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目標寧國府
- 穿越明末當?shù)範?/a>
- 紅燒牛油果
- 2277字
- 2023-08-02 11:04:05
吳阿大不敢怠慢,急忙回答:“劉公子,這里是寧國府城的北邊,再往南將近一百里路,就是敬亭山,穿過敬亭山就到寧國府的府治了,算是這周圍最大的城池了。”
劉宇微微皺眉,狐疑道:“寧國府?不對啊,你們不是大同鎮(zhèn)的軍卒嗎?怎么跑到了這里了?從地域上來說,這是連跨了黃河和長江,就直線距離起碼2000公里,也就是4000里路了吧?”
吳啊大臉上有些尷尬,趙二虎臉色通紅,反倒是吳三驢一副無所謂的模樣,訕訕解釋一聲道:“劉公子有所不知,俺們是軍戶,如今當了逃兵,大同鎮(zhèn)是肯定回不去了,可北邊又在鬧流賊,時不時還有韃子入關,實在是安生不得,北邊地界上這些年又是蝗又是旱的,實在是養(yǎng)不活人,真要待在那邊,像我們這種逃卒,要么就從賊(流賊),要么就落草為寇,更有甚者則是翻過邊墻到北邊投了韃子。”
緩了口氣,他有繼續(xù)道:“可俺們家也算是為朝戍邊,世代忠良,雖然此次當了逃卒,可那也是事出有因,當年俺們在大同也是殺過韃子的,甚至連那關外的建奴也殺過兩個,也算是頂天立地的爺們兒,咋能做那些給祖宗臉色抹黑的事情呢?”
吳三驢一番話說的是正氣凜然,如果不是因為吳阿大與趙二虎臉上尷尬的神情,劉宇真的就信了。
“哦?這么說來,你們幾個以前還殺過建奴?”
劉宇有些好奇,他好歹也是大學生,明末的歷史他還是有所了解的,那白山黑水間的女真建奴是多么的驍勇善戰(zhàn)?
眼前這個瘦的跟猴似的吳三驢竟然還殺過建奴,這著實讓他大吃一驚。
聽劉宇這帶著質(zhì)疑的問話,不等吳三驢回答,趙二虎瞬間激動了。
“公子,不是小的吹牛,那關外的建奴也沒什么了不起的,小的以前是王總兵的選鋒,跟建奴也見過仗,崇禎九年,六月,建奴從喜峰口、獨石口入關,王總兵率領我等馳援,那一戰(zhàn)斬敵千余,俘獲一百多人,要俺說,那建奴也沒什么了不起的,當時很多人吹,說什么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可讓小的說,也就那樣,一刀砍中了腦袋也會死,只不過建奴都是身批雙層甲胄,俺的刀子砍死一個就崩口了,不然俺至少能拿下三個腦袋。”
趙二虎唾沫星子橫飛,說到興奮處,甚至還手舞足蹈比劃著,看那神情到是不像假的,只是說到最后,他的神色開始落寞:“可惜了,盡管如此,俺們最后還是敗了,平白讓建奴掠奪了不少財貨,人口,糧食出關,小的也不明白,為什么會敗,明明...明明俺們不懼生死,奮勇殺敵,俺大,俺兩個弟弟都死在哪一戰(zhàn)......”
吳阿大接過趙二虎的話茬,繼續(xù)說道:“劉公子有所不知,二虎他大,與小老兒乃是連襟,那一戰(zhàn)小老兒也參加了,小老兒的另外兩個兒子,也就是三驢的兩個哥哥,也死在了戰(zhàn)場上,唉......”
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老囚之子,愛新覺羅.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元崇德,是年為崇德元年,正式改國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定都于沈陽改名為盛京,眾臣上尊號“寬溫仁圣皇帝。”
同年的六月,新鮮出爐的大清皇帝皇太極,派遣他的十二弟和碩貝勒鑲白旗旗主愛新覺羅·阿濟格進攻大明,阿濟格繞過山海關,發(fā)兵分三路從喜峰口(今河北遷西縣境內(nèi))、獨石口(今河北赤城縣北)入關,明巡關御史王肇坤拒戰(zhàn),兵敗而死,隨后明軍退保昌平(今北京昌平),清兵再侵居庸、昌平北路,大同總兵王樸馳援,擊斬一千一百零四人,俘獲一百四十三人。
同年的七月份,清兵殺入京畿地區(qū),攻陷昌平后,又相繼攻下了良鄉(xiāng)(今北京房山)、并圍攻順義(今屬北京),順義知縣上官藎與游擊將軍治國器,都指揮蘇時雨等拒城抗敵,奈何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兵。
崇禎九年七月末,順義城陷,上官藎與治國器、蘇時雨等文武皆戰(zhàn)死,清軍乘勢,又攻下了寶坻(今屬天津)、定興、安肅(今河北徐水)、大城、雄縣、安州等州縣,明軍圍而不發(fā),待敵擄掠完后,在明軍的禮送下又復從喜峰口出關。
翻開明末的歷史,大明的將士們并非不敢戰(zhàn),也不是不能戰(zhàn),在明清之間近三十年的戰(zhàn)爭中,以百人對戰(zhàn)百人的戰(zhàn)斗,明軍是贏少輸多;上升到千人對千人的戰(zhàn)斗,雙方勝負基本持平。
可一旦上升到萬人級別的會戰(zhàn),明軍從來就沒勝過,自萬歷四十四的薩爾滸之戰(zhàn)直到后面的西平堡之戰(zhàn)、長山之戰(zhàn)、賈庒之戰(zhàn)、松錦決戰(zhàn)都是如此。
其原因,無外乎將帥分離,良將難出頭。明承宋制也是典型的以文御武,軍隊中裙帶關系濃烈;而反觀清軍呢,則是將帥一體!尤其是八旗制度的建立,更是為底層士兵開辟了一條能看得見的晉升之路。
再加上,明朝的兵員問題尤為嚴重,朱元璋建立大明,實行的是軍戶制度,他想的是“國朝不廢一錢一糧,足養(yǎng)百萬大軍”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現(xiàn)實是殘酷的!
明末土地兼并嚴重,軍戶隸屬衛(wèi)所,與民戶是分開的,這就導致衛(wèi)所里的將官大量侵占軍田,軍戶淪為了將官們的佃戶,從而使軍戶的地位變得非常低下,基本屬于賤民階層,軍隊沒有自豪感,平時以種地為主,武備松弛又缺乏訓練,這又直接導致了戰(zhàn)斗力低下。
在從政體上看,明朝內(nèi)部的黨爭太厲害了,朝廷內(nèi)部各黨彼此之間相互攻擊,同黨伐異,這項‘傳統(tǒng)’甚至保留到了南明,用一句話概況就是:‘內(nèi)斗就要亡國,亡國也要內(nèi)斗!’
更悲哀的是,除袁崇煥以外,明末竟然找不出一個能打大規(guī)模戰(zhàn)役的將帥,就作戰(zhàn)能力而言,明軍最強莫過于邊軍,而九邊精銳的主要任務是為了應對草原上的蒙古諸部南侵,基本就沒有打過大規(guī)模的作戰(zhàn)。
這就導致了明軍將領沒有組織領導大兵團作戰(zhàn)的能力,畢竟,集團作戰(zhàn)可不是把各地士兵放在一塊,將軍一聲令下,幾萬大軍埋頭往前沖就行了......
【有點扯遠了,有對明末軍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查閱一下資料,這里還是以主線劇情為主。】
“二虎與三驢,具是好漢子,別看他兩瘦,那也是餓的,若是能讓俺們吃飽飯,俺們還能上陣殺敵。”
最后吳阿大臉色蕭瑟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長嘆了一口氣:“唉,只是可惜,當了逃卒,只希望祖宗的在天之靈,別怪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