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賺錢的邏輯:普通人的生財之道
- (日)午堂登紀雄
- 2755字
- 2023-08-07 18:57:22
前言
學會理財技能,一輩子不會為錢所困
何謂“理財技能”
當聽到“理財技能”這個詞時,你會想到什么?
有人立馬會想到“節省”,有人會下意識地認為“我可沒有那個本事”,還有人恐怕會覺得“理財好像很難吧”。
本書介紹的“技能”并不是單純的“節省”或者“存錢”。其實,掌握這些技能并不難,每個人都可以學會。
賺錢的技能是一種為了過上充實的生活,將金錢當成工具,并且能夠隨心所欲地操縱這種工具的能力。為此,我們要打破某些所謂的常識,消除對金錢的固有觀念,培養正確的習慣。
舉個例子,你認為下面哪種觀點是正確的?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要節省。
長期分散投資是有效的。
不好好經營個人資產的話,晚年就會過得很辛苦。
信托投資非常適合初學者。
其實,這些觀點都是不正確的。這些觀點充其量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常識,本書將會詳細闡述具體原因。
此外,我們還會聽到 “買了一些根本用不到的東西”“因為聽信了別人的話,買了某個垃圾金融產品”“一直相信公司并努力工作,卻失業了”“明明畢業于一流大學,收入卻越來越低”之類的聲音。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因為我們遵循了別人制造的常識,在別人創建的系統里生活。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擺脫這種社會常識的束縛。
當今社會倡導人們要平衡工作與生活,也就是不加班,輕松完成工作、取得成果。這意味著大家都在瘋狂地逃避努力。
也就是說,現在正是你脫穎而出的好時機。
因為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沒有人能夠打敗那些沒有上下班概念且時時刻刻都對工作充滿激情的人。
金錢也是如此。如果我讓你思考一下有關金錢的問題,那么你可能會覺得“很麻煩”“很討厭”或者“現在根本不需要”。
事實上,這些想法會導致我們停止思考,一旦有人直接給出了簡單明確的答案,例如“這個很劃算”或者“這個方法很好”,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撲上去。
當然,本書只是介紹一種思考方式或者素材,至于什么方法是適合自己的,讀者必須自己尋找答案。
正是由于身處這種信息泛濫、不肯靜心思考的風潮當中,那些試圖尋找答案的人,才能獲得對生活的控制權。希望讀者能夠在本書中感受到這一點。
五種理財技能
本書所要闡述的理財技能包括“存錢的技能”“解讀信息、操控金錢的技能”“生錢的技能”“花錢的技能”“賺錢的技能”。
一旦掌握了存錢的技能,我們就可以輕松、高效地積累財富。這種技能可以幫我們練就一種從容的心態,讓我們在緊急情況下有所準備,或者在機遇到來時抓住它。
一旦掌握了解讀信息、操控金錢的技能,我們就可以識別外界信息的真偽,并正確決定金錢的進出。有了這種技能,我們就不會被信息沖昏頭腦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斷。
一旦掌握了生錢的技能,那么無論是睡覺的時候還是旅行的時候,我們都可以通過錢生錢這種“信用創造功能”來實現財富的增長。
一旦掌握了花錢的技能,我們就可以將資金用于投資而不是浪費,以最小的支出獲得最大的收益,從而獲得滿足。
一旦掌握了賺錢的技能,哪怕時代和環境都發生了變化,哪怕失業,我們也能夠生存下去。即便當下身無分文,“相信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賺錢”的強大信心就是致富的法寶。
在現代社會,金錢是一種工具,說它是萬能的,一點也不夸張。因為對于我們這些生活在金錢流通的經濟體系中的人來說,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用錢來解決。
為了守護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盤,我們必須提高這些“理財技能”。
節省是通向貧窮的最短捷徑
“避免在非緊急或不必要的物品上花錢?!?/p>
“盡量買便宜的東西?!?/p>
節省的確很重要。
我們有必要降低生活的盈虧平衡點,建立一個低成本的生活體系。
在遭遇諸如減薪之類的緊急情況時,這種“止血”措施是有效的。因為增加收入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削減成本的效果會立馬顯現出來。
但是,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的社會趨勢(稅收增加或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負擔增加),我們僅靠節省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
例如,在日本,假設消費稅由5%提升至10%,那么對于每個月花費20萬日元的人來說,每個月就會增加1萬日元的生活成本。如果健康保險費和養老金保險費也上漲的話,他們的生活就會變得雪上加霜。這樣一來,人們可以使用的錢就會越來越少,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不方便。
在日本,如果一個人每個月到手的收入是20萬日元,那么無論如何節省,他能支出的上限都是20萬日元。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頭大象被綁在木樁上喂養了幾十年,當它被解開枷鎖,重獲自由后,卻無法從木樁的周圍離開。
所以,當我們試圖通過省吃儉用在收入范圍內生活時,我們就會變得和那頭大象一樣。
節省會讓你陷入“窮人思維”
推崇節省的最大問題在于,它會導致思維貧乏。
節省很簡單,我們只須忍著不買東西即可,或者通過貨比三家,買價格便宜的那個就行了。
對于房子、家電、衣服、手機和蔬菜的價格,我們現在只須在網上比較一下,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找到最便宜的。
然而,沒有多少人愿意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認真考慮“如何增加收入”。為什么呢?因為要想增加收入,我們就須要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徹底的行動。
這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的確,節省需要發揮聰明才智,但與增加收入所需的聰明才智相比,二者有著天壤之別。
具體內容稍后闡述,作為 “自己公司”的CEO,我們需要轉變思維方式,將“自己”這個產品的吸引力和價值最大化。
年收入3000萬日元的人
和年收入300萬日元的人的區別是什么
同樣一天工作8小時,有些人年收入300萬日元,而有些人年收入3000萬日元。
一天有24小時,對每個人來說都一樣,所以年收入3000萬日元的人的工作時間并不是年收入300萬日元的人的10倍。也就是說,收入不一定與工作時間成正比。
那么,兩者的區別到底是什么?
答案就是“思維方式”和“行動能力”。
比如,一個人周五晚上和同事去酒館,一邊抱怨公司和老板,一邊喝到深夜,這是很常見的情景。
但這是一個年收入3000萬日元的人會做的事情嗎?
人在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岔路口,選擇的道路和采取的行動決定了人生的軌跡。
也就是說,雖然你現在的年收入是300萬日元,但這是你迄今為止所做的一切的結果,你只是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并采取了行動而已。
所以,如果想讓年收入達到3000萬日元,我們就必須放棄年收入300萬日元的人的思維方式,轉向年收入3000萬日元的人的思維方式和行動能力。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擺脫“迄今為止我都做了些什么”的心態,跳出過去的思維模式,把注意力轉向“今后將要做什么”,這將決定自己三五年后的樣子。
體育界的人常說:“等到比賽開始后再感嘆訓練不到位的話就為時已晚?!彼裕覀兘酉聛淼男袆雨P系到幾年后自己能否對“那時候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感到欣慰。
抱怨經濟衰退和逆境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我們不如把它看作對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的考驗,看自己如何把這種情況轉變為機遇,或者如何從這種情況中找到機遇。
一個越來越“卷”的時代即將到來。
如果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提高自身在理財方面的技能,幫助大家過上一種不為金錢所困擾的生活,我將不勝喜悅。
午堂登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