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不遺余力

釋義

不留剩余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來。遺:留存。余:剩余。

出處

《戰國策·趙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

故事

戰國時,秦國發兵攻打趙國,戰場在長平一帶。趙軍抵擋不住秦兵的進攻,連連潰敗。趙王急忙召來大臣樓昌和虞卿,商議對策。趙王說:“長平戰事,我們沒有勝利,而且新近又戰死了一員都尉。我想再派軍隊去增援長平,你們的意見如何?”樓昌說:“再增派軍隊也沒用,我看不如派使者到秦國去求和。不然,秦兵將會消滅我們所有的軍隊。”

虞卿不贊同這樣的做法,他認為不必去求和。虞卿問趙王:“秦國攻打我們,是不是一定要消滅我們趙國軍隊呢?”趙王說:“是啊!秦國不遺余力,看來是非要消滅我們的軍隊才甘心啊!”

虞卿說:“既然如此,大王就按我的主意辦吧。先派使者帶著寶物去贈送給楚國和魏國。楚王和魏王要是得到了趙國的寶物,一定會高興地接納我們的使者。只要我們的使者進入了楚國和魏國,秦王必定會懷疑天下人要聯合起來抗秦,勢必會感到惶恐。那時,和談就好進行了。”

趙王卻不這樣認為,最終沒有按照虞卿的意見辦。不久,趙王派鄭朱為特使,到秦國去求和。鄭朱走后,趙王又找來虞卿商議,問道:“我已經派鄭朱到秦國去和談了,您覺得怎么樣?”虞卿回答說:“和談一定不會成功,而且趙國的軍隊很可能為秦國所滅。因為鄭朱是趙國的重要人物,他到了秦國,秦國一定會借機宣揚他們的勝利,各個諸侯國也一定會向秦國祝賀。而楚、魏兩國肯定認為我們已經跟秦國談和了,也就不會派兵來援助。在這種情況下向秦國求和,秦王開出的條件一定會很髙,而且不會做出讓步。所以,我說和談不會成功。”

鄭朱到秦國后,情況果然跟虞卿所說的一樣。隨后,趙國潰不成軍,趙都邯鄲也被秦兵包圍了。后來,趙國割了六座城池給秦國作為求和的條件,秦兵才解除了對邯鄲的圍攻。

事后,虞卿問趙王:“秦兵不圍困邯鄲了,您以為是秦兵疲倦了才撤退的呢,還是因我們割地才撤退的呢?”趙王說:“秦國軍隊攻打我們是不遺余力的,我看是因為兵卒疲倦才撤退的吧。”

虞卿說:“就是這樣。秦軍攻打自己力不能及的目標,因為疲憊不堪才會退兵;可是您又將它力所不及的東西奉送給它,這無疑是幫助敵人來攻擊自己啊!如果明年秦國再來攻打我們的話。我看我們就真的無可救藥了。”聽到虞卿的一席話,趙王陷入了深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全南县| 齐齐哈尔市| 贵南县| 南澳县| 吉木萨尔县| 斗六市| 成武县| 天长市| 阿合奇县| 乌兰浩特市| 淮北市| 桑植县| 平湖市| 唐海县| 竹北市| 修文县| 福州市| 盖州市| 巴中市| 十堰市| 南靖县| 皮山县| 含山县| 海兴县| 普定县| 肇源县| 安多县| 平舆县| 萨迦县| 阿荣旗| 韶关市| 大渡口区| 固安县| 通城县| 平湖市| 深圳市| 金沙县| 永平县| 西安市|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