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亞洲自然奇跡(1)

1. 長江三峽

奇跡概覽

長江三峽位于中國重慶市和湖北省境內(nèi)的長江干流上,西起重慶市 奉節(jié)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guān),跨奉節(jié)、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個縣市,全長204千米。它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個峽谷組成,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自古就有“瞿塘雄,巫峽秀,西陵險”的說法。

長江三峽流域是中國古文化--大溪文化的發(fā)源地,不僅名勝古跡眾多,而且歷代詩人如李白、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陸游等詩圣文豪都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不僅如此,三峽的峽谷深處曾是三國古戰(zhàn)場。因此,長江三峽將自然風(fēng)光、歷史文化、古代遺跡融于一體,從而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自然與文明。

奇境珍藏

【瞿塘峽】

三峽的第一個峽叫“瞿塘峽”,又叫夔峽。長江水流到這里時驟然變狹,最窄的地方只有100多米。瞿塘峽全長只有8千米,但是這8千米是三峽最險峻的地方,兩岸峭崖壁立,江水以每秒8米的最大流速向下傾瀉,如奔騰的駿馬,如咆哮的雄獅。在瞿塘峽谷里航行,峭壁參天,江濤拍岸,使人驚心動魄。峽口又稱“夔門”,自古有“夔門天下雄”之說,意思是說,天下最雄偉的地方莫過于夔門了。宋代詩人蘇東坡曾這樣描寫:“舟行瞿塘口,兩耳風(fēng)鳴號,扁舟落中流,活如一葉飄。”

瞿塘峽中風(fēng)光名勝比比皆是,如孟良梯與倒吊和尚、盔甲洞、犀年望月、風(fēng)箱峽等。瞿塘峽在三峽中雖然最短,卻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畫卷走廊。

⊙尋幽探秘:

1. 瞿塘峽中的“孟良梯與倒吊和尚”是指什么風(fēng)光?

在瞿塘峽的一段巖壁上,有人工造成的“之”字形石孔。石孔約7-8寸見方,深約1尺,孔間距離約1米。這些石孔一個接著一個,如同階梯,又相傳這些石孔是北宋愛國名將楊繼業(yè)的部將孟良鑿成的,于是,被稱為“孟良梯”。

有趣的是,在孟良梯與鳳凰泉之間有一個怪石,形狀像一個光頭和尚被吊在崖上,人形上還露出一個肚臍眼,生長著一蓬草,人們叫它“倒吊和尚”。

【巫峽】

巫峽自巫山縣城東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46千米,有“大峽”之稱,以“幽深秀麗”著稱于天下。巫峽分為東、西兩段,西段由金盔銀甲峽、箭穿峽組成,東段由鐵棺峽、門扇峽組成。它是三峽最連貫、最整齊的峽谷。

巫峽的兩岸群峰中以“十二峰”為奇,它們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為纖麗奇俏。同時,巫峽名勝古跡眾多,有陸游古洞、大禹授書臺、神女廟遺址、孔明石碑以及懸崖絕壁上的夔巫棧道及“楚蜀鴻溝”題刻。

峽江兩岸的青山連綿,群峰如屏,當(dāng)船只行駛在峽中,會感受到時而大山當(dāng)前,時而峰回路轉(zhuǎn),宛如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而且巫峽谷深狹長,日照時短,峽中濕氣蒸郁不散,容易成云致霧,云霧裊繞,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峽佛光,因而古人留下了“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絕唱。

【西陵峽】

西陵峽得名于宜昌市南津關(guān)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東起宜昌南津關(guān),西至秭歸香溪河口。峽谷內(nèi)兩岸怪石嶙峋、險崖峭立、灘多流急,以“險”、“奇”著稱于世。

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整個峽區(qū)都是高山、峽谷、險灘、暗礁。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古,三峽船夫世代在此與險灘激流對弈,這一帶一度成為觸礁沉船事故的高發(fā)地。

青灘北岸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積死難船工的尸骨而得名。解放后,這些險灘經(jīng)過整治,數(shù)千噸的輪船都可以安穩(wěn)地通過,曾經(jīng)的險灘已經(jīng)成了歷史遺跡。在長江三峽工程修建以后,西陵峽是長江三峽中唯一還保持原始風(fēng)貌的峽谷。

典故傳說

【劉備托孤】

瞿塘峽的白帝城,是三國時代“劉備托孤”的地方。相傳,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告,親自率兵征伐東吳,為義弟關(guān)羽、張飛報仇,不料被東吳大將陸遜殺得大敗而回。劉備退到白帝城,沒有臉面回成都見自己的群臣,于是,就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宮,暫時駐扎下來,不久郁悒而終。臨死前,他把諸葛亮召來,托他扶助兒子劉禪料理國事。

劉備“托孤白帝城”的故事流傳了下來,瞿塘峽也成了歷代文人喜歡游歷的地方,李白、杜甫、劉禹錫等著名詩人,都在這里留下了詩篇。

知識百科

【長江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工程建筑由三峽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組成。三峽大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高185米。水電站左岸設(shè)14臺、右岸12臺、共裝機26臺、前排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時,年發(fā)電量847億千瓦時。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包括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閘和一架升船機。整個三峽工程自1992年開始,分三個階段,歷時17年完成。

2.云南石林

奇跡概覽

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距昆明市約80千米,它是2.7億年前中華大地上崛起的石頭“森林”,“森林”中怪石林立,姿態(tài)各異,經(jīng)過長年的風(fēng)雨侵蝕,形成了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叢和丘陵于一身的千姿百態(tài)的石林,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被譽為“上帝的盆景”、“大自然的雕塑博物館”。

石林風(fēng)景名勝區(qū)范圍廣闊,景點眾多,面積達(dá)350平方千米,由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仙女湖、圭山國家森林公園、奇風(fēng)洞等風(fēng)景區(qū)組成。2007年,云南石林正式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

奇境珍藏

【李子營石林】

李子營石林是石林風(fēng)景區(qū)的主要游覽區(qū),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景區(qū)組成,面積約12平方千米,游覽路線長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qū)內(nèi)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

景區(qū)內(nèi)的石柱、石峰、石壁千姿百態(tài)、爭奇斗麗,有的石柱高達(dá)50米。這里的石頭大多被賦予“靈性”和“生命”,有代表人物的唐僧石、悟空石、觀音石等,還酷似植物的蘑菇、春筍等,被大自然雕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除了視覺上的享受外,景區(qū)內(nèi)的“鐘石”可以帶給人們不同角度的聽覺享受,敲擊石頭可以發(fā)出不同的音調(diào),可謂是一座巨大的自然藝術(shù)寶庫。此外,景區(qū)沿途有獅子亭、望峰亭等小憩場所。

【大疊水風(fēng)景區(qū)】

飛龍瀑景區(qū)位于石林縣縣城西南面,距大、小石林25千米,景區(qū)內(nèi)有大疊水、小疊水、仙人洞、白鴿園、半瀑園和清水河等著名景點。

景區(qū)內(nèi)的飛龍瀑垂直落差高達(dá)90多米,寬54米,雨季時最大的寬度可達(dá)60多米,是珠江水系中落差最大、氣勢最壯觀的瀑布,被譽為“珠江第一瀑”。同時,景區(qū)內(nèi)的仙人洞是一座天然殿堂,存有石筍、石芽、石幔等沉積物。整個景區(qū)組成了高山、奇水、奇洞的獨特景觀。此外,人們還可以乘坐景區(qū)往返的纜車觀賞大疊水的全貌。

【乃古石林風(fēng)景區(qū)】

乃古石林距離大石林約10千米的路程,是一片黑色的石海,造型莊嚴(yán)而奇特。景區(qū)內(nèi)由東區(qū)、西區(qū)、白云湖、白云洞、古戰(zhàn)場等組成,面積約10平方千米。其中古戰(zhàn)場景區(qū)內(nèi)聳立著造型各異的石柱,造型有碉堡、戰(zhàn)馬。更為奇特的是這片景區(qū)內(nèi)地下有很多溶洞,洞內(nèi)石鐘乳造型多變,漫步其中,時常可以聽到波濤的水聲,但卻找不到水源,只能慢慢品味大自然帶來的“黑色幽默”。

⊙尋幽探秘:

1.這里的石林為什么被稱為乃古石林?

“乃古”是彝族的撒尼語,包含了古老和黑色的意思,形象地描述了這片黑色的石林。

典故傳說

【奇風(fēng)洞】

奇風(fēng)洞位于石林西北5千米處的一片石林之間,洞口直徑約1米,每到雨季,洞內(nèi)便會發(fā)出像老牛喘氣般的呼吸聲,所以人稱是一個會“呼吸”的山洞。

相傳在很久以前,石林小村有一位叫果基的撒尼青年,靠給土司(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首領(lǐng)官職)放牲口養(yǎng)活雙目失明的母親。一天,果基到一個山口放牛,聽到遠(yuǎn)處山洞里發(fā)出聲音:“勤勞善良的人啊!到我這里來吧,我將帶給你幸福。”他走進(jìn)一看,洞里堆滿了金銀財寶、糧食和藥草。因為果基不貪圖財寶,所以只取了糧食和藥草。下山后,他并把它分給鄉(xiāng)親們,用藥草治好了母親的病。

過了幾天,財寶的消息立刻傳到了土司那里,貪財?shù)耐了颈破裙ケ辰疸y財寶。果基回到洞中,財寶背了一袋又一袋,沉重的布袋壓得果基又累又渴。于是他喝干了洞里的一汪泉水,泉水喝下后,果基頓時身體發(fā)脹,最后變成了一條巨蟒。這時,他聽到母親在洞口外呼喚他的名字,而果基害怕自己的樣子嚇到母親,焦急地在洞口喘氣。久而久之,母親因為思念兒子變成了歪頭山,而果基只能用喘氣的聲音回應(yīng)母親的呼喚。

知識百科

【撒尼人】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個支系,主要居住在云南的石林縣、瀘西縣、彌勒縣、邱北縣、宜良縣和陸良縣。撒尼人能歌善舞、勤勞勇敢,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字和內(nèi)涵豐富的詩文傳說,體現(xiàn)出了古老民族的文化韻味和地域特征。撒尼人不僅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還創(chuàng)造了多姿多彩的以“阿詩瑪”(彝語金子般美麗的姑娘的意思)為代表的民間文化藝術(shù),長詩《阿詩瑪》成為中國少數(shù)民族敘事長詩的經(jīng)典。

3.桂林山水

奇跡概覽

桂林,位于廣西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和歷史文化名城。桂林盛產(chǎn)桂花,因桂樹成林而得名。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gòu)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tài)。山又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多有怪石,鬼斧神工,令人稱奇。這里的漓江之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風(fēng)景如畫。因此,它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桂林山水在漫長的歲月里,因其山奇水秀而吸引著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他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2000余件石刻和壁書,歷史也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

奇境珍藏

【象鼻山】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東南漓江右岸,處在漓江與桃花江交匯處。因為它的山形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邊伸鼻吸水,因此而得名。象鼻山是桂林的象征。

象鼻山有四絕:形若巨象、水月奇景、洞中三花、普賢寶塔。景區(qū)內(nèi)主要景點有:象山廣場、會江亭、普賢塔、象眼巖、水月洞、訾洲、三星島、云峰寺、三花酒博物館等。另外,象鼻山還有歷代石刻文物50余件,多刻在水月洞內(nèi)外崖壁上。

象鼻山薈萃了桂林山水和人文景觀精華,自然風(fēng)光秀麗雄奇,美麗動人的傳說同悠久的歷史文化交相輝映、完美融合。

【漓江】

桂林漓江風(fēng)景區(qū)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漓江一水相連。漓江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部,屬珠江水系,全長437千米,從桂林到陽朔約83千米的水程。

漓江與其周圍的奇峰構(gòu)成了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景色最為優(yōu)美的巖溶景區(qū)。其中一江(漓江)、兩洞(蘆笛巖、七星巖)、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最具有代表性,它們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漓江兼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還有“洲綠、灘險、潭深、瀑飛”之勝。另外,倒影可以算是漓江的一大奇觀。

【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位于桂林市龍勝縣東南部和平鄉(xiāng)境內(nèi),由平安壯族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組成。面積共66平方千米,梯田分布在海拔300米到1100米之間,山坡的坡度大多在26度到35度之間,最大坡度達(dá)50度。龍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譽。

龍脊梯田擁有鬼斧神工的造型、如詩如畫的意境、龐大的規(guī)模和氣魄,同時更有強烈的立體感,以及美麗的線條和色彩。就算一日三時,這里也會因為天氣陰晴的變幻和云霞嵐氣的聚散,呈現(xiàn)出不同的神韻和情致。

【八角寨】

八角寨位于桂林資源縣,地處湖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交界處的越城嶺山脈腹地,面積達(dá)80多平方千米,屬典型的丹霞地貌。

八角寨又名云臺山,主峰海拔814米,因主峰有八個翹角而得名。“頂斜、身陡、麓緩”是這里丹霞地貌的基本特征,此外總體豐度上還有“大、多、長、密、厚”五大特征。因此八角寨被有關(guān)專家譽為“丹霞之魂”、“品位一流”。

八角寨景區(qū)有“降龍巖”、“群螺觀天”、“龍頭香”、“龍脊天梯”、“幽谷棧道”等130多處景點,復(fù)雜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和獨特的氣候條件成就了這里丹峰壁立、奇山秀岒、碧水丹崖的獨特景觀。2005年,八角寨入選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尋幽探秘:

1.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分別都是哪里?

廣東仁化丹霞山:中國的紅石公園;福建南平武夷山:碧水丹山甲東南;福建泰寧大金湖:水上丹霞奇觀;江西貴溪龍虎山:煉丹之處紅崖顯;廣西資源八角寨:青峰赤壁丹霞魂;甘肅張掖丹霞地貌:宮殿式丹霞天地造;貴州赤水丹霞地貌:銀瀑飛瀉映丹崖。

典故傳說

【象山水月的傳說】

象山水月是桂林象山的一處美麗景致,關(guān)于它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漓江邊上住著一位老漁翁。有一天,他釣上來一條金色的大鯉魚,十分喜愛,于是便將鯉魚放進(jìn)自家的水池養(yǎng)了起來。

一天夜里,老漁翁正睡得朦朧,忽然看見鯉魚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對他說道:“老爺爺,我是龍王的小女兒。你放我回龍宮吧,我會報答你的。我要讓天上的月亮留在漓江,讓人間有一盞不滅的天燈。”老漁翁聽后跳下了床,從自家水池中撈出了鯉魚,跑到江邊將它放了回去。

金色的鯉魚一入水,一陣搖頭擺尾,掀起了巨大的水柱,水柱沖向象鼻山的石壁,瞬間就在石壁上穿出了一個圓洞。月光透過圓洞照在了水面上,老漁翁看見嫦娥正在水中的月亮里沖他揮舞著衣袖。

從此,象山水月的景致便永遠(yuǎn)留在了人間。

知識百科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一種水平構(gòu)造地貌,發(fā)育于中上、白堊系紅色陸相砂礫巖地層中,是紅層地貌的一種類型。它是指紅色砂巖經(jīng)長期風(fēng)化剝離和流水侵蝕、溶蝕、重力崩塌作用,而最終形成赤壁丹崖及一些奇巖怪石等造型的地貌,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丹霞地貌現(xiàn)今定義為“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稱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中國的丹霞地貌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區(qū),溫帶濕潤-半濕潤區(qū)、半干旱-干旱區(qū)和青藏高原高寒區(qū)。而這種地貌又以我國廣東省韶關(guān)市內(nèi)的丹霞山最為典型,所以稱為丹霞地貌。

4.中國南方喀斯特

奇跡概覽

喀斯特是發(fā)育在石灰?guī)r和白云巖為主的碳酸巖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tài)豐富等特點。處于南方地區(qū)的喀斯特地貌覆蓋了5萬平方千米,占整個中國喀斯特面積的55%,主要位于云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重慶市等省區(qū)。這里集中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

品牌:謎鹿文化
上架時間:2014-03-03 15:23:47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本書數(shù)字版權(quán)由謎鹿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quán)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东至县| 定结县| 巴青县| 阆中市| 蕲春县| 广灵县| 通州市| 洛扎县| 图们市| 寿阳县| 博爱县| 略阳县| 开阳县| 象州县| 清丰县| 涿州市| 郧西县| 常宁市| 夏津县| 德阳市| 托里县| 宁乡县| 蒲江县| 马山县| 武穴市| 理塘县| 平乐县| 雷山县| 台北市| 环江| 五华县| 门头沟区| 堆龙德庆县| 白山市| 荔浦县| 灌阳县| 藁城市| 夏津县| 开阳县| 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