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凡疆域所至之處,皆是子民!
- 為了長生的我,助女帝一統天下!
- 不白不擺
- 2065字
- 2023-08-21 20:48:44
很快,南梁派使團來訪大魏的消息就傳到了洛陽,不過相比于使團的來訪,更引人注目的還是南梁此次派出的使節,陳郡謝氏的杰出子弟,當代文壇的優秀典范,謝希。
陳俊謝氏,也是和楊家一樣的門閥世家,只不過相比而言,謝氏底蘊更加悠久,歷經南方四朝而不倒,人才輩出,鐘靈蘊秀,也是世家南遷的重要代表之一。
而謝希則是如今青年一代,年輕文人的典范,一手山水詩將景物刻畫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聞詩如置身畫卷一般。
聽聞謝希率使團來訪洛陽,無數世家子弟,文人墨客,都渴望與之暢談討教,而洛陽城的大家閨秀們也都想親眼目睹一下這樣一個才子到底是何等模樣。
人還未到,楊希就引起這樣的轟動,自然是梁帝蕭元寶喜聞樂見的,作為大梁皇帝的蕭元寶,對于魏梁兩國的國力對比,并不關心,在他看來,南北僵持已經百年有余,怎么北魏還能突然就打過來滅了大梁?
不過作為大梁文壇領袖之一的蕭元寶,對魏梁之間的文化才學對比,很關心,而當聽聞北朝出了個小詩仙叫什么楊安,還做出來了兩首千古絕句,蕭元寶覺得必須要證明一下,大梁文壇的統治地位。
好讓天下看看,文壇正宗與傳承在大梁,不在北魏。
因此此番為琉璃貿易而進行的訪問,卻派出謝希這樣的才子,便暗含了蕭元寶想要給北魏一點大梁文壇震撼的想法。
不過,對于忙著進行均田制改革的大魏女帝林清沐來說,對此次南梁的訪問之行,未能引起林清沐的絲毫關注,在交代的禮部妥善處置之后,便沉浸于政務的處理。
在實施均田制改革后,雖然在推進過程中,遇上了大小門閥明里暗里的各種阻礙,但在林清沐的鐵腕下,還是迅速推行開來,整個大魏的面貌明顯煥然一新。
可是,如今林清沐發現自己顯然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五胡亂華之后入駐的匈奴,鮮卑,羯,羌等部族,在均田制改革中如何處置,是否應該按丁分配土地,關于這個問題,林清沐以及朝臣產生了明顯的分歧?
林清沐的想法是針對五胡中形成明顯勢力的世家貴族階層,在此次均田制中要給予狠狠的打擊和削弱,當然如果其不滿和反抗的話,那就完全剿滅,面對這些殘余掀起的小規模動亂,如今的大魏是完全不懼的。
不過對于五胡這個世家貴族層面的處理,大魏朝堂的意見與女帝明顯一致,并無分歧。
可是對于匈奴,鮮卑,羌部族的普通民眾,該如何處置?則是最嚴重的分歧點。
在例行的朝會上,關于這個問題,產生了激烈的辯論。
最極端者,如兵部侍郎盧善仁厲聲說道:
“殺!當然全部都殺了!”
當然持此觀點的人并不算多,不過對于刑部尚書袁筏的觀點,很多大臣表示贊同:
“逐,先不說漢夷有別,且說這些五胡流民,在歷朝更迭之時,很多已經喪失了戶籍身份,自算不上我大魏子民,當將其逐向漠北。”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丞相李儒的觀點,李儒啟奏道:
“當今我大魏人口約有1700萬,其中五胡等部族之人約有300余萬,請問黃大人,當初秦王林休私藏兵甲,圖謀不軌,朝廷尚不敢妄動,原因在于秦國擁有近兩百萬人口,一旦叛亂,將嚴重危及大魏,而今五胡部族達三百萬,盧大人竟然輕松言殺,真是說的輕巧。
再請問袁大人,陛下之所以進行均田制改革,原因便是長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失去籍冊,成為流民,均田制,便是將荒蕪之土地,與流離失所之人丁相重新分配,在此均田制下,很多分得土地的漢民,之前也無籍貫,請問吳大人,是將他們逐向漠北還是南梁啊?”
丞相李儒的一番話將一殺一逐的二人辯駁的啞口無言。
而林清沐和李儒所想,也正不謀而合,不得不說,自己當初把孤立門閥之外,但在經學界素有大名的李儒提拔為丞相是一見多么明智之舉。
由于沒有勢力,李儒的任何舉措都要得到身為女帝的林清沐支持才能實行下去,又由于李儒和門閥并無關聯,大大削弱了門閥對朝政的控制。
對于盧,袁二人的觀點,林清沐絲毫不感到意外,二人一個主張殺,一個主張逐,并不是二人對夷族有多么痛恨,而是根據均田制,按丁分田,一旦登記在冊的人丁多,分得得地變多,如此未登記在冊的荒地以及原屯田制下可以供世家霸占的土地只會越來越少,甚至沒有。
而范陽盧氏,汝南袁氏就是大魏當今的門閥士族之一,所謂均田制均的就是這些世家大族霸占的良田土地。
想到這里,林清沐的心中已經有了計較,用清冷的目光掃過群臣后。
林清沐從龍椅上起身,看向百官,然后用堅定而果斷的語氣說道:
“丞相所說,深得朕心。
什么叫漢夷有別,北方草原的種子灑在我中原的土地上。
那開出的花朵就是我大魏的子民。
且不說今日我大魏尚未一統天下。
若有一日大魏得了北方的草原,南方的高原,
不論突厥,南蠻,暹羅,樓蘭。
凡我大魏疆土所到之處,皆是朕的子民。”
說完,身為女帝的林清沐便傳旨給群臣:
“自今日起,對匈奴,羌,鮮卑,等族民眾按丁登記在冊,
實行均田,不得有誤!”
就這樣,一場激烈的朝堂辯論在身為女帝林清沐的一錘定音下而結束。
看著群臣領旨告退的身影,林清沐并沒有感覺到輕松,因為她知道五胡遺留問題倒也不這么簡單,不單單是一視同仁的問題。
五胡作亂的歷史林清沐依然銘記在心,對于這些熟悉了草原的勇猛彪悍的民族,更要提防其作亂,群臣的一些擔憂也并不是沒有道理。
想到了小陸道長提到的四大問題中就有五胡殘留問題,林清沐認為小陸道長一定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是時候再去玄清觀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