 本溪市| 红桥区| 通城县| 新乐市| 台南县| 罗城| 缙云县| 奉新县| 武隆县| 桐乡市| 和硕县| 遂川县| 福州市| 黄骅市| 新竹市| 开封市| 黔西县| 阿勒泰市| 闻喜县| 和静县| 安化县| 南澳县| 邵东县| 安多县| 印江| 锡林浩特市| 平安县| 宣汉县| 杭锦后旗| 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