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施粥
- 吳地從戎
- 吃不飽的鬼
- 2156字
- 2023-09-27 23:37:40
苦著臉看向魯謙,荀諶只能微微躬身。
在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啊。
揣測的盯著他看,魯謙在心中泛起了嘀咕。
有這樣的一尊大神坐鎮,也不知道的是好是壞。
魯謙能肯定,荀諶至少不會是曹軍的奸細,但他有沒有其他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又看向了一旁的荀瑕,稍顯肥嫩的臉上仍在露著委屈,又用手去掐了掐,魯謙突然坦然笑道。
“那在下就不打擾荀先生了?”
“先生若是想在毗陵縣內留住一二,也無需再去登記戶口了,在下愿為您提供飲食與住宿。”
“府君既然邀請,荀某便也不好拒絕,只是多有麻煩了。”
和荀瑕一比較,魯謙便能看出荀諶他們真的是逃難而來。
比起荀瑕精神正常的面容,荀諶的樣貌則更顯的有些虛弱,發白的嘴唇和糟黃的臉色都顯得很不健康。
“看來荀諶很重視這孩子啊。”
轉身想到,魯謙先讓裴沈帶著荀諶與荀瑕去城鎮中找一處酒樓好好的吃些飯,自己則是繼續留在外面疏導流民。
雖是聽話了不少,但仍是耗了大半天,魯謙總算是把這些流民給管理好了。
圍繞著在毗陵縣城周圍,魯謙把那些流民分成了五部分。
讓他們抱團在了一起,又提拔出了五名在流民中很有聲望的人,讓其當屯長,流民們也算是各有所依,能減輕不少麻煩。
在一處空曠的地方,魯謙將眾人召集了過來,又命人將提前熬制好的十幾桶米粥運了過來,便打算開始派分糧食了。
對于這些流民來說,能有的上一口的吃的便已經不錯了,也不會去挑三揀四。
又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見此情況,魯謙便也親自上陣,握著一柄木勺便站了一個大桶旁。
若見到對方是老人又或是孩童時,魯謙還會面帶著微笑的多舀上一小勺,勸他們多吃一點,免得壞了身體。
這番舉動自然又引得眾人感慨,看向魯謙之時,都只覺得他是一個善人,一個為民著想的好官。
自然沒有動亂產生,都是安穩的站在那,等著前方之人離去。
直至夕陽日落時分,魯謙才總算的讓所有的人都喝上了粥,一陣的腰酸背痛,魯謙坐靠在墻邊喘著粗氣,深感疲倦。
“溫玉,感覺如何?”
駱統伸展著雙臂,從一旁走了過來。
同樣的是和魯謙一起坐靠在墻,駱統也是疏松出了一口氣,側過了臉來說道。
“好久沒有這般勞累了,溫玉感覺如何?”
“還真是辛苦吶,公緒兄在剛接手烏程縣時也是這樣?”
“差不了多少,只是流民的人數沒有今天的這般之多。”
似是想起了什么,駱統苦笑一聲,若是沒有孫權先前強迫的把皖城百姓遷到烏程縣,駱統也不會這般的堵心。
自己親自的將流民領過來,其最主要的便是要徹底解決這件事,但其實還有一點。
駱統想散散心了。
勞多食少,豈能久乎?
駱統也是感覺到了身體異樣,方才下此決心,只是沒想到,到了毗陵縣內還是要被魯謙強迫著勞動一番。
和他一起的還有賀達程咨兩人,只不過他們兩人都是武將,身體壯實,便也沒覺得勞累。
舒展著脛骨,似乎是還要切磋一下。
“公緒兄打算在此地待多久?我還有好多的事情想找你請教呢。”
問向駱統,魯謙緩緩道,他突然的有些迷茫了。
面對著這么多人,他腦袋中的那些計略謀劃突然就不知道該怎么實施了,不知如何下手。
“這應該就是俗話所說的,說著容易做著難吧。”
魯謙這般的想道,將希望寄托在了駱統身上,祈望著得到些什么這方面的知識。
“再有三日吧,再有三日我也便該回去了,烏程縣那邊要擔心的事還是挺多的。”
思索著,駱統終于是將臉上的憂郁抹去,換上了一副笑意。
“溫玉既然都不會,我又怎能會呢?”
“公緒兄還是別賣關子了。”
打趣道,駱統起身順帶著將魯謙從地上拽起,跟他一起走向了毗陵縣城內。
一路上,駱統將自己的所知道的知識盡數傳授,圈圈繞繞的多不勝數。
看著魯謙正雙手捂住腦袋,佯裝痛苦的樣子,駱統總算是放聲笑了出來,緊繃的神情也為之緩解了不少。
“溫玉莫要作怪了,還是坐下歇息會吧。”
將他掰回,駱統笑罵著。
魯謙將駱統帶回了家中,兩人此時正坐在席間,寬疏著腰帶,沒有一副君子模樣。
“公緒兄也是這般的不拘小節啊。”
“看來溫玉也是如此。”
互相笑道,駱統與魯謙對視一眼,同時的想起了一件事。
“席間談話,豈能無酒?”
“愚弟正有此意,還請兄長稍等。”
一壺清酒端來,魯謙親自的為駱統倒滿了酒,舉起手中的小盞說道。
“公緒兄既然如此慷慨,既答應了糧草之事,又將知識盡數傳授,恕弟愚笨不知道說些什么好。”
“當以此酒,以表謝意!”
說話間,魯謙便將酒水一口灌下,苦澀辛辣之感在喉間回蕩。
“看來溫玉不善飲酒啊,以后還是少喝吧。”
竊笑道,駱統端起酒盞,抿在嘴邊細細品味著。
漸漸的緩了過來,魯謙紅漲起了臉,一副醉醺醺的樣子。
各朝各代完全不一樣。
秦朝皇權就下鄉,官府啥事都管。
漢朝前期還好,遷全國富戶到關中,抑制了地方勢力。自從漢元帝叫停此事之后,地方豪族開始擴大,皇權再也無法下鄉了,直到唐末,一直都是門閥世家的天下了。
宋朝開國之前,世家大族就已經沒落,只留下了中小地主。
和明清不同,宋朝是沒有舉人秀才的,只要沒中進士,就是平頭百姓。所以只要三代沒中進士,宰相家都要沒落。
宋朝不像明清那樣,中個舉人就能保住家業,中個秀才,也能維持住讀書人的體面。
宋朝的官員、甚至是小吏敢對進士后代開刀,明朝的官員和小吏是萬萬不敢的。
而且宋朝的冗官特別多,加上眾多的廂軍,朝廷能管的非常多,直逼秦朝。
明清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皇權不下縣的典型了,朱元璋認為官吏多,難免騷擾百姓,于是只保持最小的編制,使得官府沒能力下鄉了。
再加上地方的舉人秀才眾多,縣官和小吏誰都得罪不起,只能交給地方自治了。
在心中細想著,魯謙也逐漸有了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