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火銃的威力
- 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 明敕星馳封寶劍
- 2062字
- 2023-08-14 12:20:54
潼關(guān),黃巷坂。
黃巷坂地處潼關(guān)城東,自函谷關(guān)東來的大道必須經(jīng)過黃巷坂,其余則道盡途殫。
黃巷坂南側(cè)僅臨高原,懸崖峭壁,北側(cè)夾河之間有一高岸隆起。就這樣形成了南依高原,北臨絕澗、中通一徑的孤道。
此孤道內(nèi),邃岸天高,空谷幽深。道路之狹窄,僅容一輛單車通過。
在車不方軌的谷道里,士兵難以行動。所以,黃巷坂被稱為潼關(guān)要塞的第一個天然屏障。
而設(shè)置在這里的“金陡關(guān)”,也稱潼關(guān)第一關(guān)。
崔乾祐幾欲深入奪關(guān),都被打得全軍覆沒。
此番雖有安祿山的次子安慶緒督戰(zhàn),他也不敢貿(mào)貿(mào)然行動,只在金陡關(guān)外挑釁攻城。
封常清站在關(guān)隘城樓上,見崔乾祐只帶了幾百人馬,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倆。
不過是想故布疑云,誘他們出關(guān)作戰(zhàn)。
封常清想到朱元璋的計劃,嘴角掠過一抹冷笑,不如將計就計。
崔乾祐帶部下在金陡關(guān)外,咒罵了半天。見北風呼嘯,遠方仍舊空無一人。
他打算打道回府!
本來進攻就是做做樣子,做給安慶緒看。
忽然遠方的關(guān)隘,城門打開,一隊唐軍沖了出來。
崔乾祐又驚又喜,連忙調(diào)轉(zhuǎn)馬頭,假意落荒而逃,將唐軍往伏擊圈里帶。
封常清冷笑,緊追不舍。
金陡關(guān)至關(guān)外的夾道,約有六里之長。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兩方兵將,你追我趕,很快全部進入。
逐漸,道路愈發(fā)狹窄,騎兵甚至需要放緩速度依次通過。
封常清令部下停止追擊,轉(zhuǎn)而命人攀上南側(cè)的懸崖。
因夾道狹窄,崔乾祐的叛軍與封常清的唐軍,前后幾乎就要短兵相接。
但看到封常清忽然停止追擊,唐軍費力氣去占據(jù)懸崖高壁,崔乾祐心中不解,竟揚了腦袋回首翹望。
“放!”封常清一陣冷笑。
攀上高壁的唐軍皆輕裝簡行,除了背上背的一只圓形長筒,幾乎沒有任何武器。
只聽封常清一聲令下,一團團破風的火焰瞬間裹挾著燒焦的氣味破空而來。
崔乾祐不敢置信,只見瞳孔中倒映的那團火焰越來越大,越來越近,他才堪堪反應(yīng),連忙躲閃。
一股燎原之火瞬間擦著他的臉頰呼嘯而過。
崔乾祐伸手一摸,只疼得面色猙獰,隱約感覺臉上的肉似乎綻開了,像被放在油鍋里絞炸一般。
他慌忙回神,大喊撤退!
但與此同時,隊伍中已有許多士兵被擊中要害,當場斃命!
一時間,夾道內(nèi)火煙彌漫,四處充斥著燒焦的氣味,哀叫遍野。
火銃威力極大,叛軍又聞所未聞,被擊落下馬,和被驚嚇落馬的叛軍,惶惶而逃,竟將原本就不寬敞的夾道堵的水泄不通!
前面的人踩踏擁堵,后面的叛軍也難以前進。
封常清見狀,立刻令步兵上前廝殺,一時間擁擠的窄道里慘叫沖天。
崔乾祐在親信的拼死保護下,險象環(huán)生出了黃巷坂。他像被打掉魂一般,飛奔著便往陜郡而去。
封常清帶兵打跑崔乾祐,并未返回潼關(guān)。他帶領(lǐng)剩余五千兵馬和朱元璋的三百火銃軍,堂而皇之在陜郡城外駐扎。
安慶緒見狀,命崔乾祐出兵,對方卻像嚇破膽,說什么也不肯再出城。
安慶緒大怒,親自點了五千兵馬,出城要給封常清顏色看看。
但沒想到對方嚴陣以待,安慶緒的叛軍剛出城門,弩箭陣與火銃營就輪番而來。
燕軍騎兵不善遠戰(zhàn),再加上安慶緒對火銃此等火器聞所未聞,見士兵死傷慘重。他慌忙退軍回城,緊閉城門,趕往洛陽。
崔乾祐對封常清這支突然出現(xiàn)的火銃兵充滿恐懼,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jīng)歷令他此刻已全然忘記燕軍的優(yōu)勢。
他命人緊盯封常清的這支隊伍,竟擔心對方攻城而戰(zhàn)。
夜幕時分,封常清的這支隊伍忽然拔營而撤。崔乾祐驚疑不已,卻松出一口氣。
可還沒等他松氣睡個安穩(wěn)覺,夜半就有士兵驚慌來報,說“唐軍攻城了!”
崔乾祐慌忙指揮兵馬,等到?jīng)_上城樓,對方卻已經(jīng)一陣風似的跑遠。
一個夜晚,來回幾番。崔乾祐白日里被嚇破了膽,又不敢貿(mào)貿(mào)然出城去追。
直到凌晨將至,又有士兵慌忙來報,“唐軍又攻城了!”
崔乾祐心神俱疲,他翻了個身,毫不理會,“固守城樓,不許退。”
沒想到這次封常清是真的攻城。
燕軍被捉弄一夜,心驚身乏,唐軍則一再得勝,士氣大漲。未及片刻,陜郡城東便被撕開一道口子。
封常清揚鞭奮馬,沖進這座當初惶惶而退的縣城,他直奔太守府衙。
崔乾祐在慌亂中就被封常清砍了腦袋!
此番目的達到,封常清大喊,“撤!”
于是一千前鋒騎兵,又如龍卷風一般一陣離去!佯裝攻城的其余唐軍皆有序撤退。
封常清提著崔乾祐的腦袋,一路原路返回。等陜郡縣城內(nèi)的叛軍回過神來,自家將領(lǐng)被砍了腦袋時,唐軍已再次躲回潼關(guān)之內(nèi),據(jù)險而守。
主帥營內(nèi)。
朱元璋看著封常清取回來的首級,滿意至極。
自一封封落敗的戰(zhàn)書飛向太極殿的那一刻開始,他就生出將明朝的火銃應(yīng)用到安史之亂的念頭。
現(xiàn)今火銃的制造還遠聞所未聞,但一旦功成應(yīng)用起來,對付個安祿山還是綽綽有余。
于是,朱元璋立刻秘密派兵部研制火銃。
不日,兵部就傳回了消息。
朱元璋親自去看,雖然味道大了些,后勁兒大了些,但好在射程夠用,殺傷力夠用,也不會炸膛。
于是朱元璋立刻派陳玄禮將火銃先行應(yīng)用至禁軍,并此番秘密帶了出來,進行一番實戰(zhàn)檢驗。
“陛下,這火銃究竟是何武器?那日與崔乾祐的叛軍短兵相接,夾道中硝煙彌漫,血肉橫飛。如雷火陣,大顯神威。”
封常清提及當日黃巷坂一戰(zhàn),神采飛揚,喜不自禁。
有了這秘密武器,反攻洛陽,收復(fù)東都,就又多了一分把握!
朱元璋笑而不語。
一側(cè)的陳玄禮將火銃解釋一番,高、封二人越聽心中越是激動。
作為將領(lǐng),他們立刻認識到此番武器若是大規(guī)模運用到軍中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