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驛之變,又稱馬嵬坡之變、馬嵬驛兵變,,是唐代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7月15日)在馬嵬驛(陜西興平市以西)發生的一次兵變。楊國忠與其妹楊貴妃被殺。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借口討伐楊國忠發動叛亂,是為安史之亂。
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安祿山攻入潼關,唐玄宗于7月12日決定放棄長安、逃亡四川。(逃嬪妃,但卻落下了沈氏)亡時帶上了許多后宮路上無人接洽,十分辛苦。第三天,駐入馬嵬坡(今陜西興平市)
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之職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當時的唐朝承平日久,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民疏于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安祿山從范陽起兵,長驅直入,至元月22日攻占東都洛陽,僅用了35天時間。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縣,河南部分郡縣也望風歸降。天寶15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圣武。唐玄宗以“抵抗不力”處決封常清、高仙芝兩位元帥之后,任命哥舒翰為統帥,鎮守潼關。由于地勢險要,唐玄宗本可以利用這一優勢暫時死守,保衛京師。可是由于唐玄宗想盡快評定叛亂,加之宰相楊國忠痛恨哥舒翰,因此借刀殺人挑唆皇上,迫其領20萬大軍出戰,最后以慘敗收場。潼關一破,都城長安震驚,失陷在即。唐玄宗于6月13日凌晨逃離長安,第三天中午時分到達馬嵬坡(今陜西興平市西北23里)。此時此刻,人困馬乏,饑腸轆轆。這個時候,有二十幾個吐蕃使者攔住楊國忠的馬,向楊國忠討要食物充饑。楊國忠未及答話,周圍的士兵已經嚷了起來:“楊國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開始放箭。楊國忠慌慌張張想逃走,被幾個士兵趕上去,將其亂刀砍死。
兵士們殺了楊國忠,情緒激昂,把唐玄宗的驛館包圍起來。唐玄宗聽到外面鬧哄哄,問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監告訴他,兵士們已經把楊國忠殺了。玄宗大吃一驚,不得不扶著拐杖,走出驛館大門,慰勞兵士,要將士們回營休息。
兵士們不理玄宗的話,照樣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衛戍司令陳玄禮,問兵士們為什么不肯散去。陳玄禮回答說:“楊國忠謀反,貴妃也不能留下來了。”這下可把玄宗給難住了,他怎么舍得殺這個寵愛的妃子呢?他低著頭站了半響,才說:“貴妃住在內宮,怎么知道楊國忠謀反呢?”
高力士知道不殺楊貴妃,不能平息兵士們的憤怒,就說:“貴妃是沒有罪,但是將士們殺了楊國忠,如果留著貴妃,將士們哪會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慮,將士心安,陛下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證。”,以防止日后報復。唐玄宗迫于情勢危急,不得不命令高力士將楊貴妃縊死于佛堂前的梨樹之下,方才穩住軍心。安祿山叛亂時,玄宗本想禪讓太子李亨。但此次兵變,太子李亨被認為是主謀,使唐玄宗大受打擊。玄宗與李亨于馬嵬驛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殘兵敗將。此后不久,李亨就在靈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遙尊玄宗為太上皇。因此,太子前往靈武繼位,玄宗依舊前往四川成都,兩人就此分道揚鑣,下一個屬于唐肅宗李亨的朝代就此開啟,玄宗的輝煌,也隨著楊貴妃之死就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