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比喻知音難得;又比喻說話、寫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或比喻言論、作品不通俗,難以被人接受。
出處
《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zhǐ),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事
宋玉,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湖北省襄陽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據說是屈原弟子,曾在楚襄王的手下做事,好辭賦,是屈原之后的辭賦家。據說宋玉寫的辭賦很多,《漢書...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釋義
比喻知音難得;又比喻說話、寫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或比喻言論、作品不通俗,難以被人接受。
出處
《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zhǐ),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事
宋玉,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湖北省襄陽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據說是屈原弟子,曾在楚襄王的手下做事,好辭賦,是屈原之后的辭賦家。據說宋玉寫的辭賦很多,《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