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大師系列:戴望舒散文選(下)
- 戴望舒
- 1177字
- 2023-08-01 18:03:21
(三)沙爛
剛動筆寫了“沙爛 ”這三個字,一位朋友看見了就對我說: “乜野話,沙爛系廣東俗語! 老兄未免要貽笑大方啦,重話你系十足嘅廣東佬! 哩的系友邦日本話來嘅,等你要做日本俗語圖解時候先用都未遲咯。”
這位朋友的話也許是對的,可是我卻實在有點糊涂了。昨天坐巴士回家來的時候,坐在我旁邊的是一位日本軍人。攀談之下,我才知道他來到香港不過一個星期,當時我就問他也懂得廣東話嗎,他回答說,“只會說一兩句,譬如‘ 幾多錢啦’,‘ 中意’ 啦,‘ 沙爛 ’ 啦等等。”就在今天,當經過一個書攤的時候,我也聽見一位日本先生對那鬼鬼祟祟呈示著一折不知什么畫片的書販說: “唔好,‘ 沙爛 ’。”
在另一方面,凡是一切和日本先生有交易的店員小販以及其他等人,卻都一致公認,和“阿里加多”,“沙欲拿拉”等同樣,“沙爛 ”是一句地道的日本話,而且時常用著它。
這句奇怪的語言! 在日本人口中,它變成了廣東話,而在廣東人口中,它又變成了日本話。然而,它卻既不是日本話,也不是廣東話;但是我們同時又可以說,它也可以算做日本話,也可以算做廣東話。
那么它的確切的意義是什么? 它的來源是什么呢?
我們第一應該考證出它的來源,來源一明,意義也就了然了。可是這個考據工作卻實在也不容易做,因為毫無文獻可據。幸虧同居的區老伯是一個飽經世事熟悉掌故的老人家,余生也晚,不懂的事問他總有圓滿的答復的。下面就是他所告訴我的關于“沙爛 ”的掌故。
距今約六七十年,有一個廣東番禺人姓梁叫阿四的小伙子,跟著同鄉到日本長崎去做小生意。梁阿四是一句日本話也不會說的,而且為人老實,做生意自然折了本。可是因為他為人忠厚誠實,同鄉就薦他到一家日本瓷器店去當使用人。在店中,他起初工作做得很好,可是后來店中來了一個新的女侍,長得很漂亮,梁阿四就糊涂起來了。
當店東叫他搬碗碟的時候,他常常把碗碟打破了。而當他打破了碗碟的時候,他總愁眉苦臉地對店東去說: “沙爛—— 。”這是他自己發明的話。“沙爛”者,日本話“皿”之變音也(實應讀作“沙拉”), ”像其聲,謂磁碟落地打破, 然作聲也。以后店東聽到他來說“沙爛 ”,就知道他又打破了碗碟,做了一件使人頭痛的事,因而把一切糟糕的事,不稱心的事,不好,麻煩,討厭,不滿等等,均以“沙爛 ”稱之,由此一傳十,十傳百,竟傳遍了全國,大家都認定這是一句廣東話。
從上面這段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沙爛 ”實在既非廣東話,也非日本話。它是日本和廣東的混血兒。
如果我們要說到中日親善合作,那么這句話就是一個急先鋒。我們現在才開始做的事,它在六七十年之前就做到了。所以我們可以斷然說: 日華二國的友善以及密切合作,是從“沙爛 ”說始的。
和“沙爛 ”有同樣命運的,是那句被上海人認為廣東話,而又被廣東人認為上海話的“頂括括”。可是據說這實在是一句江西話。說來話長,而且又非在本“圖解”
范圍之內,不去理他了。
(載《大眾日報》,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