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據傳開元年間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唐玄宗登基以后提倡文教,任用賢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
政治上,唐玄宗先是改革機構,將吏治進行了整改。他將一些沒用的官員裁掉,限制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來保證官員的素質,從而提高政府的效率。然后便是重用賢臣了。唐玄宗精通治國方略,在他看來治國的根本就是用人,因此,他重用賢臣,并虛懷納諫,善于傾聽群臣的意見,使得政治清明,政局也非常的穩定。此外,唐玄宗還下令修訂了律法,先后編成《開元先令》和《開元后令》,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軍事上,唐玄宗將原先受到均田制影響的府兵制作出改革,建立雇傭兵,從而提高了士兵的戰斗力。唐玄宗還設立了專門負責供應馬匹的內外閑廄使,并大力發展屯田。同時,唐玄宗阻擋了一直威脅唐朝西部的吐蕃,將河西走廊作了鞏固的措施,從而保證了了中國和中亞﹑西亞的交通順暢,一定程度上為唐朝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的保障。
經濟上,唐玄宗時期的農耕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手工業技藝高超,在加上他所實行的屯田制度,使得唐朝的糧食充足。民族上,唐玄宗采取和解的政策;文化上,唐玄宗提倡文教,重道抑佛。
開元年間,經過唐玄宗的勵精圖治,唐朝國力達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的盛世局面。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天下大治。“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此間,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繁華,對外貿易十分活躍,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賈云集。但是在盛世開創了之后,唐玄宗便開始沉溺在享樂之中,加上之后楊玉環的專寵。楊玉環的親戚都得到了封賞,尤其是楊玉環的兄長楊國忠更是發展到了專權的地步。就這樣唐朝開始混亂,而原先的“開元盛世”的景象也消失了,因此便很快迎來了安史之亂…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后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發于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