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五代詩鑒賞(全四冊)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641字
- 2023-08-07 11:29:48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隋秘書郎,入唐,官至秘書監,太宗十八學士之一,卒謚文懿,世稱虞秘監。太宗稱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兼具。書法與歐陽詢并稱“歐虞”,纂《北堂書鈔》一七三卷,開唐人類書編纂之先。詩擅五言,體沿陳隋而正大紆徐,步驟合度,善用典實,詞麗藻精,有典雅雍容之概。有《虞秘監集》一卷。
(羅宗強)
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這是一首詠物詩,借物以寓意。作年難以確定,然就詩意觀之,當在顯宦之后。
以蟬喻君子,似起自陸云《寒蟬賦》:“含氣飲露,則其清也……加以冠冕,取其君子,則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豈非至德之蟲哉!”“垂緌”,為一形象之比喻:蟬之針喙,有如冠冕下垂之纓帶,形象固如君子。“飲清露”,言其于世更無他求,喻君子之淡泊自守。“流響”,狀蟬聲之瀏亮疏越。此聲自零落秋桐間傳來,于秋風蕭瑟中益顯其清脆激越。一“疏”字極狀秋之蕭索,桐樹已枝葉凋零;一“出”字,則形容聲之流蕩。首兩句,寫蟬之品格,實亦寫君子之品格。后兩句繼而發為議論,謂蟬聲飛揚,皆因棲高而傳遠,非借秋風之力;君子之聲名遠播,亦由操守之高潔,非借助于權勢。此詩實是作者操守的某種自白。
梁范云詠蟬,謂“端緌挹霄液,飛音承露清”。陳岑之敬詠蟬:“聲流上林苑,影入侍臣冠;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江總詠蟬,謂蟬聲“流響遍池臺”。對三詩的意象與詞語,虞詩均有所承革。其勝于三詩處,是它意蘊更加明確而深厚;而其欠缺,則是情思韻味有所不足。
(羅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