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五千就五千,我把卡號給你。”
聽到這話,陳榮楞了一下,心想:這年輕人,難道不清楚這自己帶來的這兩支人參的價值?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會就此坑劉宇一筆,不過陳榮顯然不是這種人。
要知道,他可是華夏最頂級醫科大學的客座教授,同時又是華夏中醫名宿,艾國芳老先生的弟子,他陳榮可干不出這種事情。
“劉先生誤會了,不是五千。”
“啊?不是五千,難道是五百?”
劉宇無語了,這下徹底絕望了,兩支人參竟然只值五百塊錢!
不對,有問題,剛才明明看見這個陳醫生對著人參連連贊嘆,雖然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但夸耀和貶低他總看的明白,這個陳醫生看著兩支人參,眼睛里都快冒金光了,怎么可能就值五百塊錢!
奸商,這是一個奸商!還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奸商!
陳榮根本不知道,在劉宇的心里自己已經被打上了‘奸商’與‘道貌岸然’的標簽。
“呵呵,劉先生,我說的是五萬!”
陳榮笑了笑,揮了揮手掌。
“什么?五萬?我沒聽錯吧?”
劉宇瞪大了眼睛,生怕自己聽錯了。
“沒錯,這兩支10年份的遼參確實值五萬!”
聽到陳榮肯定的答復后,劉宇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
哈哈哈,五萬,居然是五萬啊!
這下房租的問題算是徹底解決了,連帶著信用卡也可以還掉了,還有幾個網貸也能還一部分了,哇哦!像云端~
如果不是還有人在,劉宇恨不得跳起來,強忍著激動的心情,說道:“那陳醫生,什么時候能給我打錢?我下午還有事。”
陳榮笑著說道:“劉先生把你的卡號留給我,我馬上就可以安排財務給你轉賬。”
“那太好了!”
劉宇留下自己的銀行卡號,兩人又聊了一會天。
在此期間陳榮撥了一通電話,過了沒幾分鐘,劉宇就收到了五萬元到賬的短信。
確認在三后,劉宇看著陳榮,越看越覺得順眼。這位陳醫生見識很廣,也很健談,兩個人聊的也挺開心的,不過自己確實還有其它事情要辦,在喝了口茶后,他便起身告辭了。
臨走前,陳榮喊住了劉宇。
“怎么了,陳醫生?”
“劉先生,方便留一個號碼嗎?以后要是還有這之類的藥材,可以拿來賣給我,價格好談的。”陳榮指著桌子上的遼參,笑著說到。
劉宇遲疑了片刻,最后還是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在之后就離開了回春堂。
他本來是不想留號碼的,因為他是肯定不會往返兩界倒賣藥材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利潤空間不大,雖然說兩只遼參賣了五萬,這個利潤的確可觀,但話又說回來,像這種十年份的遼參在大明也不是稀罕物,季府也只是碰巧收藏了兩支而已。
而其它普通的藥材即使是搬運回現代,也值不了多少錢,說白了現代化人工養殖的藥材,藥用價值不比野生的差多少,而且量大管夠。
再一個,則是穿越本身存在的問題,那漩渦的大小,目測直徑約兩米左右,那這就代表著,劉宇一次性不可能攜帶太多的物資,也正是基于此,古董字畫,這種體積小價格高的物件,自然就成了他倒賣的不二選擇。
就在劉宇走后沒多久,陳榮辦公室的門突然被叩響了。
陳榮抬起頭:“哪位?”
“是我。”
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走了進來。
“老師,您怎么來了。”
陳榮噌的一下,從辦公椅上站了起來。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陳榮的老師,華夏中醫碩果僅存的名宿艾國芳,艾老先生。
艾國芳一把坐到辦公桌前,劉宇坐過的那張椅子上,慢悠悠的問道:“沒事,今天的義診已經結束了,剛才聽見有幾個護工在議論,說是之前在大廳里發生了矛盾?”
陳榮笑著解釋道:“哎喲,沒想到竟然驚動了老師,其實只是一場誤會而已。”
“咦?”
不等陳榮解釋完,艾國芳看著桌面上,陳榮還沒來得及收起來的兩支人參,指著問道:“這兩支遼參哪來的?”
陳榮愣了一下,連忙把前因后果解釋了一番。
“什么!五萬?”
看著艾國芳驚訝的眼神,陳榮尷尬的摸了摸腦袋:“呃...老師怎么了,以學生的見解來看,這兩支人參的價值或許不到五萬,可勝在是野生非人工培育的......”
艾國芳哼了一聲,:“哼!我看你這眼力還得多練練。”
陳榮有些發愣:“這...難道我看走眼了?被那小子騙了?”
艾國芳搖了搖頭,伸出手摩挲著桌面上的兩支人參,淡淡的道:“這兩支人參的價值,起碼在二十萬左右!”
“二...二十萬?”
陳榮目瞪口呆。
三天后,明末,寧國府。
房間里,劉宇將買來的玻璃器從包裝袋里拿出,一件接著一件,擺在柜子上。
三天時間里,他不僅還掉了老張的五千塊錢,還買了不少玻璃器具屯在家里,期間他還接到了好幾個陌生號碼的來電,不過劉宇并沒在意,以為是騷擾電話。
這一次,他回明末,一共運來了兩大行李箱,共計60件各式玻璃器,其中玻璃碗24只,玻璃酒杯18對,玻璃花瓶10只,另外還有8尊模樣不同的玻璃佛像。
這些東西加在一起,一共花了他九千多塊錢,其中光是這8尊玻璃佛像就花了五千塊,曾讓劉宇一陣肉疼,不過當想到這些東西能在明末賣一個超高的價格,他又激動了起來。
一邊用沾著水的濕抹布擦拭著玻璃器皿上的灰塵,劉宇一邊在心里暗自盤算著:這大大小小六十件玻璃器,賣個兩千兩銀子應該不是問題吧,兩千兩白銀也就等于一百四十萬rmb了,哈哈哈,我馬上就要成為百萬富翁了!
大明戶部規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也就是說1兩黃金=8兩白銀=8000銅錢。若是以黃金為基準價來換算,那么可得出明末的一兩白銀相當于rmb700元,一文錢則等于rmb7角。
但實際上到了明朝末年,由于美洲白銀減產,銀子購買大大下降(這里采取的是一般明穿小說通用的說法,實際上作者本人也研究過歷代王朝末年經濟,明末的白銀其實并沒有受到進口白銀減產的沖擊,這部分內容如果大家有興趣,我會在后續內容中解釋)哪怕是在相對富庶的江南,一兩銀子根本不可能買到二石米,甚至連一石都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