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舒適生活:有溫度的生活整理術
- 洛辰
- 2499字
- 2023-08-23 19:00:00
前言
從全職媽媽到整理師
我一直都是愛收拾愛折騰的人。小時候我跟妹妹共用房間和衣柜,唯有一張書桌屬于自己,有抽屜,有柜子。每年暑假我都要把書桌里的東西全部倒騰出來收拾一遍,整理完感覺很清爽、很舒服。
后來有了自己的家,周末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琢磨如何讓自己的小窩更舒適。隔段時間就把家里折騰一番,把東西重新收拾一遍,放得更整齊,或者變換一下家具的位置,換一種布局。
有了寶寶后,我辭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媽媽。每天陷于重復的家務瑣事中,洗衣、做飯、喂奶、遛娃,非常累,當然也非常開心。養娃總是這樣痛并快樂著。但內心深處還是會有一種莫名的空虛感,一種隱隱的、想要抓住什么的感覺。
我開始變成剁手一族,在那段買買買的日子里,每天都要去網上逛一逛、淘一淘,手指動動,萬千商品盡在眼前。樂此不疲地比較商品的款式、顏色、價格,去看關注的店是不是又上新了,看買的東西走到哪里了。各個快遞的小哥輪番來拜訪我,一個又一個包裹收到手軟,拆快遞的時候也是無比歡樂。
但后來我發現,快遞拆開,快樂也就結束了,然后再繼續開始新的循環,仿佛我享受的只是從購買到收貨的這個過程。
看著家里越來越多的東西,一個問題冒了出來: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
我是一個很不舍得丟東西的人,家里堆滿了各種我覺得“以后可能會用”的東西。每隔一段時間,我還要去重新收拾整齊。
當所有的東西都攤在我面前時,天吶,好多東西我都忘記它們的存在了,我似乎聽到了它們的抱怨:“為什么留下我們,又不用我們?”
是啊,以為會要用的東西,原來真的不需要啊!而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買買買的這些東西,絕大多數都被舍棄了。
原來我真的有那么多衣服,卻常常覺得沒有衣服穿。那些別人送的、覺著劃算買的、起球走樣的,我不喜歡,也不會去穿,那我為什么要留著它們呢?答案是:僅僅是我想要擁有它們,我想要有很多很多衣服。
可結果是,量變沒有產生質變,反而降低了選擇標準。當這些衣服穿在身上時,實際上也拉低了我的品位和形象。
在整理的過程中,我慢慢清楚了自己喜歡的類型。因為真正喜歡的,會毫不猶豫地留下來。舍棄了大部分的衣服后,穿衣服時選擇反而多了。隨手拿一件都是自己喜歡的,而且因為風格統一,也更容易搭配了。
當我把所有不需要的東西清理掉時,突然覺得輕松了,家里也敞亮了。
我開始反思為什么自己會進入這樣一個怪圈里面。
在做全職媽媽的日子里,熟練了帶娃的各種本領之后,開始有了一點點屬于自己的時間。買買買是最容易的事情,既可以打發時間,也不花什么力氣,感覺自己淘了那么多性價比很高的東西,為家里省了好多錢,有一種別樣的成就感,內心也很滿足。
但真相是什么呢?一閑下來,內心的空虛、迷茫和焦慮全都冒出來了,更可怕的是,社交圈日益縮小,跟社會日漸脫節,恐怕這才是自己焦慮的真正原因。
買買買,充其量只能治標。夜深人靜的時候,內心的恐慌還是會不可抑制地涌現出來。我所以為的內心的滿足都是膚淺的、表面的,就像一個個美麗的肥皂泡,看似流光溢彩,實則輕輕一戳就破掉了。
作為一個全職媽媽,最怕的就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瑣事中,消磨掉自己的熱情與理想,而我也不自覺地進入了這種狀態。
另外,因為內心的焦慮和圈子的縮小,我突然變得特別依賴先生,這種沒有自我的感覺非常不爽。久而久之,自己變成先生的負擔,甚至影響了家庭關系。
我在現實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但內心深處自我改變和自我成長的小火苗一直在燃燒。所幸,整理讓我發現了這點星星之火。
我開始接納自己,接受這樣迷茫、空虛、焦慮的自己,不逃避,不嫌棄。將所有物品一一檢視,讓過去那個糟糕的自己更清楚地呈現在眼前。物品是自身的投射,擁有的每一樣物品都帶著自己的選擇和價值觀,勇敢地直面真實的自己。
隨著不需要物品的舍棄,自己的內心也一層一層地被剖開。因為不甘心被淹沒在每天重復的家務事中,嫌棄那樣的自己,希望改變,卻走上了一條錯誤的路,通過買買買來填補內心的空虛,不敢直面自己曾經白白花費了那么多的時間和金錢在這些無用的事上,反而變本加厲地陷入一輪輪的惡性循環,最終換來的是加倍的糾結和焦慮。
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會有跟我相似的境遇,我們知道給孩子的陪伴是最好的付出,我們想要全心全意地陪孩子走過最初的這幾年。然而,我們也會覺得內心糾結,空虛迷茫。為什么糾結呢?是因為沒有自我了,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了。
我們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媽媽、妻子以及其他角色。
接納自己并認清了真實的自己后,我開始了全新的生活,身邊全是自己喜愛的物品,心情每天都很好。
每天的家務事照常在做,只不過心態變了。所有的東西井井有條之后,家務事也更順手了。每次把干凈的衣服疊好都成了自己很享受的過程。
讓我驚喜的是,當時才1歲多的兒子辰辰竟然也像我一樣拿起衣服有模有樣地疊起來。一開始覺著好笑,后來卻笑不出來了。原來我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里,如果我沒有改變的話,我的孩子會長成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父母是孩子最崇拜的人,他會天然地去模仿,但更多的是模仿我們的行為。所謂“身教大于言傳”,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為了我的孩子,我也要更加努力!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整理師就是我苦苦尋找的、熱愛的事業,我非常享受整理這個過程,也非常愿意去幫助別人。看到很多人同先前的我一樣認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問題并慢慢改變時,那種快樂是無與倫比的!
我開始嘗試上門整理,走進一個個真實的家庭去實踐摸索,了解中國家庭的整理問題,研究更適合的解決方法。當口口相傳帶來一個又一個客戶時,被信任和被認可讓我內心非常滿足。
我開始做講座,開分享會,做系統的課程,想把讓我自己受益的整理術分享給更多的人。
更讓我開心的是,2018年我把整理收納課程帶進了校園,給小學生講授如何通過整理自己的物品,培養獨立自理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讓孩子們從小建立整理收納的意識,學習如何自我管理。現在,我已經是多所學校的整理課程老師。
同時,我也開啟了一對一的咨詢服務,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方案,幫助數百個家庭解決空間規劃和整理收納的問題。
成為整理師,是我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不僅成就了自己的價值,還幫助別人實現了她們的價值。
一個全新的世界,打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