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真·心靈家園:《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評論集
- 浙江工商大學休閑研究中心
- 907字
- 2023-08-03 18:16:26
壹
王景新教授在序中說:《人類命運》一書,并沒有按照當今推崇的學術規范來寫作,但著述的字里行間閃現出作者獨立思考的光芒,產生了許多超凡脫俗的新論。

余一生以讀書、教書、著書為樂,恰認為這部新著是用心來寫的,可謂赤子之心的心作。
我的老師,中國著名的鄉村教育家金海觀,在1947年為學生題詞“宜為人民盡力,不失赤子之心”。這是老師的座右銘,也是老師對學生的教誨與期盼。
赤子之心,即孝心、愛心、忠心、責任心、事業心、仁愛之心、憂患之心等。作者丹溪草先生在《人類命運》的扉頁上寫道:“謹獻給親愛的、生育了我的母親還曾哺育過我的百歲高齡的外婆——陳亞香女士!”孝心、愛心、忠心躍然于人間。
恩格斯曾指出:
黑格爾那里,惡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借以表現出來的形式。在這里有雙重的意義,一方面,每一種新的進步都必然表現為對某一種神圣事物的褻瀆,表現為對陳舊的、日漸衰亡的,但為習慣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從產生階級以來,真正是人的惡劣的情欲——貪欲和權勢欲成了歷史發展的杠桿,關于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和資產階級的歷史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持續的證明。
恩格斯在這里還批評了費爾巴哈“就沒有想到要研究道德上的惡所記的歷史作用。歷史對他來說是一個令人感到不愉快的可怕的領域”。人類之有現在,就是在同“惡”不斷斗爭的結果。
面對這樣的人類現狀,作者感悟和思考著人類的命運危機,尤其當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而人們只能選擇面對時。書中通過回顧人類的歷史,就是災難相伴的歷程,闡述人類的進化實質上也是災難賦予的功能。丹溪草在書中說他自己被疫情封在家中,思考著人類命運的坎坷歷程,專注于整理以往的讀書筆記,也有了足夠的耐心分辨人類的過去和未來。
余在黨六十七年,見證了中國近百年的歷史,也專注于近現代百余年社會變遷的探究。雖說“七一”那天是躺在病床上觀看了天安門前的廣場大典,但激奮人心的場面還是令我心潮澎湃,尤其充滿青春激情的“強國有我”的口號長久在耳旁回蕩。
一生能讀幾多書,一生能做幾多事?人來到人世間,堅守“宜為人民盡力,不失赤子之心”,在任何崗位上、任何環境下、任何時段中總可以發出光和熱,回報于家國,奉獻給人類。丹溪草的這部書正是體現了一個讀書人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