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袞袞諸公,碌碌漢臣
- 大漢相父
- 迷惘的小羊羔
- 2079字
- 2023-08-18 20:00:09
“嗚嗚嗚嗚……”
就在一眾公卿百官喝得微醺的時候,坐在主位的太傅袁隗屏退左右之后,忽然放下酒樽,掩面哭泣起來。
坐在下首的河南尹王允發問道:“太傅大人,何故哭泣?”
“子師(王允表字)、諸位,實不相瞞,老夫是在哭泣陛下,哭泣社稷!”
袁隗擠出了幾滴鱷魚的眼淚,一臉感傷的神色,道:“其實,今日并非老夫的誕辰。”
“老夫借此時機,邀請諸公齊聚一堂,所為者,乃是商討我等今后將何去何從?”
“當今洛陽,有國賊董卓,逞兇忤逆,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行廢立之事,如此倒行逆施,豈不為我等漢室忠臣痛徹心扉乎?”
一聽這話,在座的公卿百官幾乎都掩面痛哭起來。
實在流不出眼淚的,也都干嚎幾聲,以使悲痛、憤慨之情。
他們紛紛控訴著董卓的種種罪行。
“我大漢近四百年國祚,難道便要亡于董賊之手嗎?”
“董卓禍亂京師,使朝綱失統,廢嫡長而立庶幼,他不得好死!”
“老夫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以泄心頭之恨!”
“先帝尸骨未寒,董卓便這般以下犯上,亂了朝綱法紀,使天子蒙難,社稷蒙難,他已經犯了眾怒,必定為天下人所不容!”
偌大的會場上,哭聲一片,罵聲一片。
他們似乎都在哭泣社稷,痛罵董卓。
這時,卻響起了一陣不合時宜的大笑聲。
“哈哈哈哈!”
袁隗為之一愣,轉頭一看,原來是衛寧在放聲大笑。
見狀,袁隗忍不住臉色一沉,厲聲質問道:“衛仲道,你在笑什么?”
“呵呵,袁公,我是在笑,滿座大丈夫,盡做女兒態!”
衛寧環顧四周之后,看著在場的公卿百官,嗤笑道:“難道你們哭泣,你們痛罵,就能把董卓哭死、罵死嗎?”
“不,不能!”
“當今天下,奸雄鷹揚,四海鼎沸,作亂者又豈止是董卓一人?“
“值此國難之際,爾等又有何作為?”
“委身于賊嗎?”
頓了一下,衛寧撇了撇嘴道:“敢問,爾等可有一人能做到生食漢祿,死為漢臣?”
“爾等可有一人能做到秉忠貞之志,守君子之節?”
“袞袞諸公,碌碌漢臣,竟如派枯木敗草,無一骨節矣!”
“若不然,董卓何至于此?漢室何至于此?”
“衛寧!你住口!”
還不等袁隗說話,王允就氣得臉色漲紅,怒視著衛寧喝道:“你一介黃口小兒,懂什么大道理?”
“豈不聞昔日淮陰侯韓信未發跡時,尚有胯下之辱;古代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以至于為吳王夫差嘗糞,尚且三千越甲可吞吳?”
“由此可見,能忍辱負重之人,必能成就大事!”
“如今董賊勢大,何人能與之一戰?你衛寧,行嗎?”
“呵呵。”
對于王允的這種說法,衛寧只是輕蔑一笑,問道:“王允,你是什么東西?”
“老夫不是東西!”
“……”
王允的此言一出,頓時讓在座的人,臉色有些復雜。
上了衛寧的賊當!
王允很是惱火,開口又道:“衛寧小兒,你……”
“住口!”
衛寧叱咤一聲,又道:“王允,我原以為你好歹是漢室之元老大臣,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
“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
“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今有董卓禍亂京師,欲廢黜皇帝,獨霸朝綱,諸位自詡為漢室忠臣,卻不思精忠報國,盡早除掉董卓,而一個個潛身縮首,茍圖衣食!”
“委身于賊,無異于助賊為虐!”
“爾等若命歸于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見漢朝二十三代先帝?”
“彩!”
坐在衛寧身邊的荀彧,立馬站了起身,拍手叫好,很是激動的看著衛寧。
知己!
知音!
荀彧用小迷弟一般的眼神,很是崇拜的凝視著衛寧。
他自問沒有這么大的膽子,敢痛罵袁隗、王允等朝中的公卿百官,而衛寧卻做到了。
衛寧把這些碌碌無為的公卿百官罵得狗血噴頭,這讓荀彧很是欽佩。
曹操、盧植、荀攸也很是贊賞的看著衛寧。
“你!”
王允氣得吹胡子瞪眼的,想要反駁衛寧說的這些話,卻又無從說起。
“你什么你?”
衛寧不屑的睥睨了一眼王允,道:“王子師,你枉活五十有三,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舞舌,助董為虐!”
“一條斷脊之犬,也敢在諸公面前狺狺狂吠?”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噗!”
王允一口氣沒喘上來,捂著自己的胸口,手指著衛寧,頓時噴了一口老血,踉踉蹌蹌的,差點沒有栽倒下去。
“放肆!”
袁隗臉色陰沉的看著衛寧,道:“衛仲道,你太放肆了。”
“說我等值此國難之際,毫無作為,那你,又有何作為?”
衛寧云淡風輕的道:“衛寧不才,愿與董卓一戰。”
“呵呵,道不同,不相為謀。”
袁隗冷冷的笑道:“你自己找死,也不要拉上老夫等人墊背!”
“老夫這里,不歡迎你。”
“來人,把衛寧叉出去!”
旋即,就有兩名小廝沖進來,衛寧卻是揮了揮手道:“我自己會走。”
臨別之際,衛寧泰然自若的喝了一樽酒水,而后“嘭”的一聲,將酒樽摔在地板上,大聲道:“匹夫豎子,不相與謀!”
撂下這句話的衛寧,就轉過身,大步流星的離開了袁隗的太傅府。
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
入夜時分,就跟衛寧預料的一樣,盧植、曹操、鮑信、荀彧、荀攸都找上門來,要跟衛寧密謀大事。
于是,在衛寧的中軍大帳之內,眾人都各自落座。
隔著忽明忽暗的燈光,依稀可見他們頗為凝重的神色。
曹操向衛寧進言道:“賢弟,以愚兄之見,事不宜遲,我等應當及早行動。”
“眼下,董卓雖兵多將廣,權勢滔天,但他不過是一介匹夫。”
“若能刺殺董卓,成功之日,則西涼軍必定群龍無首,宛如一盤散沙。”
“屆時,我等未嘗不可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使大權重歸于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