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群臣激憤
書名: 為了長生的我,助女帝一統天下!作者名: 不白不擺本章字數: 2358字更新時間: 2023-08-12 12:00:00
就在林清沐回宮后不久,一道圣旨便從宮中傳出。
圣旨大意無非是,經過一番仔細的探查,證明了祁王,周王是被冤枉的,現將二人無罪釋放,至于魯王,欺壓百姓,奸淫擄掠,無惡不作,罪有應得,總而言之,就是該死。
圣旨一出,一片嘩然。
猜測聲不絕于耳,雖然圣旨最后說要嚴懲魯王,可是整個大魏也的確都知道魯王是個王八蛋,確實該殺。
重點在于女帝竟然將前兩個藩王都無罪釋放了!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兩個藩王被抓被放,并不代表其是否干凈,畢竟真的要查,又有誰是清白的呢?
這些內容無不指向同一個結果,就是女帝面對藩王,真的軟了!
朝堂之中,袞袞諸公都被這道突如其來的旨意給震驚到了,尤其是丞相李儒,太尉楊剛,無不在納悶女帝為何突然將這兩個藩王無罪釋放。
削藩的旨意可是女帝不久前召集他們親自商議的啊,為什么突然就·······
最倒霉的還是幾個進諫祁王,周王的言官,御史。
前幾日還剛因此升了官,得意洋洋,這不今日幾人就相約一起,勾欄聽曲。把酒言歡。
然而圣旨一出,幾人不但被官降原職,還被罰俸一年。
但是當初丞相李儒示意他們風聞奏事,參奏藩王的時候,明里暗里說的都是陛下的意思啊!
所以此時,群臣之中幾乎全都在心中認為女帝面對藩王日益兇猛的威勢終究還是不敢下手。
一股憋屈的氣氛在他們心中油然而生,臣等尚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正所謂,武死戰,文死諫。
于是,在丞相李儒的帶領下,一群官員,浩浩蕩蕩的來到了皇宮門前,磕頭跪諫,請求女帝撤回旨意。
眾人分工明確,丞相李儒,太尉楊安等地位頗高者,于宮門外朝內吶喊,要求與陛下一見,請陛下撤回旨意,其他官位一般,不善言辭者,負責伏地嚎啕大哭,哀悼不已,另有鐵齒銅牙一般的言官,御史,站在周圍,分別朗誦陳述各地藩王罪狀。
“祁王林河,先帝駕崩時,未守禮制,與其妾,誕下一子。”
“周王林喆,造椅經商,多次于集市販賣,有損天家顏面。”
“秦王林休,私藏兵甲,欲行不軌······”
諸如此類,目的就是想引起女帝注意,收回成命,這藩王必須要削,但是諸王的罪狀,除了秦王確有其實外,其他的大都乏善可陳。
比如祁王就不止一次的辯解過,自己小妾的那個孩子根本就不是自己的,而是自己管家的。
當然,言官們給出的反駁是,你如何證明孩子不是你自己的。
祁王回曰:吾不能人事久矣。
但是,御史們又反問了,你如何證明你是在先皇駕崩前不能人事的?
不能證明吧?不能證明,我就一直參奏你。
至于周王經常做木匠活,去集市上販賣的行為。
周王回復是,誰還不能有個小愛好了,宗室里還有人賣草鞋呢,你們怎么不諫,就因為我是藩王,什么雙重標準?
·······
雍涼,秦王府。
來自洛陽的消息陸陸續續傳來,讓今日的秦王林休十分得意。
原本的林休其實面對來自女帝削藩的試探,心中還有些怯意,雖然秦王之心,人盡皆知。
但是造反的準備,不是一朝一夕,明面上,秦國的實力和朝廷還是相距甚遠,唯一的優點是,秦國處于苦寒之地,兵強馬壯,軍隊斗志強,但林休還是覺得自己目前準備的不夠充分。
如今,看到女帝的舉動,林休認為自己這個侄女剛剛即位,年紀輕輕,還是太嫩,這下是自己則可以更加肆無忌憚的擴充自己的實力了。
想到這里林休對著自己的謀士,當初對女帝評價頗高的鄒詢大笑道:
“先生,本王還記得你當初說女帝年紀雖小,但處理政事游刃有余,果斷非常。假以時日,未嘗不會成為堪比其父武帝一樣的一代雄主。
如今看來,先生言過其實了,十六繼位,如今當政不過兩年,但依然是丫頭片子罷了,還是太嫩。依我看,待本王一切籌備妥當,兵發洛陽之時,這大魏天下必將歸于我手,哈哈哈!”
鄒詢聽完了林休對未來如此樂觀的期冀,和對女帝如此的不屑,不由得愁眉苦臉的捋起了胡須,神色頗為焦慮。
不過鄒詢并沒有出口反駁林休,因為他也想不通女帝目前的想法,畢竟大魏如今最怕內部產生大的動亂,也許女帝真的投鼠忌器了。
片刻之后,鄒詢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樣,于是向正沉浸在喜悅中的林休問道一個問題:
“不知秦王若得天下,還會行分封否?”
由于此宴是王府內部宴會,并無外部閑雜人員在場,所以林休直接搖了搖頭說道:
“當然不會。”
畢竟藩王作亂者,最忌諱藩王勢重,就如武將奪位,必會抑武一樣。
不過二人不知道的是,這無心之問正好被在席間侍候,為秦王育有兩子的寵妃樂雅記在心間。
不久,宴散。
感到心情異常舒暢的秦王林休便又開始找自己的寵妃們尋歡作樂起來了。
此時的他還在為自己育有108子而自豪不已。
·······
皇宮外,群臣的吶喊哀嚎已經從正午持續到了傍晚。
弄得整個皇宮都聒噪不已。
而且,由于考慮到跪諫時間過長,體力不支等問題,竟然還不乏有人派小廝來端茶送水,補充體力,持續輸出。
當然,也有喊破了嗓子,擺出一副不死不休架勢的大臣。其中意味很明顯,臣既然來了,要么請陛下收回圣旨,要么臣留名青史。
終于,忍受不了的林清沐把為首的丞相李儒,太尉楊剛叫入宮來。
二人一入宮,便拜倒在地,想要勸諫。
然而還未發聲,龍椅上的林清沐便從案臺上摔下了基本奏報。
“兩位愛卿都先看看吧!”
二人將奏報翻開,神色卻越來越凝重:
“陛下,這······”
上面正是暗衛所奏,秦王,突厥,以及南梁方面的異動。
不等二人發表意見,林清沐便先聲奪人,開口說道:
“一旦削藩過激,逼反秦王,屆時突厥,南梁齊發難。
丞相,請問如今我大魏財政能否支持三面開戰。
再請問太尉,我大魏軍隊,能否同時以一敵三。”
李儒和楊剛一時語咽,不知該說什么。
林清沐趁勢說道:
“削藩事大,不可心急,不過朕已從高人口中得知良策,明日上朝,自有分曉。兩位愛卿,削藩切記急躁,若是逼反藩王,使大魏生亂,屆時,諸位便不再是名垂青史,而是背負恥辱,煩請二位告退之時,一并將其他大臣勸走,若是不走,朕可就不客氣了。”
看到女帝隱隱動怒的二人于是連忙告退。
只是離去時,二人心中都充滿疑惑,陛下說,已從高人口中得知良策,高人是誰?良策又是什么?
他們身為朝廷重臣竟然絲毫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