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寧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曹操。
這個時候,曹操仍是心向漢室的。
“孟德兄,我認為你的想法,過于樂觀了。”
衛(wèi)寧搖搖頭道:“當此時局,董卓也是謹小慎微,每次出行,前呼后擁,有甲士數(shù)百人隨從,身邊還跟著一個呂布,誰能近得了他的身?“
“這……”
曹操想了一下,又皺著眉頭道:“賢弟,若是以陛下、太后之名義,召董卓入宮見駕,想必董卓也不敢率刀兵進宮。”
“到時候,我等只需勇士十數(shù)人,便可斬殺董卓。”
聞言,衛(wèi)寧瞇著眼睛道:“孟德兄,你還是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
“董卓帳下不乏智計百出的謀主,焉能全然沒有防備?”
“再者說,眼下朝中的公卿百官,大半已經決意投董,委身于賊,董卓要罷黜皇帝之議,旦夕之間便能成為現(xiàn)實。”
“這個時候的董卓,豈能將陛下和太后放在眼里?”
“這……”
曹操頗為遲疑的問道:“賢弟,那不知道你有何對策?”
“我意,走為上計。”
“什么?”
一聽這話,曹阿瞞不禁勃然變色,道:“仲道,愚兄還以為你有何高論,原來也不過如此。”
“眼下漢室蒙難,天子垂危,我等大漢忠臣豈能見死不救?”
“你之前不還在太傅袁隗的府上痛罵諸公毫無作為嗎?”
“何故現(xiàn)在,又要效仿袁紹、袁術兄弟為保全自身而置國家社稷于不顧?”
曹操頗為憤慨的看著衛(wèi)寧。
如此曹孟德,讓人很難將他跟歷史上那個奸雄曹操聯(lián)系到一起。
該說不說,昔日屠龍的少年終成惡龍?
衛(wèi)寧淡然一笑,說道:“孟德兄,稍安勿躁,我的話還未講完。”
“我之所謂‘走為上計’,不同于袁氏兄弟的倉皇出逃。”
“現(xiàn)如今董卓大兵壓境,京師洛陽為他所制,他又掌握了朝局,行廢立之事,皆在于其一言以蔽之。”
“當此時,董卓要廢黜皇帝,改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天子,只在旦夕之間了。”
“在洛陽,我們勢單力孤,斗不過他。然,天下健者,又豈止是董卓一人?”
頓了一下,衛(wèi)寧意味深長的道:“袁本初、袁公路逃到關東,不外乎是想募集義兵,號召天下諸侯一起討董。”
“這并非是不可行的。但,袁氏兄弟置真龍?zhí)熳佑诓活櫍绱诵袕剑瑢嵲谧屓瞬积X。”
“所以,我想暫且避其鋒芒,將皇帝、太后護送至長安,招兵買馬,跟董卓分庭抗禮。”
“待時機成熟,我等便可以天子的名義,發(fā)布《討董賊檄文》,號令四方英雄對董卓群起而攻之。”
“到那時,已經成了獨夫民賊的董卓焉能不敗?”
衛(wèi)寧的此言一出,在座的曹操、盧植、荀彧等人都不由得面面相覷,陷入了沉思。
盧植首先反應過來,頗為贊同的道:“仲道,你所言,不無道理。”
“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寡助之至,親戚叛之。”
“董卓倒行逆施,廢嫡長而立庶幼,廢黜天子改立新帝,其獨霸朝綱,殘害忠良,禍亂社稷之暴行,必為天下人所不容。”
“現(xiàn)在皇甫嵩屯兵于扶風郡,又有京兆尹蓋勛之部曲,合眾數(shù)萬人,跟董卓的西涼軍都有一戰(zhàn)之力。”
“若以此為基礎,天子西狩關中,等到時機成熟,我們登高一呼,天下有志之士一定是應者云集。”
“討董大軍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洛陽,董卓便免不了兵敗身亡的下場了。”
聽到這話,坐在一邊的荀彧卻是眉頭緊鎖,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
“仲道,我認為天子出狩,未嘗不可。然,何故是西狩,而不是東狩?”
“不知文若有何高見?”
衛(wèi)寧作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對于荀彧,衛(wèi)寧還是非常看重的。
畢竟,荀彧有著“王佐之才”的美譽。
他不止是在治國安邦方面,堪比蕭何;在出謀劃策方面,亦能堪比張子房。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荀彧文武兼?zhèn)洌菍儆凇叭苄腿瞬拧薄?
所以,衛(wèi)寧能夠虛心納諫,并從善如流。
值得一提的是,“狩”,原意是指代狩獵,但對于皇帝而言,在某些時候又有另一層意思。
如歷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西狩”蜀中,明英宗朱祁鎮(zhèn)“北狩”瓦剌……
美其名曰是“狩”,實則是天子出逃。
此時,荀彧沉吟片刻后,便道:“仲道,現(xiàn)在我們要護送陛下、太后西狩關中,談何容易?”
“我聽說原本屯兵于河東的董卓軍,已經順勢接管了河東、弘農、左馮翊三郡之地,就連函谷關都被董軍所占領。”
“關中距離洛陽,迢迢千里,必須要穿過函谷關,以及弘農、河東二郡,屆時我軍少不了要遭遇西涼軍主力。”
“我軍勝算幾何?”
“……”
可以說,衛(wèi)寧軍跟西涼軍一戰(zhàn),是毫無勝算的。
荀彧又道:“再者說,前些年以韓遂、馬騰等人為首的涼州叛軍,幾度侵入三輔,肆虐關中,致使關中殘破不堪,百姓流離失所,養(yǎng)不了多少軍馬。”
“而董卓又是隴西人士,在西陲鎮(zhèn)壓羌胡、叛軍多年,威名遠播,以至于關中、涼州很多人都畏懼董卓之強勢。”
“天子一旦西狩關中,哪怕是到了長安,都難以安頓下來。”
“關中東有董卓,西有韓遂、馬騰等涼州叛軍,皆非善類。到時候我等尚且自顧不暇,又如何發(fā)兵征討董卓,將天子迎歸洛陽?”
荀彧的話音一落,荀攸就跟著向衛(wèi)寧進言道:“仲道將軍,我叔父所言極是。”
“若天子西狩關中,則關中勢必成為險地,董卓也一定會不遺余力的進攻關中,而我等孤立無援,豈不危矣?”
“……”
衛(wèi)寧沉默了。
他承認,之前是他自己有欠考慮。
關中,有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人口眾多,還是“四塞之地”,自古以來的王霸之基。
華夏古代的大一統(tǒng)王朝,有很多都建都于關中。
只因關中進可攻,退可守,還能養(yǎng)民屯兵不少,的確是一塊“寶地”。
而且,那里還有皇甫嵩、蓋勛的部曲數(shù)萬人,盡皆是驍勇善戰(zhàn)的西州兵,讓衛(wèi)寧很是心動。
但,對于衛(wèi)寧而言,眼下的時局無疑是殘酷的。
他想率兵帶著皇帝劉辯、何太后等人跑到關中,另起爐灶,跟董卓分庭抗禮,西狩隊伍卻可能連關中都抵達不了。
就算到了長安,衛(wèi)寧也將面臨腹背受敵,孤立無援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