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事必躬親
- 吳地從戎
- 吃不飽的鬼
- 2105字
- 2023-08-30 15:25:52
船只停靠在岸,魯謙最終還是到了成都城下。
抬首看去,一座巍峨的山峰似張開了胸懷,等待著自己闖入。
領著著五名士兵,跟在諸葛瑾的身后,至于諸葛均,早在進入成都之時便去尋黃忠了。
繼續跟著衛兵們,二人向著成都城的深處走去,魯謙已經能看到劉備的府邸了,但諸葛瑾卻沒有將自己帶進去,而是轉了一個彎,去往了另一個府上。
“子瑜先生!”
聽到府前看守衛兵親切的叫喚聲,魯謙知道了這是誰的家。
諸葛孔明府。
“子瑜先生,別來無恙啊。”
“幼常,近日可好?”
正自與衛兵說話間,府中突然走出一人,白冠青衣的看上去就知道是個人才,一定很謙虛。
馬謖拱手喚道,語氣中帶著些許疲憊。
諸葛瑾也是別過了衛兵,走向馬謖微微頷首。
“孔明在否?”
“先生自昨日開始便在府中等候了,至今未眠,方才聽聞衛兵呼喚,特叫我來迎接。”
“請。”
說罷,馬謖便要引著諸葛瑾進入府內。
見狀,諸葛瑾將那五名士兵留在了門外,帶著魯謙跟了進去。
秀竹蔥蔥,清香四溢。
諸葛亮在府中栽滿了青竹,偶有鳥啼聲在其中響起,惹得他人一陣心曠神怡。
入城時的緊張感褪去了不少,魯謙漸漸的放松了下來,走了二三十步,便到了諸葛亮辦公之處。
叩門詢問,屋內便傳出了聲響。
“進來吧。”
沉穩厚重的聲音響起,馬謖將門推開后向諸葛亮道別了一聲后,便退出了府中。
“兄長。”
“孔明!”
面含笑意,諸葛亮起身拜道,舉手投足之間方顯儒生氣質。
諸葛瑾喜極而泣,大步上前將諸葛亮摟入懷中,語調有些抽噎。
“赤壁相別后,距今已有七年,為兄時常思念著你們啊!”
“亮又何嘗不是呢,紙上雖有肺腑之言,卻不能阻我思兄之愁啊!”
相較于年齡偏小的諸葛均,諸葛瑾與諸葛亮之間的關系則是更為親密。
長兄如父,那年徐州分別時的諸葛均尚且不懂這些道理,但諸葛亮懂。
自從生母章氏去世后,家中的一切大事便都由諸葛瑾一人操辦,直到叔父諸葛玄將諸葛亮他們帶走。
在諸葛玄身邊時諸葛亮聽聞了曹操屠戮了徐州,又想到了兄長諸葛瑾徐州,害怕他遭遇危險,心急之下竟一時之間昏厥了過去。
等到醒來后知曉諸葛瑾在徐州并無大礙后才稍有平緩,便寫信找人送去給了諸葛瑾,想叫他也一起來諸葛玄這邊。
但被諸葛瑾婉言拒絕了。
諸葛瑾回到,自己如若是走了,那么家中的祖祠可就沒人看守了。
直到建安五年,也就是官渡之戰時期,中原變得一片混亂,諸葛瑾這才不得不的跑去江東避亂。
在190年時,十歲的諸葛亮就跟著叔父諸葛玄遠走他鄉,直到193年在袁術的邀請下諸葛玄坐了個豫章太守,他們才算安定了下來。
至此,諸葛亮就已經近十年未曾再見。
又到197年,叔父諸葛玄自知抵擋不住朱皓與劉繇的共同進攻,將諸葛亮他們送往了自己的老上司劉表那。
待他們走后不過一個月,叔父諸葛玄便退守了荊州西城,隨后不到一個月,荊州西城便被攻破,而諸葛玄也被百姓所殺。
待到兩兄弟下次再見時,便是208年的赤壁之戰了,魯肅帶著諸葛亮去往了建業,這才與諸葛瑾再次相見。
此后又是長時間的分離,直到今天又才相見。
“上次趕赴成都之時,未能見到亮弟,實乃遺憾。”
“今番再來蜀中,終于見得,兄長當無悔矣。”
諸葛瑾感嘆著,又將魯謙拉了過來,向諸葛亮介紹道。
“此乃魯子敬之子,魯謙,魯溫玉。”
“拜見孔明先生。”
畢恭畢敬的說道,面對著自己的偶像,魯謙強忍著自己的激動,他很想立刻的便和諸葛亮徹夜談論一番。
扇動起手中的白羽扇,諸葛亮面含微笑的靠近了魯謙,仔細的端詳了一番后豁然大笑道。
“果真是子敬之子,亮從溫玉的臉上看出同他一樣的才氣!”
輕輕拍扶著魯謙的后背,諸葛亮有些欣慰。
“子敬后繼有人啊。”
氣氛融洽,這讓魯謙也逐漸的放開了,膽子大了些。
“孔明先生,小輩有一些事想向先生討教一二。”
“溫玉且說,在下定將所知道盡數告知。”
稍微安頓了一下神情,將腦中的問題整理好,魯謙一一詢問道。
“孔明先生,謙想問的只有三件事,”
“何為治國之法。”
“何為強軍之法。”
“何為安農之法。”
魯謙鄭重的說道,他想知道自己的那套方法在這個時代能否成為主流,自己所想的能否順利的實行。
面對著這個在治國方面為當世最頂尖的人,魯謙有太多想問的了。
他想復刻諸葛治蜀的那份奇跡,想把江東上下凝集為一個整體,把江東組裝起來。
他更想學治國之法,他要幫助此時還有雄心的孫權一統天下。
魯謙并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因此他和他的父親一樣,在他們的心里沒有漢室這個概念。
他不是姜維,沒有見過大漢,卻想要去光復大漢,去完成那個不切實際的理想,去當一個以命博天的勇者。
他是魯謙,一個孫權手下的薄名小卒,一個從現代社會穿越回來的普通人。
仰首看向諸葛亮這座大山,魯謙的眼中透露出的是一種名為渴望的光芒。
沉默的看著魯謙,諸葛亮不知道說些什么好,諸葛亮能從魯謙的眼中看出那股好學的勁,也能明白像他這樣的人會認真的去執行每一件事。
諸葛亮看得出來,魯謙將來會是一個賢能之臣,是一個在各方面都能超越于馬良的人才。
他很想教魯謙,但他又不能,因為魯謙終究是孫權的臣,不可能拜他為師,更不可能來到劉備方。
如若此時自己將那些知識告訴了他,那魯謙將來就必定會成長為自己在漢室復興道路上最大阻礙。
“如此人才竟不能歸于主公麾下,實乃遺憾。”
諸葛亮在心中感慨著,他又似乎是下定了決心。
在諸葛瑾震驚的眼光中將魯謙拉到了一旁的案桌上,神色嚴肅的說道。
“凡以國務,當事必躬親。”