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讀書熱潮
- 重生古榕樹,庇佑一方百姓千年!
- 海黃木
- 2096字
- 2023-07-25 21:23:43
讀書是寒門學子階級躍進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條路,如今榕樹課堂有了優質的師資力量。
在這里讀書,他們發自內心的想讀書,沒有厭學的心態不說,而且還很舒服。
連一些大人們也都偷偷地在院外聽講課,除了好奇之外,也是這里太涼快了。
2級的綠意盎然把80米范圍內變成了一個26度左右人體最舒適的環境。
濕度、溫度都恰到好處,而且還把陽光給遮住了,讓學子們免受高溫的侵襲。
光是這一點就讓村民們嘖嘖稱奇,都在后悔當初沒有在院子內種植榕樹。
不過也正是如此,讓城東村掀起了種植榕樹的風潮,一般的榕樹長成的時間還是很長的。
無法像是榮耀一樣,5年時間就已經長成能擋風遮雨的參天大樹的。
但是榕樹成為了村民們遮陰納涼的理想場所卻是再正常不過了。
其實對于榮耀來看,榕樹的待遇在接下來的日子內越來越好。
也是因為他培育了一幫讀書人,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讀書人都是掌權人。
一句話都能改變人的一生,何況是樹的一生了,同樣的一些享受過榕樹遮陰福分的學子也通過自己的權利為榕樹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比如說后世能有這么多的千年的榕樹留存于世,很大程度還是官方和民間的通力合作。
歷史上張伯玉在做福州太守之時就大力鼓勵民間種植和保護榕樹,除此之外很多地方的官方也知道綠化的重要性。
雖然沒有研究出樹木能吸收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從而釋放出氧氣的科學論據。
但是綠樹成蔭的城市居住在這里的話,心情都會愉悅不少,總不能覺得生活在光禿禿的城市就舒服吧?
此刻榕樹下綠樹成蔭,綠意盎然的技能釋放之后,就算是盛夏時節,樹底依然涼爽異常。
符安作為老教諭為建安的教育事業奉獻了一生,臨老了看到建安神童輩出,又是受人之托,因此打算來重新開設私塾。
沒想到院子內坐滿了上百名孩童,看到這個陣仗,符安起初嚇了一跳。
但是也覺得城東村的孩童都喜歡讀書自然是好事,所謂有教無類,符安自然不會嫌棄這些孩童。
而且院子的主人都同意,所以他也沒說什么,可是人資質有限,符安的精力也有限。
符安一開始就約法三章,對于課堂的紀律性看得很重。
盡管有上百孩童,卻無一人敢于在課堂上喧鬧,因為一旦違反的話,符安就會記上小本子,三次過后離開榕樹私塾!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狈材弥娊浝首x道。
上百名孩童齊聲跟讀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這也是城東村的孩童第一次讀《詩經》,此前都是抱著半部《論語》不解其意的朗讀。
盡管不解其意,卻覺得圣賢書蘊含著大智慧!
“先生,學生知道木瓜之意,卻不懂瓊琚是何物?”
先秦時期的這首《木瓜》朗朗上口又含有了人生的哲理,對于孩童來說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伯玉,你解釋下?!睆埐衲挲g較大,也坐在榕樹下的第一排,作為符安的親傳弟子,張伯玉早就熟讀四書五經了,木瓜自然也知其意。
“是,老師?!?
“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木瓜并不是我們當地的木瓜,而是一種灌木,瓊琚則是美玉之意。”
張伯玉解釋得很仔細,因為在閩有原產的木瓜,雖然百姓沒有規?;N植,但是也作為一種野生的水果食用。
“好,解釋得很好,現在由你們的學長張伯玉帶領你們繼續誦讀詩經!”
符安還是很老道的,讓張伯玉等學長教授這些孩童。
不僅能增加自身對于經典的感悟,最重要的還是能把精力用到最重要的地方。
房屋內,李清清正在奮筆疾書,符安經過這些日子的諄諄教誨,歷歷在目。
符安在教學的初期發現李清清的弱項還是書寫的字體不正,沒有大家風范,似乎剛入門的感覺。
因此符安拿出了平時臨摹顏真卿楷書的《顏魯公集》讓李清清抄寫。
顏體在宋朝還是影響很大的,也是比較常用的書法字體。
“清清,怎么樣了?”符安進屋看著李清清書寫的《顏魯公集》頗有幾分顏體的風格了。
這才幾天啊,李清清就能模仿出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神韻了,盡管略顯粗糙,卻已經非常不錯了。
“請老師斧正。”
“很好,有顏體風范了,看來你很適合楷書。”
符安之所以讓李清清模仿顏真卿的楷書,也是對比過李清清的筆跡和書寫的風格。
此刻強化學習了幾天之后,這么快就成效也是他沒有想到的。
老懷安慰的符安撫摸著花白的胡須,贊道:“孺子可教也!”
接下來的幾日,李清清依然是以練字為主,讀書為輔。
一手好字是讀書人的必備技能,李清清的過目不忘的能力在年少時極為突出。
所以四書五經各類經典都能熟讀了,但是書法的話,就不是靠死記硬背了,只能靠不間斷的練習,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李清清和張伯玉以前在榕樹底下主要是讀書,練字的機會很少,也不會像是符安一樣針對性的強化學習。
畢竟張伯玉也是少年啊,不是專業的老師,因此沒有注意到李清清的字其實很丑……
榮耀也發現符安對于張伯玉和李清清還是細心呵護的,也有針對性的教導。
特別對于李清清很看重,沒有覺得她是一個女童就有歧視,思想還是很前衛的,這跟他年過古稀的年紀實在有些不搭。
可能符安也是覺得李清清是一個難得的讀書苗子,起了愛才之心。
而且當時程朱理學還沒有在士子當中傳播開來,或者說還沒有自成一派。
對于女子的各種限制性也不大,相對寬松的環境下,也讓李清清在后續的話也不會有這么大的壓力。
畢竟盛唐氣象明珠在前,包容開放的環境下也會影響到宋朝。
此時的北宋大部分的制度和人文學科都是以唐朝為模板的,相對來說社會風氣還是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