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大師系列:戴望舒散文選(下)
- 戴望舒
- 832字
- 2023-08-01 18:03:20
廣東俗語圖解
(一)竹織鴨
宋莊綽《雞肋編》云: “浙人以鴨兒為大諱。北人但知鴨作羹雖甚熱焦氣,次至南方,乃知鴨若只一雄,則雖合而無卵,須二三始有子。其以為諱者蓋為是耳。”所以《水滸傳》上鄆哥激武大郎去捉潘金蓮的奸,就嘲笑是鴨子,猶之我們現在罵人烏龜。廣東俗語有句話叫“竹織鴨”,雖則也用到鴨字,可是和那頂綠頭巾沒有關系,如果有人叫你一聲“竹織鴨”,你大可不必疑心到自己帷薄不修。“竹織鴨”原來是一件小玩具,地道國產,用竹編成,像鴨之形,是一種“民間藝術”。當舶來玩具還沒有流行的時候,這個小玩具便是細蚊仔們的“恩物”之一,價廉物美,一個銅仙可買幾只,因此,當時街頭巷尾,無不有“春江水暖”之勢了。
宋錢易《南部新書》略云: “陸龜蒙斗鴨一欄,有驛使挾彈斃其尤者,龜蒙曰: ‘ 此鴨能人語,待附蘇州上進,使者斃之何也?’ 使人恐,盡與橐中金,候其稍悅,方請其人語之由。曰,能自呼其名。”竹織鴨不是天造地化,不能像陸龜蒙的斗鴨那樣,不但能自呼其名,而且還能在死后替主人發一筆小財。這個手工做出來的小東西,雖則形狀有幾分像那蹼足的家禽,而且裝扮得五顏六色,可是到底和陽貨貌似孔子差得遠。是否是“須二三始有子”的問題還談不到,最重要的是它內中空空如也。既然內中是空空洞洞,那么沒有心肝是不用說了。我們廣東人就抓住了它的這個大錯處,把“竹織鴨”這三個字作為“?? 心肝”的代名詞。
“竹織鴨”雖則是指冇心肝,但語氣卻并不怎樣嚴重,與泯昧天良無人心大有不同。它雖則男女二件皆得而用之,而出于女性之口更為相宜,所謂打情罵俏是也。罵者于心未必有怨恨之心,而受者卻又渾身舒適,如飲芳醪。
所以如果你聽到你的膩友輕啟朱唇微露皓齒嬌聲的的地罵你一聲“竹織鴨”的時候,你不但決無生氣的理由,卻反而像得了玉皇大帝的圣旨一樣,會心兒膨脹起來。因為既然她罵你“竹織鴨”,那末她自己一定是有心肝的了,她是對你有情的了。有了這個把握,你就堆下笑臉,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盟說誓,從此一帆風順了。
(載《大眾日報》,一九四三年四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