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言

伴隨國內諸如北京、上海等重要一線城市相繼出現大面積疫情,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出現波動,整體恢復態勢受到挑戰。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GDP同比增長3%,經濟運行呈現V形態勢,且低于年初制定的增速目標2.5個百分點。展望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自然走勢將是供給、需求雙恢復的格局,并且需求端恢復程度要大于供給端,但仍低于潛在增長率。在未來的經濟恢復周期中,中國經濟可能還將面臨國內外諸多風險和挑戰,從影響因素看,全國總人口減少、勞動力人口急劇下滑、新冠疫情走向、市場預期轉變、前期政策影響、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變化等仍將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經濟風險點來看,房地產危機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匯率及貨幣危機風險、外部經濟環境風險等將成為未來掣肘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潛在因素。下一步中國宏觀經濟恢復路徑如何?應該采取什么經濟政策?本報告將對此進行詳細的解讀和分析。本報告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2023年中國經濟展望,由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組撰寫;下篇為專題報告,由外部專家撰寫。

第一章從實體經濟和貨幣金融兩個方面詳細回顧了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實體經濟方面,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較為嚴峻,四季度GDP同比分別增長4.8%、0.4%、3.9%、2.9%,整體呈現V形走勢,低于年度目標2.5個百分點。價格方面,2022年中國價格形勢整體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分化特征,CPI同比增速中樞表現出明顯上移,呈現低開高走、逐月抬升的走勢特征,PPI同比增速中樞表現出明顯下移,呈現高開低走、持續下行的走勢特征。貨幣金融方面,信貸規模同比多增,但部門結構差異顯著且季節性波動加劇;M2總量高位運行,流動性較為充裕,資金利用率不足;人民幣匯率走勢呈現整體回落態勢,但仍維持相對穩定。

第二章分別從全國總人口減少、勞動力人口急劇下滑、新冠疫情走向、市場預期轉變、前期政策影響、國際政治形勢變化、國際經濟形勢變化七個方面對影響2023年中國經濟的主要因素進行了總結。全國總人口減少會從供需兩端拖累中國的經濟增長,勞動力人口下滑會制約潛在增長率,疫情防控的放開以及市場預期的轉變有利于供需兩端的擴張,前期政策具有滯后效應因而有待進一步關注,國際政治形勢和經濟形勢仍充斥著不確定性,對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利有弊。

第三章主要從消費、投資和進出口三個方面研判2023年中國總需求的自然走勢。在疫情防控政策逐步優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在總需求方面將得到有力支撐,預計2023年消費同比增速會逐步提升并趨于平穩,預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會略微下降但總體保持平穩,預計進口總額同比增速將漸進回升,但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可能導致2023年出口總額同比增速有所下降。

第四章主要從人口因素、新冠疫情、市場預期、匯率波動、國際環境五個方面對2023年中國總供給的自然走勢進行分析與預測。預計2023年總供給的自然增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恢復態勢,但仍低于潛在產出水平。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齡化加劇、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持續惡化將制約總供給的自然走勢,但疫情防控政策放開引致不確定性降低以及市場預期轉好均促進投資、消費和就業的改善從而抬升總供給的自然走勢。

第五章對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總供求格局的自然走勢(即沒有政策進一步干預)進行了研判,認為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將是供給、需求雙恢復的格局,但仍低于潛在增長率,而且預計自然走勢下2023年GDP增速可能為5.5%左右,CPI同比上漲1.8%左右,PPI同比上漲0.5%左右。此外,考慮到風險因素對宏觀經濟的擾動,我們又從房地產危機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匯率及貨幣危機風險、外部經濟環境風險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第六章對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進行了研判,我們判斷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為6%左右,CPI同比增速目標在3.5%左右,新增就業目標為1100萬人。之后基于此增速目標,我們在新型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體系框架下對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展望,認為2023年中國應采取擴張性需求管理和擴張性供給管理相結合的政策,并輔之以擴張性市場環境管理政策。

第七章對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進行展望。綜合2023年宏觀經濟的自然走勢和政府政策的影響,我們預計2023年GDP同比增長6.0%,CPI同比增長2.6%,PPI同比增長0.5%。供給端,預計2023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需求端,預計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6.1%,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5.2%,出口累計同比增長1.5%,進口累計同比增長3.5%,全年實現貿易差額8204億美元。貨幣金融方面,預計2023年M2同比增長11.9%,新增人民幣貸款21.66萬億元。

第八章主要探討了2023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前景。2022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在內外壓力共同作用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房地產市場供需兩端均比較低迷,房企違約增多,“穩地產”對“穩經濟”意義重大。中央和各部委頻繁釋放積極信號,各地全面優化“因城施策”措施,房地產市場下行趨勢逐步減緩。但疫情帶來居民收入預期變化,減弱房地產需求,市場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仍需關注房地產企業風險和土地財政急劇下滑的地方債務風險。2023年,只要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房地產市場在政策持續寬松和2022年較低的基數下,將會在中期有明顯筑底可能。房地產市場調控需在“房住不炒”定位下加強調控的精準性,守住不發生風險底線,完善住房市場和保障兩個體系,加快健全住房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

第九章主要探討了2023年中國股市的走勢、特征及風險。基于2022年中國股市的波動性表現,2023年股市業績名義增長率所對應的水平應在3.2%附近,利潤水平與2022年相仿;股市的估值預計會穩定在12.5倍左右,如果后續金融周期持續向上的話,股市的估值還是存在強大的支撐力量;股票市場的指數不會出現太明顯的變化,上證指數應會在3100點至3300點的空間內窄幅波動。在業績逐步變平但流動性撐住估值之后,股票指數會擺脫過去那種大幅往復波動的狀態,貝塔層面的機會會逐步減少。

第十章主要探討了2023年中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及其防范措施。2022年以來,受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以及國內疫情和管控措施變化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下行壓力顯著增大,銀行業經營環境更趨復雜多變。但整體看,銀行業仍然保持了相對穩健的經營形勢,資產負債規模穩步擴大,風險抵補能力繼續夯實,資產質量保持基本穩定,凈利潤增速有所放緩。當前,中國銀行業發生嚴重風險事件的概率較小,但考慮到國內經濟恢復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經營壓力不減、中小銀行風險事件增多等因素,中國商業銀行仍然面臨許多值得關注的風險,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應對。

第十一章主要探討了2023年中國城投行業的信用風險。2023年,中國疫情變化仍存不確定性,消費修復需要關注一些重點領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總基調是重啟經濟。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宏觀調控目標仍將是“穩增長”與“防風險”,宏觀調控政策或將繼續督促專項債加快使用、金融機構加強配套融資支持;隱性債務嚴監管下,高風險地區化債力度或進一步加大,多項試點等工作有望逐步落實。

第十二章主要對中國構建綠色與科技導向新型債券市場安全體系進行了研究。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包括債券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總體風險可控,是金融安全重要的任務之一。當前需要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和系統化思維,牢牢把握金融安全的主動權。債券市場作為直接融資變革的重要試驗田和中國最大的直接融資市場,是推動科技與綠色發展的先行旗幟,承載著高質量發展的“糧草先行”重任,同時系統外溢風險大,當下更加需要強化風險意識,確保系統安全性整體可控。

第十三章主要探討了后疫情時期人民幣匯率的走勢。2022年,全球通脹高企,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加碼,美元單邊走強,人民幣匯率總體呈現貶值走勢,全年經歷了微升、走貶、震蕩、再走貶、回彈五個階段。展望2023年,疫情及其管控措施影響大概率會消減,經濟基本面將持續改善,導致人民幣匯率走弱的因素的影響趨于減弱,預計人民幣將保持常態化雙向波動態勢。下一步,要持續促進國內經濟穩步回升,同時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及其外溢效應影響,不斷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維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第十四章主要對中國種業安全問題與戰略保障路徑進行了研究。糧食安全始終是事關國家宏觀經濟穩定運行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治國理政首要任務,而種業作為農業產業鏈的源頭產業,其安全是推動農業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與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性基礎保障。近年來,我國糧食安全總體有保障,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實、市場穩定,但糧食供需形勢仍處于緊平衡狀態,潛在的風險與隱患不容忽視,其中尤以作為糧食產業核心與源頭的種業安全問題為重。

第十五章主要探討了俄烏沖突對世界能源市場的影響。俄烏沖突爆發以后,世界各國更加關注能源安全問題,這對世界能源體系轉型有著多重意義。從長期來說,對于大部分國家而言,重視能源安全實質上意味著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從而逐步擺脫對于化石能源的進口依賴。由于石油在中國乃至全球的能源結構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如果2023年國際油價進一步走高,將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下行壓力,進而惡化中國所處的外部經濟環境,弱化中國出口增長的動力。

第十六章主要分析了2022年我國經濟和電力供需形勢,對影響2023年電力供需的主要因素進行了研判。綜合考慮經濟、重點行業、節能減排、氣候氣溫、一次能源供應等因素,預計2023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比上年增長5.5%左右,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3.2億千瓦,截至2023年年底,預計全國裝機容量將達到29.6億千瓦左右。預計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呈平衡偏緊態勢,局地用電高峰時段可能出現電力供需緊張。

第十七章主要探討了2023年美國經濟是否會衰退的問題。相比于2019年年末,2022年年末美國的絕對失業人數有較大變化,管理和執業相關行業中的建筑與工程行業、教育培訓圖書館行業以及藝術、設計、娛樂和文體媒體這三個細分行業的下降程度非常驚人;另外,銷售和辦公行業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下降。前者說明美國經濟周期的長度和韌性在增加;后者則是美國整體非農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在2019—2021年有3.4%的年增長率的原因:服務業和制造業的日益融合,使得以批發和零售為代表的銷售和辦公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在大幅度提升的同時帶動了經濟整體全要素勞動生產率出現健康的增長態勢。目前美國進口出現銳減的異動,很可能是2017年特朗普上臺以來資本圍繞美國進進出出重新布局全球價值鏈的結果。綜合來看,我們判斷2023年美國經濟不會衰退。

本報告是第七本關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和宏觀經濟安全問題的年度系列報告。本系列報告的第一本是《中國經濟金融形勢展望報告(2016):尋求突破的中國經濟》,該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并已經出版了俄文、韓文、英文、蒙古文、烏茲別克文、日文、哈薩克文、西班牙文8個文版,還有希伯來文、印地語、荷蘭文、塞爾維亞語、阿拉伯文五個文版已簽約,正在翻譯出版過程中。本系列報告的第二本是《中國經濟展望報告(2017):供給側改革與經濟波動》,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本系列報告的第三本是《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18—2019):世界格局變動中的中國經濟安全形勢分析》,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自該報告起,本系列報告定名為《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集中關注中國宏觀經濟安全問題。本系列報告的第四本是《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0):供求雙萎縮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本系列報告的第五本是《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1):疫情沖擊下的中國經濟安全形勢分析》,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本系列報告的第六本是《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2):人口拐點、多重壓力與宏觀經濟安全》,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本報告是該系列報告的第七本。

上篇作者: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所有成員(陳麗娜、黃昱程、邵宇佳、楊盈竹)。下篇作者:第八章作者為鄒士年,第九章作者為楊為敩和孟子君,第十章作者為周景彤和梁斯,第十一章作者為邢軍、彭澎、冀洋、孫晨童和錢建源,第十二章作者為盛軍和盛潔,第十三章作者為周景彤和吳丹,第十四章作者為張欣桐和田惠敏,第十五章作者為陳巧玲,第十六章作者為吳姍姍、汲國強、張莉莉、冀星沛、吳陳銳、劉小聰、許傳龍、姚力和馮剛,第十七章作者為戚自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江县| 泾源县| 庆元县| 新泰市| 延长县| 资讯 | 漠河县| 常熟市| 哈巴河县| 东海县| 贡觉县| 雷州市| 威远县| 茌平县| 聂拉木县| 敦化市| 静安区| 宁阳县| 石嘴山市| 新晃| 滦平县| 潼关县| 白沙| 铁岭市| 桦甸市| 天全县| 阿勒泰市| 象山县| 吉林省| 延边| 武邑县| 湘潭县| 柳河县| 清新县| 辽中县| 乐至县| 锦屏县| 南投市| 逊克县| 普兰县|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